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信能出川而諸葛亮卻不能?只可惜諸葛亮錯過了唯一的機會

蝦兵點將 發佈 2020-06-29T18:44:43+00:00

首先,有一個問題要和朋友們討論。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在《史記》《漢書》、《資治通鑑》三大史籍中都沒有記載。由此可以看出,這只是說書人傳下來的一個美麗的傳說。然而,漢王劉邦進入關中時,的確經過了陳倉。而且這三部史書有明確的記載。

首先,有一個問題要和朋友們討論。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在《史記》《漢書》、《資治通鑑》三大史籍中都沒有記載。由此可以看出,這只是說書人傳下來的一個美麗的傳說。

然而,漢王劉邦進入關中時,的確經過了陳倉。而且這三部史書有明確的記載。

至於劉邦如何能通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陳倉,我們只能從當時的情況來分析。

劉邦是第一個進入關中地區的藩屬。他到關中後,為當地人立了三條規矩。在此期間,關中沒有遭受戰爭帶來的災難。後來,項羽和諸侯們來到此地做了些完全不同的事情。他們大規模地燒毀房屋、殺害百姓和搶劫了富庶的關中。秦人經過幾百年苦心經營的關中地區變成了人間地獄。民心向背,我們由此可以得知。

項羽等諸侯在關中燒殺搶掠後,留下原秦軍三名總指揮章邯、董翳、司馬欣看守關中,以防在漢中的劉邦出川。這個策略沒有錯,但是操作空間很小。因為在關中人民的眼裡,這三個人是這次災難的罪魁禍首,而章邯等人在封王之後並沒有基本盤——20萬秦軍全部被坑殺。軍隊雖然暫時武裝起來了,但是由於民心向背,根本沒有戰鬥力,而劉邦率領的軍隊是反秦戰爭中的一支精銳師。

從劉邦封王巴蜀,到師出陳倉進軍北方,前後才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章邯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在關中建立起穩固的統治。對於章邯來說,關中地區的民情依然處於破碎狀態。而項羽這時還在千里之外的山東和齊國交戰。他對此根本無暇顧及。這為劉邦提供了一個出川的窗口期,窗口期何時過去,取決於關中老百姓何時真正依附章邯和項羽。只要章邯或項羽一天不能在這裡建立起有效的統治,進入關中的窗口總是向劉邦敞開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劉邦還定三秦,完全順應形勢,自然能擊敗章邯。

400多年後,諸葛亮在關中的處境卻與劉邦完全不同!

東漢末年雖有數十年的戰爭,但大多集中在關中相對穩定的中原地區。曹魏政權在關中地區建立了穩固的統治。諸葛亮出川顯然是強強對決,任何一個獨具匠心的計謀最終都要歸結到實力層面。在強大的曹魏面前,諸葛亮顯然沒有優勢。這時,陳倉真的成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堡壘。

諸葛亮北伐的艱難可見一斑。

因此,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中向西繞道,先經隴西向關中挺進。他的理由是,富庶的關中地區被魏軍重兵把守,顯然正面進攻不能占上風。相反,如果你攻擊隴西,可以出其不意。即使在進攻中被阻擋,也可以先占領一塊地盤,以免白費力氣。

總之,速戰速決是諸葛亮唯一的機會。

一開始,諸葛亮真的占領了先機,拿下了隴西四個縣。然而,在最關鍵的時候,就出現了用人偏差,導致了失敗。這四個縣剛被蜀軍占領,治理的基礎不牢固,不可避免地會再次失去。更重要的是,諸葛亮的舉動引起了曹魏的警覺,這就失去了蜀軍出川的機會,進入關中的窗口期此時也就錯過了!

在接下來的五次北伐中,諸葛亮奮勇拼搏,量力而行,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與此同時,東邊魏國和吳國也在不斷地打仗。雙方數十萬軍隊長期在邊境對峙,隨時可能出現戰爭危險。如果吳魏開戰,那將是諸葛亮的又一次機會。同時,由於司馬懿對軍閥政治有濃厚的洞察力,長期帶兵出征,也有可能帶來魏國的分裂,這也給諸葛亮帶來了機遇。

為了創造機會,我們必須一次又一次地進攻。

事實上,從官方史料來看,諸葛亮的六次北伐雖然氣勢宏大,但真正的戰役並不多。諸葛亮很清楚,他不能一下子把所有的資本都交到用盡。他如何能以最小的價格換取對方最大的損失才是最划算的方式。即使他拿了關中,也要很長時間才能消化。如果曹魏全力還擊,諸葛亮就守不住了。第一次北伐就是最好的教訓。

事實上,正是諸葛亮的不斷進攻,才最終導致司馬遷篡奪曹魏政權,分裂曹魏。與吳的戰爭也越來越頻繁。可惜人不如天。諸葛亮沒等到兩個機會同時出現,就死了。後繼者蔣琬、費禕、姜維沒有諸葛亮的戰略眼光和智慧。司馬控制曹魏的勢力後,順利完成了權力更迭,穩定了局面,冷靜地應對了蜀中的進攻,最終吞併了蜀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