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構築/羅東文化工場 專業回應現況的「實」建築

欣新聞 發佈 2012-08-06T19:32:08+00:00

圖說:工程中的清水混凝土依舊是眾所皆知,難度極高的一個環節。(記者葉穎攝)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羅東文化工場早在一期完工之際,即以它碩大的棚架之姿,得到不少在地與觀光客、建築專業與非專業人士們的討論,其中不少人更不免想問:這棟看來沒有牆壁的房子究竟是要讓人怎麼去作它呢?當然,這些聲音都在四期

圖說:工程中的清水混凝土依舊是眾所皆知,難度極高的一個環節。(記者葉穎攝)

欣傳媒 | 記者葉穎/專題報導

羅東文化工場早在一期完工之際,即以它碩大的棚架之姿,得到不少在地與觀光客、建築專業與非專業人士們的討論,其中不少人更不免想問:這棟看來沒有牆壁的房子究竟是要讓人怎麼去作它呢?當然,這些聲音都在四期完工,試營運之際得到了解答。
 

黃聲遠建築事務所-田中央工作群成員之一的王士芳建築師說,其實可分段與分包進行,是這個案子在設想時,是與概念相互牽動的重要因素。他說,因為受制於現實預算上的考量,所以整段工程是必須要被切分,看似獨立卻又需要細思量這中間的串接順序,逐步完成。其中,回應這樣現實面的折衷作法,當然也會影響到整體材料上的選用。以文化工場中可以看到近20根的高達18公尺的柱體跟鋼材結構來說,自然可以透過這種材料的特性,使得各個環節的組構幾乎以乾性施工-不涉及泥作與灌漿的工程,只需要針對鋼構作組接與切開的動作,著實是這整個案件裡終能達成分期完成又可相互銜續的重要關鍵。

除此之外,鋼材在表面處理上,則一脈採取耐候性處置,這樣的作法,甚至從不遠處運動公園的跑道跟極限運動場銜接、滲透、串連到文化工場內部,如此一來,不僅省下了大筆表面施作的費用,也更能回應宜蘭多雨氣候下所因應的後續維護,以及仿造自羅東昔日木工場般的十足曠味。
 

他更進一步提到,巨大有六個籃球場大的棚架體,其實也有助於棚架之下諸多空間序列,如天空藝廊、地面層上的清水混泥土材質的台階與迴廊空間等在表面防水層施作方面的精簡。此外,雖說廠辦般的敞曠是這個案子在一開始即希望訴諸的意象概念,不過,中間的過程,卻是與現實預算、基地周邊環境的銜接滲透有著相互影響的效應。而且,敞曠之餘,他們卻不希望文化工場會因為量體的過於厚跟重,而再度回歸如衙門縣府那般,給人距離感且壓迫感的窠臼。

所以,特意讓空中藝廊如艙體那般斜穿過棚架下方的同時,更造成8公尺長的出挑,且空中迴廊在上部有著高約2.2公尺高的通廊,從側面看去,內退於總高4.5公尺,側邊看來不覺過份墩與厚,如此透過比例的控制,讓整體量感得以被壓扁,魔術化,輕量化。頂篷也好,地面層在日本工寮宿舍迴廊的側版處也好,也都透過版材諸如鋼或清水混凝土的消薄,刻意使得整個在扎實如廠房之餘,量感方面卻取得更輕也更可親的表現。
 

在許多建築師執行案件過程中都不免考量到預算問題,王士芳說,雖然在文化工場一案從設計到施工完成的10年內確實遇到過諸多波折,也受到不少人的協助跟幫忙,不過,也因為有這些波折跟必須低頭的現實考量,讓設計人得以在中間懂得更去蕪存菁地去思考哪些是最必要被留下來的,而哪些是可以被捨棄,哪些又是可以留下線索,留待他日有機會仍可落實的!

像是棚架的下方,他們就留下了鼠尾鋼索接頭與結構體,如果有機會,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這邊也可以架上高空觀景懸吊天車,成為羅東文化工場在兼具著藝文活動和張開雙臂廣邀普羅大眾參與共享的氣質之外,更成為另外一個空間吸睛的魅力跟賣點。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天空藝廊正展出的第一檔展覽,正是號稱亞洲頂尖建築系學生大鬥法的「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著實與文化工場本身所帶有的高度開創性相呼應,是首次來自香港、日本、新加坡各個亞洲國家聯合舉辦的大學建築系相互角力,將優秀畢業作品們飄洋過海地運來台灣展出,展期至930日止,期間更有號稱大評圖的舉辦,很值得建築畢業生們前往一探。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31657&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