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羅偉章談陳壽:一部《三國志》留下了眾多典故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6-29T23:25:25+00:00

在中國歷史上,三國鼎立時期,戰亂紛爭、風雲變幻,同時也造就了一批英雄豪傑。假如沒有《三國志》,之後會不會有《三國演義》,我們今天對三國這段歷史會不會有這樣的記憶?

吳夢琳

在中國歷史上,三國鼎立時期,戰亂紛爭、風雲變幻,同時也造就了一批英雄豪傑。來自今南充市的魏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以紀傳體斷代史的方式,記錄下那個風起雲湧的傳奇時代。陳壽筆下,那個時期群英逐鹿,人才薈萃,也留下了眾多典故。

「我很喜歡讀史,《三國志》也讀了很多遍。假如沒有《三國志》,之後會不會有《三國演義》,我們今天對三國這段歷史會不會有這樣的記憶?這個很難說。」日前,四川省作協副主席、《四川文學》主編、作家羅偉章在接受採訪時說。

羅偉章說,《三國志》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一起,被稱為前四史。受到如此高的評價,很重要的一點是其創新精神。《三國志》在傳承漢代史學傳統的基礎上,首創紀傳體斷代國別史體例體裁。

「站在今天來看,可能有時不太容易體會到開創者的重要性。」羅偉章提到,今人的很多理所應當,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其實需要莫大的勇氣和創新精神。

根據史料記載,《三國志》編纂完成併流傳開後,有一個名為夏侯湛的人,已寫了大半的《魏史》。當看到《三國志》後,他認為已沒有另寫新史的必要,便將自己所寫全部燒毀。

「當然我們現在也希望探討,陳壽為何能以這樣的眼光和筆法寫出《三國志》?」羅偉章說,陳壽生活在那個動盪年代,因不事權貴而多次被貶謫,人生經歷坎坷。他將修史作為一項業餘愛好,耗費十年完成對《三國志》的編纂。這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創造。

由於史料中關於陳壽其人的記載不多,但從其留下的《三國志》中,可以進行一些側面考證。「陳壽選取題材時,其實就反映了自己的政治觀和歷史觀。」羅偉章說,三國時期出現了很多英雄,包括諸葛亮、關羽等,他們的「忠」「義」「智」等精神,深刻影響了中華文明。而在《三國志》中,這些都被著重體現出來了。

《三國志》也留下了不少名言金句,包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思而後行」等。這些充滿智慧的句子,其實都能體現陳壽的個人價值理念和視野高度。

羅偉章說,中國古代的歷史,其實是帝王史,但陳壽在書寫當權人物時,能夠抽出一些筆墨,瞄向當時的民間,其實已經非常不容易了。這也能體現陳壽作為一名史學家,關心民間、關注人民的胸懷。

來源:四川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