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送你一匹馬》:人生不能儉省的三件事

十點讀書 發佈 2020-06-28T02:55:43+00:00

今天,梅也想為大家分享的《送你一匹馬》,就是荷西去世之後的作品,裡面有幾篇文章,她媽媽不讓她發表,因為很得罪朋友和讀者,可那卻是她最想和我們表達的情感。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賞新晴朗讀音頻

有一次看一個訪談節目,主持人說了這麼一句:「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三毛。」

當時聽完,我就原地怔住,總結得實在是太到位了。

在我心裡,三毛兩個字,就像一個有魔力的咒語,只要聽到她的名字,那躲在心裡很遠處的詩和田野,就會略過眼前的苟且,燃起熊熊之火光。

三毛的一生美得很痛,她的可貴就在於,她不說自己苦,也不說自己疼,她只是撕開那個心裡的裂口,讓我們去看,自己評斷。

三毛的文字,我覺得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荷西沒有去世之前,那個時候的她,愛寫故事,裡面都是客居異鄉的軼事趣聞。

而第二階段,是荷西去世以後的文字,少了很多行文的快意,多了生命的脆弱和思考。

很多人都不怎麼喜歡第二階段的三毛,覺得她失去了先前的靈氣。

而我卻相反,我愛那時的她,更甚之前,因為更痛,所以更真。

今天,梅也想為大家分享的《送你一匹馬》,就是荷西去世之後的作品,裡面有幾篇文章,她媽媽不讓她發表,因為很得罪朋友和讀者,可那卻是她最想和我們表達的情感。

作者:十點李曉木

那時的她已經不吃油膩的東西,不讓身體過飽,以保持身體的清潔;已經不穿高跟鞋來折磨她的腳,保證自己的步伐更穩健;

她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的友誼,少了很多負擔和承諾;她儘可能不去緬懷往事,因為來時的路不可能回頭。

就像她最愛馬,不是愛它交織著雄壯、神秘與生命力的形體,而是那不輕易為人駕馭的自由。

在她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她越來越追求簡單的生活狀態,而只有三件事,她從來不曾儉省。

讀 書

三毛曾開過一個玩笑:「本人的書和牙刷恕不外借,如果只能借一件,那就牙刷吧。」

眾所周知,三毛是很愛乾淨的,這個比喻足以說明,讀書是她生命中的第一位。

對於讀書,她這樣寫道: 「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

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深以為然。

讀書曾經陪她度過人生最灰暗的日子,也曾帶給她不可估量的價值。

那時的她休學在家,時間久了,父母的口氣里,總是多了一份失望,她應對那股失望情緒的唯一武器,就是每天大量地讀書,享受其中。

並且給報刊雜誌投稿,偶有發表,就是父母心田上的一絲慰籍,她也覺得自己並非無用之人。

她心甘情願將餘生的歲月,交給書本。如果因為讀書隱居,而喪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時顯得不通人情,失去了禮貌,那也無可奈何。

失去世間其他的娛樂和他人眼中的切實利益,那也不後悔。

這個世界的色彩,就在於每一個人對價值的看法和野心都不同。

有人愛書,有人怕輸。因為能力有限,時間不可能同時經營,有的人把時間用在名利驅動上,而三毛甘願放棄物質的權利,只要讀書。

她的衣食住行可以清淡,但是讀書不能儉省一分。也只有讀書的時候,她才覺得,世間一切盡可原諒,雖然也不知原諒什麼。

同為讀書愛好者,也有好多人都問我讀書的意義,我的生活並沒有因為讀書而發生多大的改變。

可是有些意義並沒有衡量的標尺去量化。

比如上學的時候,有一次學習成績下降了不少,心裡特別接受不了。想起了我看的《飄》中,郝思嘉每次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都早早睡覺,並且告訴自己:醒來後又是新的一天。

我模仿著郝思嘉早早地上床睡覺,果然第二天元氣滿滿,也覺得偶爾一次成績不好,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這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覺到:書中真有一股浩瀚無垠的力量。

三毛說: 「我可以窮,可以遭受種種挫折,但命運就是拿不走我心裡的快樂。」

那份快樂的補給站,就是讀書。

旅 行

旅行和旅遊不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旅遊只是觀光,沒有太多感觸,花錢去體驗美景、美食、美物,回來之後便只有那些到處都是人的風景照片,和這個地方我去過的證明。

旅行就不一樣,它是一種心情的更迭,了解這個世界的每一處角落的喜怒哀樂,體驗和感悟不一樣的文化,從而更加淡然自己的生活。

萬水千山走遍的三毛,更是對旅行有使命般的熱烈。

荷西去世後,她被家人帶到了台灣,很少出門。她的心情也一直沒有恢復過來,朋友們都很怕她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就由出版方出資,帶她回內地旅行。

一路上她也沒有什麼心情和別人聊天,直到她進入嘉峪關的河西走廊,那壯闊的大西北,一下子映入她的眼帘,那樣的氣勢,讓她心跳突然加速,仿若回到夢境一般。

她下車後,將全部東西丟在座位上,開始向那寸草不生的荒原,狂奔而去。

那天天氣很冷,接近零度,她突然覺得自己的生命又開始悸動,靈魂復甦,喜極而泣。

朋友們都在邊上看著她,誰也沒說一句話,那是她離開撒哈拉沙漠回到台北之後,從未有過的欣喜表情。

那種被大地包裹的感覺,讓她覺得自己又一次被接納,風一陣陣吹來,也終於吹掉了她身上的捆綁,療愈身心,不經意地在她的旅行中發生。

周國平說:「在市聲塵囂中,生命的聲音已經久被遮蔽,無人理會。」

而走出去旅行,就是給自己造一方凈土,與自己的靈魂交談,生命的疆域就會更遼闊,境界也會隨之不同。

畢竟,旅行的腳步,永遠是向前的。

小確幸

「小確幸」來自於村上春樹的一篇散文,意思就是說生活中「微小但確切的幸福與滿足」。

在那篇文章中,村上說他自己選購內褲後,把洗滌過的潔凈內褲卷摺好,然後整齊地放在抽屜中,那是專注當下的一種微小而確定的幸福。

這種小確幸,卻更早地出現在三毛的生活中。

數日前與朋友約定會面,數日後完全忘卻,驚覺時日已過,急忙打電話道歉,發覺對方也已經忘懷,兩不相欠,亦不在約,不亦樂乎。

逛街一整日,購衣不到半件,空手而回,回家看見每一件舊衣,如此來之不易,而小偷竟一件也沒有偷走,心中歡喜,不亦樂乎。

每周山居日子,斷食數日,神志清明,下山後母親看不出來,不亦樂乎。

回家翻儲藏室,見童年玻璃動物玩具一應俱全,而現在已到中年,還手腳俱全,不亦樂乎。

每天借鄰居的大白狗散步,散好步就還給鄰居,不用餵食,不用洗碗,不亦樂乎。

它們都是她生活中小小的滿足與快樂,是流淌在時間長河裡的稍縱即逝的美好,是生活的滋味,是人生的律動,是生命的寬容。

我們其實每天都活在這些「小確幸」中,去找到它們,讓自己幸福的方法,就是這麼簡單。

《百年孤獨》中說:「只有用水將心上的霧氣淘洗乾淨,榮光才會照亮最初的夢想。」

而三毛的淘洗方法,就是讀書、旅行、尋找「小確幸」,讓自己獲得好心情和好光陰。

人的精力的確如三毛所說的,都是有限的,有所為有所不為。

而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區別,就在於所為所不為的不同取向。

而所為的標準,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並順從內心,堅持去做,便可以保持清醒,不在社會的紛爭和世界的喧囂中沉淪,擁有喜悅而篤定的人生。

與朋友們共勉。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關注十點書店

回復「三毛」領取,讀懂真正的生之樂趣

-作者-

李曉木,十點讀書籤約作者。白天職場,晚上寫作,願我有文,療愈你心。已出版《千萬不要看低自己,沒人喜歡塵埃中的你》。歡迎關注公眾號:李曉木,也許我們會成為很好的朋友。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

賞新晴,十點讀書籤約主播。夜色闌珊之時,我給你講一個故事,說一段心聲。微信公眾號:聽晴聲(ID:sxqreading)。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們喲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