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德國聯邦檢察院正調查中國是否「策反」兩名德國間諜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6-29T08:07:10+00:00

「德國聯邦檢察院正調查德國聯邦情報局間諜是否替中國工作」,這兩天,「中國策反兩名德國間諜」成了德國輿論場上一個話題。

德國媒體,是覺得好萊塢編劇最近缺素材嗎?

「德國聯邦檢察院正調查德國聯邦情報局間諜是否替中國工作」,這兩天,「中國策反兩名德國間諜」成了德國輿論場上一個話題。德國「每日新聞」27日最新消息,這兩名「被中國策反」的德國間諜有名有姓,當然,德國媒體提供的都是化名——74歲的迪特爾(Dieter W.)和他的妻子安德烈婭(Anderea D.)。

德國「每日新聞」:德國聯邦檢察院正調查,德國聯邦情報局間諜替中國工作?

根據德國公共廣播聯盟從德國安全部門方面掌握的信息,迪特爾近50年來一直在為德國聯邦情報局(BND)提供情報,他的妻子也在職業生涯晚期也開啟這項「事業」。但報導強調,這對夫妻並非BND的正式職員,只是通過提供情報獲得報酬的線人。

然而,「每日新聞」報導聲稱,數年來,迪特爾一直擁有「雙重身份」:大多數時候他都在為德國聯邦情報局工作,但有時「也與中國情報人員保持著聯繫」。

「每日新聞」是這樣說的:迪特爾的公開身份是漢斯·賽德爾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為這家基金會工作,後擔任領導職位直至退休。報導介紹說,他的這份工作使其得以經常出國出差,有時甚至長期在國外工作,他在前蘇聯、俄羅斯、巴爾幹、南非和南亞等地都曾擔任過客座教授。

雖然迪特爾沒有獲得國家機密的權利,但他和妻子通過其工作上的「專業網絡」所接觸到的人及所見所聞都「非比尋常」,這使他們成為聯邦情報局「珍貴的消息來源」。報導說,他在為基金會工作期間就與情報局工作人員關係密切,和情報局總部的高層人員也有聯繫。

退休後,迪特爾的業務也沒有停止。他成為了一家新成立智庫的院長。在新職務的助力下,迪特爾夫婦出席各種國際會議,並繼續向聯邦情報局提供信息。這家智庫的一個分支機構還會在歐洲其它國家舉辦活動和研討會,並從與會人士身上獲取信息。

中國也曾多次成為迪特爾夫婦出差的目的地。「每日新聞」援引德廣聯消息稱,中國情報機構曾試圖在上海一家大學和這對夫婦建立關係,當時迪特爾臨近退休。報導稱,德國安全部門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情報機構試圖招募位於職業生涯晚期的人並不少見。

報導稱,中國的情報人員最終為他們配備了裝有特殊軟體的筆記本電腦,用來傳輸加密信息。但不清楚的是,中國情報人員在接觸他們之前,是否已經知道他們與德國情報機構的關係。

報導還提到,迪特爾向德國調查人員表示,他曾向德國聯邦情報局通報了中方試圖與其建立關係的消息。他還強調,德國聯邦情報局甚至要求他和中國情報機構保持關係。

德國媒體說,之後多年,迪特爾夫婦並沒有再向德國聯邦情報局匯報其與中方的往來。

報導稱,至這對夫婦向中方提供的信息價值有多大,目前尚不清楚。但他們沒有從中方收取報酬,只是中方報銷了旅遊費用,因此兩人認為自己無罪。

目前,德國聯邦檢察院和巴伐利亞刑事犯罪調查局正在處理此案。德國安全部門消息人士說,此案「事關重大」。

位於德國卡爾斯魯厄的德國聯邦檢察院大樓

德國媒體語焉不詳的「中國策反間諜」情節大致如此。環球網尚未看到中德兩國官方對德國媒體流傳的上述故事真實性做出回應。而近年來,「中國間諜」一般是美國媒體比較喜歡的故事題材,而歐洲國家(尤其英國)往往喜歡傳頌「俄羅斯間諜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法國媒體傳出「蝴蝶君」的故事,情節更加離奇,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一名中國男性與一名法國駐華使館雇員發生感情,並策反後者為中國提供大量法國外交秘密文件的故事。複雜離奇的情節還被好萊塢搬上銀幕,成了電影《蝴蝶君》(M. Butterfly)。

《蝴蝶君》電影海報(資料圖)

德國媒體,是覺得好萊塢編劇最近缺素材嗎?

其實,早在今年年初,德國媒體就炒作過「中國間諜」事件。多家德媒當時稱,一名德國前駐歐盟外交官和兩名德國遊說公司職員,被懷疑為中國提供情報遭到德國聯邦檢察院調查。雖然該機構已進行大範圍調查,但其拒絕透露具體姓名、公司等細節。

法國媒體當時評論稱,「雖然人們總在泛泛談論中國在德國和歐洲有大規模的間諜活動,但實際上,調查人員很少獲得成功」。

來源:環球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