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興衰巨變中的宰相政治

迷途三羊 發佈 2020-06-28T03:08:33+00:00

唐玄宗一朝,名相輩出: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張九齡、李林甫、楊國忠。無論他們是賢還是奸,他們都和唐玄宗的治國理念有關。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於宰相人選從李林甫到楊國忠的轉變,為唐朝盛衰之變埋下了伏筆。

唐玄宗一朝,名相輩出: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張九齡、李林甫、楊國忠。無論他們是賢還是奸,他們都和唐玄宗的治國理念有關。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於宰相人選從李林甫到楊國忠的轉變,為唐朝盛衰之變埋下了伏筆。


群相集議變為主相獨裁

唐朝中央政府從建立以來,一直實行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書出令、門下封駁、尚書執行,三省互相配合、互相牽制,共同構成宰相職權。三省長官為天然宰相,而皇帝指派的其他官員參與大政方針討論,他們也是宰相。這就導致了宰相泛濫的局面,最多的時候,宰相有19人。

到唐玄宗時,開始限制宰相的人數,通常兩到三人,而且宰相開始分主次。以前宰相開始議政時,很多人人浮於事,爭論不休,而在唐玄宗的授權下,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都成了專權的宰相。


唐玄宗強調效率和手段,所以,他在用人上不是以德為主要的考量,而是更注重才。雖然產生了一批聚斂之臣,但正是通過他們的努力,朝廷才得以支持頻繁的對外戰爭,以及長安城日益龐大的支出。

唐玄宗後期的時候,對於煩瑣的政務沒有太大的興趣,而是集權於自己信任的、能力超群的大臣,無論是宰相制度的改革,還是節度使逐漸演變為一方諸侯,都是這種思路的體現。這也是李林甫得以專權19年的背景。

李林甫不只會巴結逢迎

李林甫是唐皇室的遠親,在人們印象中,李林甫除了為人陰險狠毒,口蜜腹劍之外,還有就是經常因為讀錯字、寫錯字而鬧笑話,被稱作「別字宰相」。


也許李林甫的文學修養確實不高,但作為皇族出身,他自小肯定還是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的,是從基層一步一步提撥上來的。否則,就靠會巴結逢迎,恐怕還是很難進入唐玄宗法眼的。

李林甫的才能首先表現在他能洞悉當時政治、經濟及軍事形勢的變化,並適應新形勢,推動了主持了唐玄宗執政後期一系列政治調整和制度改革。

李林甫在宰相位置上一干就是19年,與之相比,姚崇、宋璟都只是分別幹了三年兩個月,加起來還不到開元29個年頭的1/4,所以,認為開元之治全靠這兩位好宰相是不符合事實的,開元盛世,肯定也有李林甫的一份功勞。


李林甫對開創盛世有功,但他還是一個老謀深算的政客,極度貪念權力。他深知,只要哄好了皇帝一人,就可以大權獨攬,所以,他會處心積慮去揣測皇帝內心,凡是有權勢的宦官,以及唐玄宗寵幸的妃子,他都盡力巴結,為他通風報信。所以,每次宰相會議討論問題,他總能提出讓皇帝稱心如意的方案。再加上他出色的政治才能,不知不覺間,便成了唐玄宗的心腹。

李林甫雖然長期專權,但唐玄宗卻絲毫不感覺到有威脅。因為實際上,李林甫是扮演著皇帝秘書的角色,其專權的意義是君主獨裁制通過宰相專權的形式來表達而已。但在當時的宰相中,只有李林甫做到了這一點。

不怕當今天子,只怕李相公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逃到四川,在與大臣們議論歷任宰相時,就認為李林甫嫉賢妒能,但是,唐玄宗之所以選中李林甫是因為他辦事嚴謹,綱紀嚴明,他雖然弄權,但總還是有些章法,他善於逢迎,卻不破壞法度。


安祿山與唐玄宗和楊貴妃打成一片,君臣變成了玩伴,自然把滿朝文武都不放在眼裡。但是,朝堂中卻有一個人讓他收斂起渾身的狂傲,俯首帖耳,畢恭畢敬,這個人就是李林甫。

一開始,安祿山並不把李林甫放在眼裡,態度傲慢。李林甫在和安祿山一起上朝時,故意叫來當時的權臣王鉷問事,王鉷對李林甫趨拜恭謹,形如僕從,安祿山見了頓時緊張不安,不由自主地對李林甫恭敬起來。

李林甫看見安祿山態度轉變,這才不怒自威的對安祿山說道:「皇上雖春秋已高,但宰相不老。」安祿山聽了李林甫的話,心中深懼。

李林甫的狡詐超過安祿山,每次與安祿山談話,都能先猜中安祿山的心思,往往不經意間一語道破,令安祿山又驚又嘆服。


對於這個只按制度辦事又能明察秋毫、手段老辣的當朝宰相,安祿山知道,對付皇帝的那一套都不管用,所以,只要李林甫開口說話,雖然在寒冬,安祿山也不免大汗淋漓。安祿山曾對親近之人說:「我安祿山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當今天子我也不怕,只是害怕李相公。」

安祿山人在范陽時,每逢派人向朝廷奏事,便叮嚀問候李林甫。奏事之人從長安回來,所問的第一句話不是別的,而是問:「十郎說了些什麼?」聽說李林甫說他的好話,就非常高興。若要說他的壞話,不免就要緊張萬分。

一代權相交接給市井無賴

由於開元之治,天下相安無事,唐玄宗接受了李林甫的建議,官員只需要上半天班,並兩次下令讓官員們盡情的遊玩養生。唐玄宗在局勢穩定之後迅速走向奢靡,失去了進取的精神,就離衰弱不遠了。

在剛登基的時候,唐玄宗啟用了很多直言納諫之人,一旦他意志消靡,就會有人向他勸諫,他本人也樂於接受;但到了後期,對於逆耳之言就越來越不耐煩,甚至對諫官開了殺戒。

李林甫也縱容唐玄宗及時享樂,對諫官們提出了著名的「馬料論」,就是說做臣下的,不要那麼多嘴多舌,沒見那些儀仗馬嗎?一言不發卻享受三品的馬料,而叫一聲就被廢棄不用,到那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

李林甫主政時,可以玩弄權術,可以威懾安祿山不敢亂來,可是李林甫死了呢?天寶十一年十一月,病重臥床的李林甫對前來探望的楊國忠說:「林甫死矣,公必為相,以後世累公。」

取代李林甫的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哥哥,外戚出身,有著不會倒台的護身符,是典型的市井無賴、政治暴發戶。


李林甫有其奸詐狠毒的一面,但他對大唐還算忠心耿耿。李林甫是政客,雖然壞,但有章法;而楊國忠是流氓,壞的無邊無際。同樣是解決財政問題,李林甫通過制度革新,而楊國忠只知道搜刮。李林甫霸道,卻維護制度,楊國忠專權,卻是以破壞制度為代價。

安祿山以奉詔討賊為名揭開安史之亂

李林甫病亡之後,安祿山深受唐玄宗恩寵,手握重兵。楊國忠知道安祿山不會甘居其下,但他又沒有李林甫恩威並施的政治手腕,而是一味的想除之而後快,結果兩人的矛盾迅速激化。


楊國忠多次在唐玄宗面前說安祿山有叛逆的跡象,但他沒有李林甫那種可以收集政敵罪狀到駭人聽聞,然後一擊必殺的能力。他建議唐玄宗召見安祿山,試探其是否忠誠,結果安祿山卻出乎他的意料,飛馳入京,讓楊國忠非常難堪。唐玄宗想調安祿山入朝為相,楊國忠又以安祿山不識字為由阻撓,但其實,這是調虎離山的最佳機會。楊國忠不停的打擊安祿山在朝廷中的盟友,卻無法對安祿山的軍事實力造成損傷,反而打草驚蛇。

屢屢計策都不成,楊國忠居然讓京兆尹府包圍安祿山在京城的住宅,並逮捕了其門客,送到御史台絞殺。知道消息的安祿山自然開始緊鑼密鼓的謀劃叛亂。


正當唐玄宗沉浸於歌舞昇平的奢靡生活中時,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以奉詔討伐逆賊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叛亂,揭開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盛唐開始由盛轉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