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遺之旅/超越國境與世代的人類珍寶

欣新聞 發佈 2012-07-24T16:34:51+00:00

圖說:世界文化遺產組織官方網站,網站上列出各國的世界遺產相關介紹。(翻攝自世界遺產組織官網)欣傳媒 | 記者吳萌加綜合報導早在三千多年前,埃及人即隨著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共生、作息,發展出歷久不衰的文明燦爛。十九世紀末,英國人於尼羅河上游興建了亞斯文水壩,經

圖說:世界文化遺產組織官方網站,網站上列出各國的世界遺產相關介紹。(翻攝自世界遺產組織官網)

欣傳媒 | 記者吳萌加綜合報導

早在三千多年前,埃及人即隨著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共生、作息,發展出歷久不衰的文明燦爛。十九世紀末,英國人於尼羅河上游興建了亞斯文水壩,經過數十年已不敷使用,因此必須在更上游處加建新壩,以免潰堤危及百姓身家。此時埃及人面臨兩難:新水庫一旦建起,河谷區的古蹟群即不復存焉。


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高一呼,發起「努比亞行動計劃」,五十多個國家紛紛貢獻龐大資金與先進技術,將代表埃及文明的24座古蹟往高處移築。「這是人類共同的財產!」的概念從此散佈開來,終於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起草了「世界文化遺產條約」,其主要精神在於「具有顯著之普世價值」:不拘時空限制,超越國境、世代差異,必須傳給下一代,由全人類共有、共享。 


世界遺產包括了文化、自然以及複合式。文化遺產展現了人類有形無形的創造力;自然遺產則呈現出藍色星球的地質或生命軌跡、自然美景。截至2012年,全球共有962處入列:文化745件、自然188件、複合式29件,最新登錄的是馬來西亞玲瓏山谷(Lenggong Valley)的石器時代原始部落考古區。


古蹟眾多的日本,遲至1993年才有第一件登錄,委實不可思議。這和日本特殊的風土因素有關。其他地區的建築或遺跡,無論是建材或設計,多保持著興建當時原貌;但日本以木造建築居多,難耐風吹雨打,神道教還特有「式年遷宮」儀式(天照大神的神殿每隔二十年按照原樣重建,用品等也須重製),有定期更新建材、重建的傳統,因此根本不可能有「原件」留下。這樣仍算「真正的古蹟」嗎?


幸而最後認定,如木造建築,即便是抽換建材,但只要技法、機能等承傳過往,依舊視為古蹟。目前日本共有文化遺產12處、自然遺產4處,最集中於關西地方,共5處;而密度最高的當屬京都區域,計有17處社寺庭園。北起北海道的知床半島,沖繩的琉球王國遺跡則同時為最西、最南處;最東邊的小笠原群島,則和平泉一起於2011年成為最新登錄的日本世遺地點。

【延伸資訊】
世界遺產講座資訊
時間:101年07月27日 19:30~21:00
地點: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1段94號1樓
http://www.xinmedia.com/xinforum/collection_infor.aspx?id=243



相關行程:http://www.liontravel.com/webpd/webpdsh00.aspx?sKind=1&sProd=HKD1209ATM&Sprima=trs20R2A11 原文網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