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之旅/鄂王社區 重現往日工藝的輝煌

欣新聞 發佈 2012-07-29T15:24:22+00:00

圖說:一幅百工圖磚中,口中還默默地跟豬說對不起,純樸的模樣令人莞爾。(記者羅沁穎攝)欣傳媒 | 記者羅沁穎/專題報導老社區一直是台灣很重要的歷史見證,能看到當時生活的縮影,但總不敵時代的變遷。昔日西門溝上重要的聚落-鄂王社區,雖然一度凋零,但在經過社區重新營造後,終於找回了過往的輝煌,也用新時代的工

圖說:一幅百工圖磚中,口中還默默地跟豬說對不起,純樸的模樣令人莞爾。(記者羅沁穎攝)

欣傳媒 | 記者羅沁穎/專題報導

老社區一直是台灣很重要的歷史見證,能看到當時生活的縮影,但總不敵時代的變遷。昔日西門溝上重要的聚落-鄂王社區,雖然一度凋零,但在經過社區重新營造後,終於找回了過往的輝煌,也用新時代的工藝技術接續傳承。


位於宜蘭河東岸的鄂王社區,以前是西門溝輸航線上的重要聚落,許多貨物集散於此,成為傳統市集、廟宇、工匠群聚之地。然而,伴隨時代變遷,水陸消失,老社區凋零,傳統的彩繪、木雕、石雕、紙藝等工藝匠師也逐漸遷移消失,不忍這些歷史菁華就這樣隨著時代消逝,便結合了許多當代藝術家與傳統工藝師,一起創作出精彩的變身營造。


鄂王社區的入口是電力公司,日治時期叫「電氣會社」,因為跟光電事業有關,一度也被命名為「光大里」,而電力公司旁邊的巷子很自然地就被喚作「光大巷」,想當年一定也是意氣風發的。


營造的最大重點,就放在傳統工藝的保留這件事上。我們從入口處開始,就可看到用鐵件打造的「鄂王社區的故事」招牌,接著是木製的手繪地圖,幾個小洞中還加入了陶器等工藝品,帶出社區的背景。


為了降低隔閡的感覺,重新打造的鄂王社區,圍牆的高度被降低了,僅保留部分當作過往回憶,還利用枕木等搭建成座椅,讓居民可在此休憩。


再往前走,則可看到架高的鐵件文字,訴說這裡過往的故事,當太陽的光影打下時,模模糊糊的疊影,彷彿再度印襯出歷史的痕跡。牆面的陶繪故事以及百工圖磚,則把舊時各行各業的工作景象栩栩如生呈現眼前,其中一張描繪屠夫工作時的磚牆,屠夫在殺豬時,口中還默默地跟豬說對不起,純樸的樣貌令人莞爾。


巷弄中也保留幾口古井,一直到現在都還在使用,還可看到許多以前的房舍與三合院,矮矮小小的,卻足以反映出當時建物的特色。有趣的是二樓的房子,很多窗戶外還搭上了鐵拉窗,原來是為了應付宜蘭寒冷的東北季風氣候,才有這種特殊設計的,也看得我們瞪大了眼睛。原來,只不過隔了一座雪隧,生活的樣貌竟然如此不同。


改造後的鄂王社區,不僅重新展現了生氣,有些民房還變成咖啡廳等活化利用,也讓人得以深思傳統工藝保存的必要。鄂王社區重新營造的,其實是一個讓人可以記憶過往的光輝歲月,又能加入現代生活記憶的故事。

更多其他與建築設計相關訊息請上【建築行腳】專題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111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27048&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