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Victor Brauner:《流放的詩人》作品欣賞

聞是書畫 發佈 2020-06-22T03:51:12+00:00

本書的題目是《愛倫坡》,可以理解為一個辛酸的自傳體,指的是布勞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流亡在皮雷內的一個小村莊。


本書的題目是《愛倫坡》,可以理解為一個辛酸的自傳體,指的是布勞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流亡在皮雷內的一個小村莊。1930年,他離開羅馬尼亞,定居在巴黎,在那裡他深深地參與了達達和超現實主義評論聯合國大學,並與康斯坦丁·布蘭庫西、伊夫·坦古伊和阿爾貝托·賈科梅蒂一起工作。1932年,布勞納正式加入超現實主義運動,他從民間藝術的平淡中,以及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下來的唯心論和神秘主義的主題中,獲得了很多靈感。

在戰爭期間和此後的許多年裡,布勞納試驗了蠟畫,在沒有現成的油畫和畫布的情況下,用蠟創作了「蠟燭畫」。在目前的工作中,介質的應用特別繁重。文字似乎隨意地散落在構圖上,但仔細一看,很明顯它們的位置是故意的。」「屈從的力量」,藝術家寫了這個人物的腳鐐腳踝,表明他在流亡期間一定感覺到了監禁的感覺。在這裡,這首詩有兩對眼睛,體現了藝術家對人體解剖元素的個人魅力。1931年,他在超現實主義同胞奧斯卡·多明格斯(Oscar Dominguez)的工作室里鬥毆中失去了左眼,後來他將這一事件形容為「我生命中最痛苦、最重要的事實」

蘇珊·戴維森寫道,

博學的高智商的人,布勞納創作的繪畫,通常具有天真的民間藝術品質。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上,無論是人類、動物、神秘的或神話中的人物,通常都是以大膽的抽象形狀來實現的,這種抽象形狀滲透著廣闊的裝飾性二維圖案。雖然他的繪畫主題通常看起來簡單而直接,引用了兒童故事書中的圖像,但事實上,它們是由一個象徵和原型詞彙支撐的,這些詞彙揮舞著錯綜複雜的意義(Victor Brauner:超現實主義象形文字,休斯頓,梅尼爾收藏,exh。2001年,第9頁)。

畫家簡介

維克多·布羅納(Victor Brauner,1903-1966)猶太裔,生於羅馬尼亞皮亞特拉。畫家、雕塑家。畢業於布加勒斯特國家藝術學院。曾嘗試過達達主義、抽象派、表現主義,之後是超現實主義。1930年定居法國巴黎,並遇到了康斯坦丁,同時成為了羅馬尼亞詩人班傑明·封達納的朋友,後來進入超現實主義者的圈子。1935年回到布加勒斯特。1935年後寫自傳體小說。1942年再去巴黎蒙馬特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