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父到新好男人

大紀元台灣網 發佈 2012-08-05T11:39:24+00:00

新好男人逐漸跳脫嚴父的刻板形象,分擔照顧幼兒的工作。(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2年08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宋惠綜合編譯)你對父親的印象如何?傳統婚姻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讓男主人充分扮演了

新好男人逐漸跳脫嚴父的刻板形象,分擔照顧幼兒的工作。(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2年08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宋惠綜合編譯)你對父親的印象如何?傳統婚姻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讓男主人充分扮演了一家之主,維持家庭經濟及嚴父的角色。然而,隨著婦女從家庭走入職場,雙薪家庭,或者女性成為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時,在講究兩性平權的時代,男性也被迫必須有所改變。從成長於父權為中心的家庭中,放下威權的刻板印象,協助家務和照顧孩子的「新好男人」應運而生。

「嚴父」對子女的影響超乎想像

在中國傳統的觀念中,父親是不苟言笑的威嚴形象,極少以言語表達對子女的關愛。子女不能過度親近父親,只能聽其指導、教訓作為處世的準則,更別說與父親相互擁抱,表達愛意。父子間親密情感的表露,在華人文化中是十分艱難的。然而這種嚴教觀對子女的影響卻是超乎想像的深遠。尤其當子女的需求顛覆傳統而受到父親的否定時,往往可能演變成激烈的家庭革命如斷絕父子關係等。

美國康州大學(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一項長達50年跨各大洲(除了大洋洲)有關父母接納和否定子女需求的人際研究發現,父母否定孩子的需求對孩子人格發展的影響最強烈且可能持續至成年。其中尤以孩提階段受到父親的否定影響最大。由於父親在家庭中的權威角色,孩童或青少年的孩子更重視父親的看法。即使父親沒有很多時間跟孩子相處,他的意見和行為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這些影響包含人格特質中的侵略性,獨立性,正面自尊,正面自我滿足,情緒反應,情緒穩定和積極的世界觀。研究顯示這七項人格特質和感受到父母的接受和關愛的經驗有很大的關連。

社會需要顧家的「新好男人」

隨著社會型態轉變為工商經濟體系,造就了許多雙薪家庭。經濟環境的改善,使得吃穿冷暖等已不再是養育的主要問題,如何開啟子女的心智潛能,協助子女正常的情緒成長,成為養育的主題。過去的嚴父沒有參與家務和子女的成長,只要負擔養家的責任即可,但現在當夫妻都工作時,妻子開始要求丈夫分擔家務事和幼兒照顧。社會出現了對父職關懷家庭、參與親職的需求,所謂摩登父親(modern father),台灣稱之為新好男人應運而生。

專家預測未來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分工的刻板印象會改變,做家事的差異會愈來愈小。未來可能看到男性投入更多的時間陪家人,幫孩子看功課,餵食幼兒。女性外出工作的比例持續增加。

西方國家的情況也類似,據ScienceDaily報導,二次大戰後的男性比他們上一代的父親更願意跟孩子們培養親密關係,減少工作時間,增加假日時間跟家人相處。1945年後,核心家庭增加,經濟發展讓更多男性在心理上願意付出更多對家庭的關心。未來,父親參與幼兒初生,引進陪產假及子女撫養權等也可能影響政策的改變。

「新好男人」開始替幼兒換尿布

英國一項很有趣的研究,就是調查男人是否會替幼兒換尿布。1982年的研究顯示,43%的父親沒有換過尿布。2000年另一個研究顯示,只有3%沒有換過尿布。2010年英國牛津大學國家生產流行病學小組(National Perinatal Epidemiology Unit)的研究報告指出,有65%的父親幫忙很多換尿布的工作。這項研究說明,在近20年中,男人逐漸跳脫嚴父的刻板形象,表現出其掩藏的對孩子的關心。新好男人開始會跟孩子們玩,教育他們,甚至養育他們。

「新好男人」重新詮釋「一家之主」

新的研究發現,相較於虎媽對孩子緊盯不捨的教育方式,父親在培養孩子具備快樂和適應力良好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社會上過於強調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事實上,一些研究發現,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和母親一樣重要。專家鼓勵父親在孩子的幼年期投入更多的關愛,讓孩子的成長有更明顯的正向表現。

現在是個多元化的時代,不再是爸爸當家、一個人說了算的時代,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太太有自己的夢想.。新好男人要重新學習,體認父親無可取代的角色,放下威權,除了扮演好丈夫的角色外,也應協同妻子共同撫養孩子,讓孩子在來自雙親充滿溫暖和愛的互動中成長,以柔軟的態度做一個新時代的一家之主。

(責任編輯:徐守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