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話劇」在上海百年發電廠上演,穿越時空遇見70年前這一幕

上觀新聞 發佈 2020-06-28T23:28:07+00:00

一百年前,人們乘船航行到黃浦江上,遠遠看到兩座高聳入雲的煙囪,就知道「上海到了!」這兩根煙囪,是曾經的楊樹浦發電廠3號煤炭轉運站煙囪,百年來一直高高矗立在楊浦濱江江畔,見證了中國近代工業的滄海桑田。

一百年前,人們乘船航行到黃浦江上,遠遠看到兩座高聳入雲的煙囪,就知道「上海到了!」這兩根煙囪,是曾經的楊樹浦發電廠3號煤炭轉運站煙囪,百年來一直高高矗立在楊浦濱江江畔,見證了中國近代工業的滄海桑田。

在巨型塔吊的背景下,在縱橫穿梭的輸煤架平台上,今天下午,楊浦「大家微講堂·社區政工師」第二講以沉浸式話劇的形式,帶觀眾重回到70多年前,楊樹浦電廠工人王孝和英勇就義的那一夜。

跨越時空的對話

楊浦在歷史上被稱為滬東、楊樹浦,滬東地區是上海工人階級最集中的區域,滬東工人革命鬥爭的歷史,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工人運動史的縮影。

王孝和是上海電力公司楊樹浦發電廠的一名工人。1948年,在白色恐怖下,王孝和積極組織工人開展鬥爭,於4月21日被國民黨反動軍警逮捕。王孝和在獄中受盡酷刑,卻義正辭嚴地在國民黨「特刑庭」審訊時揭露反動派罪行,最後被判處死刑。

站在濤濤江邊,和愛人永別的一刻,他讓妻子教給尚未出生的孩子「正義」二字。他說將來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叫做「佩民」。他讓愛人告訴父母,兒子雖遭冤枉,但卻是光榮的……他知道自己最後時刻到了,邊走邊喊:「特刑庭不講理!」「特刑庭亂殺人!」隨後英勇就義,年僅24歲。

當兩位演員迎著江風,聲情並茂地重現70多年前這一幕時,在場觀眾感動不已。

那位在尚未出生名字就已經定好的女孩,是王孝和的小女兒王佩民,今天她也來到了現場。「父親生前寫了三封血書,一封是對父母雙親的告慰,一封是對妻女的眷戀,一封是給獄中難友的鼓勵,要為正義繼續奮鬥下去。」

將一代人記憶延續

曾經的楊樹浦發電廠3號煤炭轉運站,如今已變成現代化的濱江黨群服務站。那些代表大工業時代的輸煤走廊、管道、煙囪至今仍保存完好,行走在驛站旋轉上升的鐵樓梯上,人們可以近距離地觀察甚至觸摸到屬於那個時代的印記。

楊浦有豐富的歷史遺存和紅色場館,如國歌展示館、《共產黨宣言》展示館、赴法勤工儉學學生追尋革命真理登船原址,以及人人屋、秦皇島路碼頭等濱江岸線上的6個黨群服務站,它們組成了珍貴的四史教育現場教學點。

新一季的楊浦「大家微講堂」,正是圍繞這些跨越時空的特殊空間展開,定製推出了全新「浸潤式」濱江實景思政課,以一方舞台、一次訴說、三封書信、三段講述,開啟一場與革命先烈的跨時空對話。

不但跨越時間維度,網紅思政課還在嗶哩嗶哩視頻網、阿基米德等全程直播,將收藏在博物館裡的革命文物、陳列在楊浦濱江岸線上的紅色遺存、印刻在建築里的城市記憶搬上雲端傳播。

許多網友在彈幕上留言:「我生在楊浦,長在楊浦,親眼見證這一棟棟噴著黑煙的工廠變成了讓居民近悅遠來的生活空間。」「這裡不僅承載了紅色歷史,也記錄了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不久後,我家就要舊改搬遷了,希望這樣的思政課能將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延續。」

在黃浦江的天水之間,在波濤涌動和江風吹拂下,這樣的思政課讓年輕人入心入腦,備受感染。楊浦濱江正在爭創人民城市建設的示範點,圍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將形成由實景黨課、情景黨課、行走黨課、騎行黨課、「環同濟」聯合黨課等組成的「四史」學習教育新品牌。

欄目主編:徐敏 文字編輯:黃尖尖

圖片攝影:黃尖尖
視頻採制:黃尖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