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之旅/楊士芳林園 都市文化廊帶中的新綠

欣新聞 發佈 2012-07-28T16:32:42+00:00

圖說:楊士芳紀念林園入口處。(記者羅沁穎攝)欣傳媒 | 記者羅沁穎/專題報導一個城市該有什麼樣的新面貌?一座古蹟又該以什麼樣的面向來思考?重要人士的紀念景點,更該賦予什麼樣的歷史價值?這都是在做都市景觀規劃時所會碰到的課題。參觀宜蘭的楊士芳林園,再度讓人重新省思建物與土地的關係。由「黃聲遠+田中央設

圖說:楊士芳紀念林園入口處。(記者羅沁穎攝)

欣傳媒 | 記者羅沁穎/專題報導

一個城市該有什麼樣的新面貌?一座古蹟又該以什麼樣的面向來思考?重要人士的紀念景點,更該賦予什麼樣的歷史價值?這都是在做都市景觀規劃時所會碰到的課題。參觀宜蘭的楊士芳林園,再度讓人重新省思建物與土地的關係。

由「黃聲遠+田中央設計群」所打造的楊士芳林園,就是一個位於宜蘭市中心,為了紀念宜蘭首位舉人楊士芳而建的林園。從進入停車場開始,就讓我們嗅到一股不同於以往名人紀念園的氛圍。

為了配合宜蘭炎熱、多雨的天氣,停車場不以完全封閉的方式建造,天花板留出部分空間,讓陽光、空氣可以隨時進入流通,帶入屬於宜蘭氣息,也讓以往給人潮濕、悶熱印象的停車場空間,頓時有了新面貌。

在田中央設計群的設計師王士芳導覽下,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這個林園建築的規劃的脈絡。王士芳說:「這是一個處身於都市文化廊帶中的林園,為了開拓出都市的新意,又要融入自然景觀,無論在建材與設計上都需考量地景。林園的停車場地面,以黃色、綠色等塊狀色調,象徵宜蘭的阡陌,是蘭陽平原農地的色彩。一旁刻意用卵石工法砌成的城牆,則讓人憶起過往舊城牆的面貌。」這股刻意留下的懷舊意念,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觸摸,彷彿只要一伸手,便可觸及到那段屬於昔日的光陰歲月。

出了停車場後,上方是「芸堂人文咖啡」。宜蘭傳統的卵石、枕木、粗岩等建材在此再度重現,不僅保留了傳統工藝,更重要的是這些傳統建材,完全適應宜蘭當地氣候多雨,東北季風嚴寒的氣候,還具有冬暖夏涼的特性。一旁的紀念館,則利用高低錯落的開窗方式,讓室內的空間可做掛畫使用。

最特別的要算是紀念館與南邊楊士芳所籌建的碧霞宮之間的區段了,碧霞宮是台灣第一個奉祀岳飛的廟宇,兩者呈平行排列,「紀念館以退縮的方式保留空間,再加上天花的鏡面運用,更增加了清淨綠意的表現。」王士芳為我們解釋紀念館的設計,以及其與碧霞宮間的對話方式。果真,當你站在紀念館的下方,正面面對碧霞宮的背後時,一股耀眼的翠綠色彩彷彿被吸納進入鏡面之中,立刻讓人體會「黃聲遠+田中央設計群」想製造都市綠意的體貼用心。

來到林園最高處又發現一個刻意被留下的庭院,這裡有鞦韆、樹木、石階供人坐臥,剛被烘烤完的旅人只要來此,立刻會找尋到自己的位子,坐下納涼。王士芳這才對已經被大太陽烤得受不了的我們解釋:「以前宜蘭因為經費不足,城牆的高度只有1.5公尺,為了要增強防禦力,便在城牆四周種植了九芎樹。這種植物表皮光滑不容易攀爬,具有良好的防禦功效,因此以前宜蘭又被稱為九芎埕,我們在此特別種植了四棵九芎樹,希望保留以往的印象。

此外,還讓這個基地形成宛如太極的布局,代表陰陽調和;又種植了桂花,象徵楊士芳的高風亮節。」果然,在這些植物包圍中,都市綠意更為擴大了,在此休憩讓人感受到一股曲徑通幽的氣息,其所保留的鞦韆,更引誘了大夥無比的童心。

難怪,這座林園建築也得到96年度優良綠建築獎,「黃聲遠+田中央設計群」對建築的用心與對都市規劃的完善考量,都再度讓人充分體會。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26684&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