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糖尿病是「輕」還是「重」?都教授這樣說

二三里資訊好醫生 發佈 2020-06-27T15:34:30+00:00

而疫情過後,來到診室的很多患者,許久未見的寒暄後總會集中問我這樣一個問題:「都教授,我的糖尿病到底屬於「輕的」還是「重的」?

輕了?

重了?


核心內容


隨著時間的飛逝,新冠肺炎在國內的疫情影響已經在慢慢解除,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基本在恢復正常。


我的診室里,又開始看到那些熟悉的老患者們啦!疫情期間,許多人都是通過網絡和自我保健的形式保持血糖的正常。而疫情過後,來到診室的很多患者,許久未見的寒暄後總會集中問我這樣一個問題:「都教授,我的糖尿病到底屬於「輕的」還是「重的」?


其實,疾病的「輕」與「重」是個相對的概念,通常需要科學且客觀的評定。但如何答覆糖友們渴望預知的問題,我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判斷:

從糖尿病類型來看


四種類型

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將糖尿病分為四種類型:

01

1型糖尿病(T1DM)

02

2型糖尿病(T2DM)

03

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

04

妊娠糖尿病(GDM)


其中1型糖尿病是因為各種因素所致的胰島β細胞的破壞,常導致胰島素的絕對缺乏,占糖尿病的比例小於5%,好發於兒童青少年。T1DM患者由於胰島素的絕對缺乏,發病需立即啟動胰島素應用的比例超過90%,且終身需依賴胰島素治療。T1DM有自發酮症傾向,以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一種急性併發症)起病的患者超過50%,且5年病程以上的患者慢性併發症多見。由於發病較早,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隨年齡增長併發症逐漸增多且重,會影響T1DM患者的生存期。


而2型糖尿病由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進行性分泌不足引起,是糖尿病病人中最常見的類型,占90-95%,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更多見於成年人,常有家族史,很少有自發性酮症酸中毒發生。因此,對比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由於發病早,有胰島素依賴傾向,好發酮症酸中毒,微血管慢性併發症多見且嚴重,常認為是更「重」的糖尿病。

從胰島β細胞功能來看


「輕重」的重要指標

人體內唯一降血糖的激素是胰島素,它是由胰島β細胞分泌的。


血糖濃度是影響胰島素分泌的最主要的因素,隨著血糖的波動人體隨時調整胰島素的分泌劑量,維持血糖穩定。當胰島功能差時,胰島素的分泌水平低,血糖水平明顯升高。雖然可以應用外源性的胰島素類藥物協助控制血糖,但這部分胰島素的量不能隨著血糖波動隨時即刻調整,因此患者飲食活動的輕微變化,都會造成血糖的顯著波動。過高的血糖會導致糖尿病的急性併發症,如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出現;血糖過低則可以導致發生低血糖症,有些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低血糖的昏迷,甚而導致死亡;血糖波動大,還會帶來併發症的過早出現,血糖波動大與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是相關的。


因此,胰島功能的情況也是評價糖尿病病情「輕重」的一個重要指標。

從血糖控制水平來看


這些狀況都不好


中國有世界第一的糖尿病患者人群,但血糖控制達標率卻一直偏低,總體約有2/3的糖尿病患者血糖不達標。大多數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一直處於較高水平或者忽高忽低控制不平穩的狀態。


持續高血糖狀態不僅會造成機體脫水、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免疫力低下、急性感染,嚴重會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高血糖綜合徵等糖尿病急性併發症,高血糖狀態還會對胰島β細胞產生高糖毒性,導致胰島功能進一步衰竭,病情持續加重;持續的高血糖還會損傷微血管及大血管,神經組織,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足壞疽等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同樣的血糖反覆波動,會造成血管內皮細胞受損,促進血管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血糖波動容易導致頻繁的低血糖發作,使交感神經興奮增高,從而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死亡率;血糖波動還會加重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造成眼部滲透壓的改變。也就是說血糖波動越大,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率越高,預後越差。


因此,無論是猶如坐「高空纜車」長期高血糖狀態,還是猶如坐「過山車」的血糖波動狀態,都預示著不良的疾病預後,都是病情「嚴重」的標誌。

從併發症情況來看


急慢性併發症都可怕


糖尿病的併發症分為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目前最常見的急性併發症,T1DM患者有自發DKA傾向,而感染、胰島素不適當中斷、各種應激狀態等因素,也有可能會誘發DKA發生。雖然目前的醫療手段不斷進步,但仍有2.5%-9%DKA患者可以出現死亡死亡。而高滲高血糖綜合徵多發生於血糖控制差的老年人當中,死亡率高達10-35%。因此合併急性併發症說明糖尿病病情嚴重,血糖控制較差。


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外周血管動脈硬化性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自主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等。這些慢性併發症的持續進展是糖尿病患者最終致殘、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需要定期系統檢查,及時明確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的發生情況,以便對患者的病情做客觀判斷。

從伴發疾病來看


會讓病情更複雜


通常糖尿病患者還容易伴發其他疾病,與糖尿病相互影響,使得患者的綜合病情也較普通患者更為複雜,治療難度明顯增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偏低,更容易伴發感染性疾病。以目前全球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為例,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感染風險更高,病情更重,且死亡率為非糖尿病患者的近2倍;相應的,罹患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會應激性升高,糖尿病的病情也進一步加重。另外,當糖尿病患者因伴發其他疾病導致肝、腎、心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時,會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雪上加霜,不僅影響降糖藥物方案和劑量的選擇,還會影響降糖藥物在機體的代謝,使血糖更加難於控制。

總之

糖尿病病情的「輕」與「重」要從多個方面綜合評價。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治療方案的選擇,貌似簡單,其本質背後都是醫生經過深思熟慮後,對患者整體病情綜合判斷的一個具體體現。病情的「輕或重」是相對而言的,兩者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了解自己的身體,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任。


而任何疾病的診治都需要交給專業醫生,經過系統的診查,找到適合的治療方案,獲得理想的治療結果。無論患上什麼疾病,得到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就可以將疾病維持在「輕症」狀態或許更長時間,以此避免進入到「重症」狀態。所以,廣大糖友們,不必為糖尿病的「輕」與「重」犯愁,定期複診,實實在在地管理好自己的血糖永遠是硬道理!



都健教授

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醫大四院副院長,內科教研室主任,內分泌代謝病內科主任,我校1980級(66期)校友。


經歷:

1985年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後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工作,1990年獲得中國醫科大學內分泌代謝專業碩士學位,1998年獲得日本自治醫科大學內分泌代謝專業博士學位,2001年完成中國醫科大學博士後培訓,2015年調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工作。


學術兼職: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減重及代謝外科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基層糖尿病防治學組 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內分泌專業委員會 委員

遼寧省糖尿病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遼寧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遼寧省免疫學會 副理事長

遼寧省免疫學會老年免疫學分會 副主任委員

遼寧省基層衛生協會糖尿病防治工作委員會 主任委員

入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

瀋陽市高層次領軍人才。

兼任《中國糖尿病雜誌》、《中國實用內科雜誌》等多家雜誌編委。

2019年11月,「都健健康工作室」納入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成為自媒體聯盟其中一員!

出診時間:周三、周五上午中國醫大四院崇山院區門診二樓專家門診


信息來源:都健健康工作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