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文物 | 大慈如來告疏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發佈 2020-06-22T08:26:02+00:00

《大慈如來告疏》是1944年7月敦煌藝術研究所從中寺佛像肚中發現的117件文書中的一件,館藏號D0214。大慈如來十月廿四日 告疏。

《大慈如來告疏》是1944年7月敦煌藝術研究所從中寺(土地廟)佛像肚中發現的117件文書中的一件,館藏號D0214(發表號為007號)。該寫本長34.3、高20.8厘米,共19行,首尾完整,但第2-16行下部有缺失,致使文書難卒讀,但大致內容還是清楚的。

1.大慈如來十月廿四日 告疏

2.告閻浮地內諸眾人民:長……

3.九年頭,應著勾闌加沙(袈裟)。濟渡……

4.散。作高繩銀坐(座)。汝等人民儘是吾……

5.衣服。四月八日,常出教化。諸眾生悉……

6.布施一飧受(授)我者,盡聽見吾功德……

7.是報。若得吾書,隱而不傳者,死入地【獄,無】

8.有脫期。若傳與他人者,即得無量無【邊功德,告】

9.□(諸)賢者,見之莫亭(停)。吾不避遠……

10.勒佛。一心敬禮,稱十方諸佛。一心牟尼佛□□……

11.稱世尊。一心禮拜,稽首和南。言:吾去此後……

12.坐。奴為沙門,婢為尼僧。五道應亡留□□傍……

13.彌勒寶王。污我形體,毀經法。時閻浮地……

14.教化。河東河西,當各出神,永治一億人。爾時【若】

15.為普修佛法者,門無斯役。若有聞知者,庶□

16.莫使斷絕,功德無量。告諸賢者,咸使聞【知,】

17.出治百病。

18.興安三年五月十日譚勝寫。

19.傳教人願生生之處,長直(值)彌勒。

大慈如來即彌勒,唐代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59解釋說:「彌勒,梵音具雲迷帝隸。此雲慈氏,其姓也。然有三緣:一由本願。過去值大慈如來,因立大願,願得斯號故;二由此得慈心三昧故;三由母懷時有慈心故。如滿慈子名阿逸多,此雲無勝,以生具相好勝德無過故,今以姓而呼,但云慈氏。」大慈如來一詞在佛經中較少使用,一般多稱彌勒佛、慈氏。

原件雖有殘缺,但不影響我們對它基本思想的了解。《告疏》的主要內容是:要求將本《告疏》「傳於他人」,「見之莫停」,「莫使斷絕」,若然,則「功德無量」,「出治百病」,「門無役使」,否則,「若得我書,隱而不傳」,則「死入地獄,無有脫期」。《告疏》有若干錯別字、簡化字,顯然出自民間文化程度不高的僧徒,顯示《告疏》具有民間信仰色彩。

《大慈如來告疏》最後兩行為「興安三年五月十日譚勝寫」、「傳教人願生生之處長直(值)彌勒」。興安三年為454年,時距北魏占領敦煌的442年不遠。《告疏》第一行為「大慈如來十月廿四日告疏」,當為《大慈如來告疏》產生的月日,而產生的年代不詳。譚勝的抄寫時間是在興安三年五月十日,從月份上看,《告疏》產生於興安三年之前的某年十月廿四日。我們注意到,《告疏》出現在興安三年之稍前,當與太武毀法有關。太武帝先於太延四年(438)罷五十歲以下的沙門為民,繼於太平真君五年(444)禁私養沙門並小規模滅佛,最後於太平真君七年詔令滅佛,《魏書·釋老志》記載:「諸有佛圖形象及胡經,盡皆擊破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塔廟無復孑遺,沙門非死即匿,《高僧傳·曇始傳》記載:「太平七年,遂毀滅佛法,分遣軍兵,燒掠寺舍。統內僧尼,悉令罷道,其有竄逸者,皆遣人追捕,得必梟斬。一境之內,無復沙門。」七年之後(452),太武被弒,文成帝即位,改年號為興安,當年十二月即下詔復興佛教。值得注意的是,《告疏》第三行有「九年頭」三字,自444年滅佛後推九年,正是452年。文帝又於興安元年十二月興佛,因而此疏較有可能出現於興安元年十二月之後、傳教人譚勝抄寫的興安三年五月之前,其間只有一個十月廿四日,即興安二年(453)十月廿四日。

《告疏》號召「普修佛法」,這種提倡無疑是對「統內僧尼,悉令罷道」之滅佛的反動。疏中又要求大眾見此疏就傳於他人,這種流通具有公開性和群眾性。也就是說,告疏所體現的對抗性和公開性,顯示流行於滅法之時的可能性不大。由於這類《告疏》是一種時效性很強的傳單,推測《大慈如來告疏》即在興安二、三年即傳入敦煌。

所謂「傳教人」是指當時「浮遊民間」的僧人。據《魏書·高祖紀》記載,孝文帝延興二年(472)「詔沙門不得去寺,浮遊民間,行者仰以公文。」《魏書·釋老志》記載這次詔書的內容是:「延興二年夏四月,詔曰:比丘不在寺舍,游涉村落,交通姦猾,經歷年歲。令民間五五相保,不得容止。無籍之僧,精加隱括,有者送付州鎮。其在畿郡,送付本曹。若為三寶巡民教化者,在外齎州鎮維那文移,在台者齎都維那等印牒,然後聽行。違者加罪。」說明當時僧人「浮遊民間」、「巡民教化」的風氣很盛,以致需要下詔禁止,而《告疏》的時間在禁令的前20年,豐富了我們對當時中國佛教、中國社會的理解。

參考文獻:

王惠民《北魏佛教傳帖原件<大慈如來告疏>研究》,《敦煌研究》1998年第1期。

來源:敦煌石窟旅遊網,作者:梁旭澍,圖片:敦煌研究院陳列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