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煙壺特展/清代上流人士社交必備

欣新聞 發佈 2012-07-26T16:26:18+00:00

圖說:「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展品之一,盒裝成套鼻煙用具。(故宮博物院提供)欣傳媒 | 記者林致婷/台北報導如果說現代的富商名媛,將鑽錶、首飾、精品名牌包等視為品味與奢華的象徵,時光倒流到十七世紀,清代皇室等上流社會的社交小物,則是用來裝盛鼻煙的鼻煙壺,從材質、造型到構圖,堪稱是東西方美學概念集

圖說:「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展品之一,盒裝成套鼻煙用具。(故宮博物院提供)

欣傳媒 | 記者林致婷/台北報導

如果說現代的富商名媛,將鑽錶、首飾、精品名牌包等視為品味與奢華的象徵,時光倒流到十七世紀,清代皇室等上流社會的社交小物,則是用來裝盛鼻煙的鼻煙壺,從材質、造型到構圖,堪稱是東西方美學概念集一身,精妙工藝表露無遺,即日起國立故宮博物院「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讓你一探這個曾經在數百年前,風靡一時的時尚社交小物-鼻煙壺之美。 


源自南美洲印第安部落的鼻煙,是將上等煙葉磨成細粉,加入花卉等香料,經發酵後密封陳化而成。不同於卷煙需點火燃燒,鼻煙是將粉末直接吸入鼻中,略帶刺激具嗆鼻與特殊香氣,有通嚏之功效。16世紀初鼻煙傳入歐洲上流社會,並迅速形成一股時尚社交風潮。在此風潮下,用來儲存鼻煙的鼻煙盒,如同珠寶首飾,成為表徵身分地位及財富的奢侈裝飾,結合各種珍貴材質、技藝,具體呈現精緻奢華的歐洲時尚。 


十七世紀後半葉,西方鼻煙潮流傳入中國,鼻煙及裝飾華麗的鼻煙盒作為外交禮品,藉由歐洲傳教士、使節及商賈進入清宮,受到清代皇帝喜愛。但由於受到氣候、習慣等因素,歐洲鼻煙盒在中國並不適用,只被視為收藏的珍玩。自康熙朝開始命令內府專門製作裝置鼻煙的壺器,並將西方畫琺瑯、玻璃製造技術及各類紋飾巧妙融合,創製獨具特色的鼻煙壺,日後發展出清廷盛裝鼻煙的新容器。 


乾隆朝之後,製作小巧精緻的鼻煙壺已蔚為風潮,除了將各類工藝展現於方寸之間,於材質、造型及技法也極盡巧思。鼻煙及鼻煙壺也成為清代社交活動不可少之物,無論家中陳設、或作為賞賜,或裝飾佩帶,乃至如煙漏、煙碟等小器具,都是彰顯身分地位及品味的象徵。「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分為「西潮─歐洲鼻煙盒」、「新潮─清廷創製鼻煙壺」、「風潮─競相爭艷」和「迴瀾─品味交流」四單元。 


「西潮─歐洲鼻煙盒」呈現十七世紀歐洲的鼻煙盒,藉由各種珍貴質材,運用鑲嵌、金工、畫琺瑯等技藝,結合鐘錶、音樂盒及溫溼度計等西洋奇巧儀器,除了是彰顯身分地位的首飾配件以外,也是外國使臣進貢的貴重外交禮品,深受清代皇帝喜愛。「新潮─清廷創製鼻煙壺」則展現鼻煙傳入中國後,為了因應使用需求改良成小口廣腹有蓋匙的鼻煙壺,成為清代盛裝鼻煙的新器,並取法西方的製作技術,巧妙融合、創製出屬於清廷的新潮流。 


「風潮─競相爭艷」透過鼻煙壺上各種珍貴稀有的天然材質,如金、玉、珊瑚、琥珀等珍寶,看到清代巧匠依據不同材質特性,結合各類傳統或創新技藝,在微小的空間中,創作造型千變萬化且極精微的各類鼻煙壺,集工藝之大成;「迴瀾─品味交流」則是藉由西方為清宮特製鼻煙壺及清宮融合中西製作的鼻煙盒,呈現中西鼻煙風潮的交流與激盪。 


國立故宮博物院即日起至2013年6月20日,於正館303陳列室推出「通嚏輕揚—鼻煙壺文化」特展,共計展出故宮所珍藏的360組件展品,完整呈現清代在歐洲鼻煙潮流下,所發展出特有的鼻煙壺文化,同時欣賞中西文化交相輝映下的鼻煙容器之美。 


【延伸資訊】
國立故宮博物院:www.npm.gov.tw/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電話:(02)2881-2021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25542&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