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女孩:老師,我想跳樓,跳樓就沒有煩惱了

心理醫生宋崇升 發佈 2020-06-27T03:15:28+00:00

高一學生琳琳走進了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微笑著:「老師,我想跳樓。」琳琳依然微笑著,「我覺得跳樓就可以解脫了,就沒有什麼煩惱了。

抑鬱症發展最為嚴重的後果就是自殺。在我國自殺和自殺未遂的人群中,50%~70%是抑鬱症患者。

抑鬱和自殺的關係,有時就像感冒和發燒的關係一樣。發燒是感冒的症狀之一,自殺也是抑鬱的症狀之一,但並非患有抑鬱就一定會想要自殺。儘管如此,自殺作為抑鬱症的常見症狀,是不可忽視的。近些年來經過不斷的宣傳,廣大民眾對於預防自殺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對於如何預防因抑鬱而產生的自殺,人們仍然還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需要澄清。

  誤區一 重度抑鬱才會自殺

  「老師,我有個想法,覺得有些不對,想和您說說。」高一學生琳琳走進了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微笑著:「老師,我想跳樓。」心理老師心裡一驚,但還是很平和地問:「說說看,是怎麼想的?」

  琳琳依然微笑著,「我覺得跳樓就可以解脫了,就沒有什麼煩惱了。現在,我也說不清有什麼具體的煩惱,但就是想從樓上跳下去。剛才我走到了實驗樓的最高層,就想跳下去。在跨出去之前,我注意到樓下有一些大樹。我想如果掉在樹上,可能就死不了,還會被樹枝劃傷,樣子可能很難看,所以就沒跳。」

  心理老師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稍事安撫後,立即聯繫了琳琳的班主任和家長,並建議家長儘快帶她到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就診。

  琳琳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了醫院。經過問診及心理測評後,醫生給出了一個初步診斷——抑鬱發作,於是建議她住院治療。

  現在,像琳琳這樣,患有抑鬱的青少年並不少見。其中一部分患者,就有過輕生的想法,有的甚至出現過自殺的行為。

  很多人以為,只有重度抑鬱才會自殺。其實不然,在抑鬱症患者中,即使出現了自殺的想法(即自殺觀念),很多人依然可以正常地學習、生活。這個現象在青少年中尤其明顯。很多高中生、大學生患有抑鬱後,仍照常上課,生活看上去也貌似正常。這和青少年的抑鬱特點有關。典型的抑鬱往往具有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少語少動、興趣減少、精力缺乏等特點,而青少年患者的抑鬱症往往不典型,可能沒有傷心、難過等強烈的情感體驗,睡眠也未必會減少,飲食上可能也不會出現食慾差、沒胃口等問題。很多抑鬱的學生會表現為厭學、任性,不由自主地回憶起幼兒時期種種不愉快的經歷,因此抱怨、指責父母等。

  青少年中這種不典型的抑鬱非常值得重視。因為越是這種不典型的抑鬱,自殺成功的幾率越大。因為此時患者的腦子還好用,行動力也可以,容易策劃採取自殺的方法,並去一一實施。與此類似,很多經過治療而抑鬱症狀有所減輕的患者,也具有這樣的風險。這類患者自殺的觀念依然存在,思考能力和行動力已經部分恢復,因而更有能力去按照之前的自殺想法而完成自殺。

  誤區二 抑鬱會導致自殺,焦慮不會

  阿芳是個年輕的媽媽,已經有了個7歲的女兒,去年又生了個兒子。兒女雙全,本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阿芳卻覺得壓力很大。大的孩子上小學了,小的孩子還在吃奶,阿芳總擔心自己照顧不好孩子,擔心大孩子成績不好,擔心幫著照看孩子的父親會累病了。後來,阿芳在朋友的建議下去看了醫生,被診斷為產後抑鬱。醫生給她開了一些抗抑鬱的藥物,卻忽略了阿芳的焦慮情緒。

  阿芳服藥一段時間後,抑鬱確實有所減輕,但焦慮依然很明顯。她心裡總是惴惴不安,總是擔心一些可怕的事情會發生。悲劇最後還是發生了,阿芳因不想再忍受這種惶惶不可終日的心情,在廚房自縊身亡。

  目前,很多綜合醫院的醫生經過培訓,對抑鬱症都有一定了解,基本都能夠採用抗抑鬱藥來對症治療。但是,與抑鬱經常伴隨出現的焦慮有時會被忽略。

  事實上,抑鬱和焦慮常常相伴出現。特別是一些嚴重的抑鬱,出現焦慮的可能性更大。抑鬱是一種持續低落的心境,表現為情緒低落,感覺委屈、難過、痛苦等;而焦慮則是一種提心弔膽、緊張不安的心情,輕則坐臥不寧、手足無措,重則產生大難臨頭的危急感。而且,焦慮症患者的主觀體驗非常敏銳和強烈,不僅會體驗到七上八下、百爪撓心的感覺,還會出現心跳加快、胸悶氣短、手腳冰涼等感覺。這種感覺非常折磨人,有的患者因忍受不了而像阿芳那樣選擇自殺。如果說,抑鬱是自殺的元兇,那麼焦慮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幫凶。

  誤區三 「心病」有心理治療就夠了

  小萍是個跨國公司的白領,一年前被診斷為抑鬱症。但她聽說治療抑鬱症的藥物副作用都很大,怕吃了會變傻,或者產生藥物依賴,於是找了位心理醫生專門做心理治療。儘管治療稱得上系統、專業,卻未能取得如期的效果。一年後,小萍的抑鬱更重了,還出現了輕生的想法。此時,心理醫生不得不聯繫家屬,建議其住院治療。

  有些人有這樣一個邏輯:既然得了心理疾病,那就需要心理治療了,心病還須「心藥」醫嘛,幹嗎要吃藥呢?

  其實,抑鬱症雖然說是一種心理疾病,但在本質上是有生物學改變的,比如腦內某些化學物質濃度的變化。這些變化是疾病發生的基礎,通常需要藥物干預。目前,精神科的很多藥物都已更新換代,抗抑鬱藥物的副作用也大為減輕,療效大多比較可靠。很多患有抑鬱症的名人經過治療之後,依然活躍在自己的舞台上。而心理治療作為藥物治療的輔助方法,主要是改變患者的不良認知模式,進而可以減輕抑鬱。對於中度和重度的抑鬱症患者,藥物治療不僅是首選,也是必須的。如果這類患者堅持只做心理治療而拒絕藥物治療,那麼出現自殺觀念甚至是自殺行為的風險則大大增加。一念之差,就可能陰陽兩隔了。

  自殺與抑鬱的關係非常密切。如果能夠將抑鬱症很好地加以識別、控制和處理,就為預防自殺建立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