中醫用藥加減一味 療效大不同

大紀元台灣網 發佈 2012-07-11T22:01:46+00:00

(Fotolia) 使用中藥,許多時候要注意用量的比例。還有,加一味或減一味藥物,它們的效用會有很大的不同。東漢著作《傷寒論》的張仲景,在書中開出了許多很有名的處方,例如:治療太陽病的「桂枝湯」、「麻黃湯」、「大小青龍湯」

(Fotolia)

使用中藥,許多時候要注意用量的比例。還有,加一味或減一味藥物,它們的效用會有很大的不同。

東漢著作《傷寒論》的張仲景,在書中開出了許多很有名的處方,例如:治療太陽病的「桂枝湯」、「麻黃湯」、「大小青龍湯」等。以「桂枝湯」為例,它的藥物組成僅五味藥包括: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大棗。

「桂枝湯」本身就有芍藥,如果再多加一倍,成2份芍藥,就變成「桂枝加芍藥湯」,治療「桂枝湯證」,腹「時痛」者;如果這個「桂枝加芍藥湯」再加大黃,就成了「桂枝加大黃湯」,治療「桂枝湯證」,腹「大實痛」者。雖只差一味藥,但是治療的差別可大了。

桂枝湯「加減」應用

◆「桂枝湯」減去桂枝、生薑、大棗等,成了「芍藥甘草湯」,用以治療肌肉收縮抽筋痛的名方,完全脫離了治療感冒狀態的太陽病。

◆「桂枝加芍藥湯」再加上飴糖,成了「小建中湯」。用以治療因「虛勞」而腹痛的人。

◆「桂枝湯」減去芍藥,叫作「桂枝去芍藥湯」,治療有「桂枝湯證」卻胸口緊悶的患者。

◆「桂枝湯」加入葛根,就成了「桂枝加葛根湯」,可用以治療有汗的「柔痙」;如果這個湯再加麻黃,成為「葛根湯」,用以治療無汗的「剛痙」。

這些只是列舉幾個「桂枝湯」加減的例子,看起來就已經相當豐富了,可見中醫藥是多麼值得玩味的。

程杏軒「子嗽」醫案

舉例一位清朝醫生程杏軒治療「子嗽」的醫案,說明一味藥物的加減,在病情的緩解上有多麼的不同。

「子嗽」就是懷孕時候的咳嗽。咳久了,常會傷胎,有的屬於陰虛火動,有的屬於感冒風寒。肺的功能被火所克制,難以全功,稱為「治節不行」。

「……夫人,懷孕數月,嗽喘胸痹,夜不安卧,食少形羸。予曰:此子嗽也。病由胎火上沖,肺金被制,相搏失職,治節不行。經云: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夫嗽則周身百脈震動,久嗽不已,必致動胎。古治子嗽,有紫菀散,百合湯法,猶未善。」

「鄙見惟『補肺阿膠湯』,內有甘草、兜鈴、杏仁、牛蒡清金降火,糯米、阿膠潤肺安胎,一方而『胎、病兩調』,至穩至當。服藥兩日,咳嗽雖減,喘痹未舒,方內加『葦莖』一味,取其色白、中空,輕清、宣痹,再服數劑,胸寬喘定,逾月分娩無恙。」

程杏軒使用了一個處方叫作「補肺阿膠湯」,是由牛蒡、馬兜鈴、杏仁、阿膠、糯米、甘草等藥物所組成的。其中的馬兜鈴,是現在一般粗通西方醫學的中醫師們不敢碰的東西,說它含有馬兜鈴素,有毒,會讓人得腎衰竭、尿毒症。

中醫用某種藥物,一向不主張使用太久,也不會僅單一味藥長期使用,因此,沒有人因為服用這些藥而患腎衰竭。但是在這幾年前的新聞中,曾經有人因此怪罪於「木通、馬兜鈴」等,這些古時經常使用的藥。

程杏軒在處方中,加入一味藥「葦莖」,它是一味清熱解毒的藥,形狀是淡綠色偏白色、中空的,一種在水中生,質地很輕的草類植物,用在一些「溫病」處方中,有消炎解毒利水的效用,在此即利用以「輕清宣痹」。

加一味藥在既定的處方中,程杏軒在幾天之內便把嚴重難治之「子嗽」給治好了。中藥的藥效,在清楚藥物特性的醫生眼中,一味之差,就能彰顯療效。◇(本文作者為上海同德堂中醫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