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存普洱茶發財,如今的你還在存茶嗎?

青衫出品 發佈 2020-06-29T08:41:29+00:00

雲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在古代的很多朝代都是獨立或半獨立於中原之外,很多時候還是仇邦,作為雲南特產的古樹茶自然也就一時進不了中原人的視野,連陸羽的《茶經》,宋徽宗的《大觀茶論》等,對普洱茶都是隻字未提。直到明朝之後雲南才安安穩穩與中原相連,普洱茶也才在中華茶家族之中占了一席之地。

雲南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在古代的很多朝代都是獨立或半獨立於中原之外,很多時候還是仇邦,作為雲南特產的古樹茶自然也就一時進不了中原人的視野,連陸羽的《茶經》,宋徽宗的《大觀茶論》等,對普洱茶都是隻字未提。直到明朝之後雲南才安安穩穩與中原相連,普洱茶也才在中華茶家族之中占了一席之地。



明清時期對於普洱茶的推崇,主要還是口感滋味,以及越陳越香的優點。清末之後,茶業整體蕭條,待社會稍微平穩後,中原茶業逐漸復甦,雲南太過偏遠,普洱茶始終沒有跟上這個步伐,它歷史上的輝煌早已被人遺忘,直至2000年,現代工業化肥農殘問題還未凸顯出來之前,普洱茶也是備受冷落的劣質茶,有人說:「太苦了,不喝。」有人撬開一個茶餅,驚得跳起來:「你看看,大山裡的民族就是不講究,雞毛,石子都弄進茶里去了」。說著腦海里浮現一幅低茅草房曬茶,公雞母雞到處飛的景象,說者不忍再想,厭惡的連茶帶撬出來的雜物一起丟了老遠。

大概還是零幾年,那時候流行一種說法,說是買回來的白菜,如果能在上面找到一條菜蟲,那麼就可以認定無農殘,可以放心食用了,因此我總是要對著母親買回來的白菜翻來找去一番,可惜,好像終究沒找出過蟲子,但白菜還是吃了。零幾年正是化肥農殘超標嚴重和開始引起重視的年代,也是那些年,驀然發現,金貴的中原茶們大都是用化肥農藥仔細滋養著的,只有雲南大山裡的古茶樹因無人問津,因山高路遠,因樹高林密等等,從未施加一顆化肥,不想這倒成了它的閃光點,就這麼,其它的優點也被帶了出來,在百茶蕭條之中站了起來,迅速找回失去的尊嚴和歷史地位。

「普洱茶熱」,來得快,國內國外全面開花,說來像個奇蹟,但也是一種歷史的積累和必然。有很多不經意間或有一定先見而存了普洱茶的人迅速富了。那速度,不是區區比特幣可以比擬的。有了活生生的先例,普洱茶界響起一句嘹亮的口號:「存普洱,發大財!」俗話說:「人為財來,鳥為食散。」利之所在,即使不是茶界的人和資本也紛紛涌了進來,眾人添木,又把普洱茶的熱度抬高一大截,甚至某段時期被推到天上去,雲裡霧裡,連普洱茶自己也飄飄忽忽,忘記了自己本來是個茶的事實。



「茶無罪」,普洱茶的火熱終究是在市場老茶消耗一空之後逐漸平靜下來,至今,十多二十年過去,它不再是遭人詬病的低端劣質茶,也不再是凡人莫及的雲中鶴,愛老茶的人依然愛,但市場沒有真正的老茶,等待,一二十年後,自己手裡的,市場上的老茶都會很充沛。

愛新茶熟茶的人每年都在以不算貴的相應的價格購買相應的茶,偶爾存上一提,已不為發財,只為到老喝一杯自己存的老茶湯。每年都有新茶友加入品普洱的行列,普洱茶市場依然在逐漸擴大,普洱茶古樹茶依然保持著它特有的優質,未來可期。市場還有些亂,但總體趨於平穩。資訊時代,普洱茶透明了,經歷這麼多年的磨合,愛普洱茶的人也更懂普洱茶,商家賣的不再是口號和忽悠,而是專業和服務,用我們的專業為千里之外的您甄選好茶,賺取一定的勞酬,這是未來普洱茶商之道。



「紅絲帶」

前幾日,撬開一餅04年古樹茶,16個年頭,不算老茶,湯色金黃偏紅,似乎正要向著琥珀色方向轉變,滋味口感很好,無雜味,清爽不膩,細品,還有絲絲澀底,轉瞬即化,在坐無不叫好,但讓人意外的是,這餅茶的背面有一條寬半厘米,長達六七厘米的紅色絲帶緊緊壓在茶餅中。這是零幾年的茶品中常見的問題,在坐莞爾一笑,不甚在意。隨著技術經濟和大山民族生活水平的發展提高,這些年類似的問題已得到大力改善,在普洱茶中再撬出雜物的機率已經很小。

「紅絲帶」成了這餅茶的專有名,由於還是比較稀有,品質極好,我將之珍藏陶瓮之中,第一次喝過「紅絲帶」的對面小牛卻饞上了,每次進門就嚷嚷著:「快,泡個紅絲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