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前,史泰龍用「拳頭」征服好萊塢,勇奪奧斯卡

週遊世界電影 發佈 2020-06-28T02:43:56+00:00

曾經高歌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天才詩人李白,終其一生也沒有實現其出將入相,「濟蒼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

曾經高歌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天才詩人李白,終其一生也沒有實現其出將入相,「濟蒼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百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為座右銘的「聊齋先生」蒲松齡,在72歲才補了個貢生。而有著「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豪氣的民族英雄林則徐,最終也抵不過現實,落得個發配邊疆的命運。

這些天才和偉人們的勵志故事,其結果並非大多人所期盼的皆大歡喜,夢想成真。而對於大部分人生而言,這些結局並不完美的勵志故事,也許比那些傳銷式的「暴富夢」、「投機夢」更具有參考價值和意義。所謂的勵志,是普通人對於大夢想的堅持和執著,而任何對於夢想追逐的過程,總是以實現夢想的目的開始,但是誰也無法確信何種「逐夢」方式能夠避免另一種可悲的結局——失敗。

很多人不敢于堅持夢想的原因,不是他們沒有奮鬥的條件,而是他們「想贏怕輸」的心理作祟。而當今有太多的勵志作品,不敢於呈現逐夢失敗後的現實,而只以「愛拼就會贏」表現和煽動觀眾內心渴望成功的訴求。這種文藝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就像對於普通生活中觀眾的「安慰劑」,以一種區別於現實生活的劇情假象,向觀眾傳遞著類似「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精神謊言。

真正的勵志作品不是虛假的包裝,不是脫離現實後的安慰,不是一種對弱者的同情,更不是一種對小人物的偏愛。真正的勵志作品,需要觀眾能夠從中汲取到,面對現實苦難後,仍然堅持夢想的力量,即使背負著失敗的可能,我們也要有一種置之於死地而後生的決心。就像美國作家海明威的那部經典小說《老人與海》說的那樣,「我可以被打倒,但是絕不會被打敗」。

在1975年的時候,時年近30歲的史泰龍,在好萊塢已經打拚了5年,但是卻絲毫沒有闖出名堂。這一年他帶著自己剛寫成的劇本《洛奇》跑遍了好萊塢,卻沒有找到合作機會,但是現實的冷遇並沒有阻擋史泰龍的熱情,在一輪輪被拒絕後,史泰龍又一輪輪的開始。有時候成功就是比失敗的總次數多嘗試一次,這個定律不僅讓史泰龍推銷出了他的劇本,而且根據達成的協議,史泰龍如願的出演這部電影中的男主角洛奇。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三流拳手洛奇和當時世界拳王比賽的故事,用現在勵志電影的套路,註定又是現實中的成功者對小人物盡顯挖苦諷刺之能,最後小人物在苦練和運氣的幫助下,煽情加悲情的戰勝了對手。和這個套路相比,顯然史泰龍的這個故事講的要沉悶許多。影片中的主角洛奇在現實生活中,只是有著孤獨的苦悶,而這種苦悶,正是他關於拳擊這項事業的鬱郁不得志。

在影片開始時的相當長的篇幅中,史泰龍讓整部影片的氛圍維持在極度壓抑和沉悶的節奏。男主角洛奇強打著精神和周圍人有一搭沒一搭地打著招呼,他對生活中的一切貌似都不太提起興趣,仿佛他在當下的生活中,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三流的拳擊比賽讓他不能全神貫注,而微薄的收入讓他不得不選擇替小混混收高利貸為生,拳擊訓練館的柜子被搶走了,他也只是發發牢騷,喜歡上寵物店的售貨員,他也只是講些自己編撰的自以為是的冷笑話。

然而洛奇對於生活冷峻疏離的表象之下,掩藏著他對於拳擊事業的熱忱。人不能去實現夢想有著很多種原因,可能是親情的牽掛,也許是先天的不足,大概還有運氣的不佳,命運的不公。對於逐夢者而言,起初這些的確可能是真的理由,但是時間長了之後,這些理由成了人性墮落的藉口,隨著時間的淘滌,夢想的樣子越來越模糊,生活的現狀卻越來越糟糕。而逐夢者變得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迷失。直到有一天,我們發現歲月無情,年華不再。

這些對於影片中的洛奇而言剛剛好,三十而立的年齡,依然一事無成,還繼續住著破舊的公寓,沒有追到心愛的姑娘。對什麼事情看似深喑世故,卻又缺乏堅持的決心和勇氣,作為一名成熟者洛奇顯然不夠成功,作為一名逐夢者,洛奇顯然已經年華不再。看著即將老去的自己,看著稍縱即逝的青春,洛奇抓住了命運的最後一根稻草。

史泰龍沒有為這個勵志故事夾在太多沒必要的負面情緒,這裡面沒有世態炎涼,沒有人情冷暖,沒有虛情假意。有的只是一個落寞的三流拳手,所面臨的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而這個機會裡沒有奇蹟,沒有陰謀,有的只是洛奇為了夢想所揮灑的熱血和汗水。這是一場15回合的職業拳賽,一個三流拳手對陣世界現任拳王。也許很多人慣性的認為,洛奇最後可以神奇地擊倒這位46場不敗的拳王,也許很多人認為,在比賽的關鍵點上,拳王會不齒的使出齷齪手段。

但是這些低級、庸俗的戲劇性衝突並沒有出現在史泰龍的電影中,他給了洛奇一個偉大的對手,一位勇敢、正直、充滿力量、技巧和職業精神的對手。他也給了洛奇一個顯而易見的結果。失敗和成功對於夢想而言是兩個躲不開的結局,很多人因為害怕失敗,而放棄了追逐成功的機會,同時也放棄了一次踐行生命價值的機會。在這個世界上,在所有公正,公平,公開的對決里,只要競爭者在規則範圍內,傾盡全力,拼盡所能,那麼最後的失敗者和成功者一樣值得敬畏。只要我們敢於拼搏,只要我們面朝夢想,成功和失敗並沒有那麼重要。

作為一部勵志電影,《洛奇》沒有太多的煽情,沒有太多的憤世嫉俗,它透過銀幕呈現給觀眾的是一種對於夢想的赤誠和執著。在洛奇揮灑在拳台中的血汗里,在他對著麥克風的怒吼中,銀幕前的觀眾感受到了一種對於生命真摯的態度和力量。這種力量足以讓我們在面對失敗的落寞,前路的孤獨,無名之輩的身份,一無所成的人生時,依然懷著熱切的希望,堅定的信心,一往無前,熱情洋溢的走下去。

憑藉著《洛奇》這部電影,硬漢史泰龍用「拳頭」打出了2.25億美元的票房,這個成績讓史泰龍在好萊塢一戰成名,橫空出世。而影片更是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8項提名,並最終捧走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3座奧斯卡小金人。這部勵志的影片確立了史泰龍在好萊塢的地位,雖然影片中的主角洛奇在拳擊夢想的道路上失敗了,但是史泰龍在電影夢想的道路上卻成功了。不過如今成功者史泰龍扮演的失敗者洛奇,依然是他職業生涯中最出色的一次演出,誰敢說失敗者就不具備勵志的感染力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