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四十一:瑞士慈溫利宗教改革

麟劍的人類史 發佈 2020-06-30T09:57:02+00:00

蘇黎世、琉森、伯爾尼、弗里堡、索洛圖恩、巴塞爾和沙夫豪森7 個州是城市州,少數城市貴族在政府中掌權,但人民也有一定的參政權利,他們參與許多政治活動。


基督教之四十一:瑞士慈溫利宗教改革


(1)瑞士宗教改革的背景


  當路德在維藤貝格領導宗教改革的同時,慈溫利(1484-1531 年)也在瑞士德語區的鄉村中發動了宗教改革。16世紀的瑞士雖然名義上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但長期以來就已經獨立。這個由13個小的州組成的鬆散的瑞士聯邦,其中烏里、施維茨、翁特瓦爾登、楚格、格拉魯斯和阿彭策爾6 個州是農業森林州。這些東部的農業森林州的政府比較民主化,重大的事項是通過公民大會的表決來決定的。如阿彭策爾地區的人們常在露天召開男性全體公民大會,討論並決定政府事宜。在山區,政府的組織十分鬆散,常通過各地來的代表表決來解決政治事宜。各個州都是完全獨立的,它們自願組成一個聯邦,以便於軍事防禦。1499年,瑞士聯邦打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的軍隊,聯邦制度得到進一步鞏固。


  蘇黎世、琉森、伯爾尼、弗里堡、索洛圖恩、巴塞爾和沙夫豪森7 個州是城市州,少數城市貴族在政府中掌權,但人民也有一定的參政權利,他們參與許多政治活動。弗里堡、索洛圖恩、巴塞爾和沙夫豪森4 州加入聯邦的時間最晚,它們是在1481-1501 年間加入聯邦的。在13個州以外,還有一些邊疆領地和城市也加入了聯邦,主要有南部山區的格里松地區馬焦雷湖以北的提契諾。在西邊存在著自由城市日內瓦和說法語的沃州和納沙泰爾。在北部有巴塞爾和蘇黎世州的阿爾高和圖爾高領地。


  瑞士的自由氣氛濃厚,人文主義得到發展,並且有著地方自治的傳統。人民對教會的憎惡,對占有大量土地的修道院的勒索的抵制,這一切構成了瑞士宗教改革的背景。


  


(2)從人文主義者到宗教改革家


  瑞士宗教改革的領袖是烏利希.慈溫利。他於1484年1 月1 日生於維爾德豪斯,其父是當地的村長,家境小康。他有一個叔父是韋森地方主教座堂的首席牧師,這位叔父是他的啟蒙老師。後來慈溫利來到巴塞爾繼續求學,從1498年到1500年又在伯爾尼受教於人文主義者亨利希.沃爾夫林(盧普盧斯)。慈溫利還在維也納大學學習過兩年,並在1502年至1506年期間先後在巴塞爾大學繼續深造。在巴塞爾大學學習期間,他受到人文主義者托馬斯.威滕巴赫(1472-1526 年)的教誨。在那裡,他確立了《聖經》是唯一權威,基督之死是赦罪的唯一代價,贖罪券毫無價值等信仰。


  與奧古斯丁派教會僧侶路德不同,慈溫利是一個基督教人文主義者。他雖然熱衷於研究信仰問題,但基督教人文主義傳統和瑞士的聯邦制度,使慈溫利的神學理論比較富有理性而少神秘性。他還從基督教人文主義者那裡繼承了通過《聖經》改造教會,通過教育改革社會的傳統,這樣,他的理論和社會改革的理想,就緊密結合在一起,思想比較激進。


  慈溫利畢業後,被任命為格拉魯斯的教區神父。慈溫利的講道富有熱情,他激烈地反對瑞士人去當僱傭兵,但他不反對受僱於教會。他受到基督教人文主義的影響,為人和氣達觀。由於慈溫利反對瑞士人當僱傭兵,加之他的講道精彩,聲望卓著,蘇黎世大教堂的教士會把他選為人民神父。他於1519年接受該職,成為蘇黎世城最重要的教堂的神父。在當神父的十幾年中,他追隨伊拉斯謨,對教會的各種腐敗現象作過猛烈抨擊。他特別反對教會出售贖罪券的行徑。在成為蘇黎世教區神父後,為了說明耶穌的生活故事,他從《聖經.新約》的" 馬太福音" 篇講起,在六年中講完了整部《新約全書》。慈溫利幾乎和路德在同一時期獨立提出,基督教的全部真理性是包含在《聖經》之中,而不是包含在天主教會的傳統和儀式之中。他接受路德關於以信稱義的說法,認為靈魂得救是出於上帝的恩賜和對上帝的信仰,不是出於俗世中功德的積累,即行為稱義。


  德國的新教諸侯們認為,如果路德和慈溫利能夠攜手共進,對於孤立和打擊天主教會的勢力將起到一定作用。他們說服路德和慈溫利會面,在1529年這兩位宗教改革家終於見面。由於教義的分歧和性格的差異,結果兩人沒有達成協議。在教義問題上,爭論的焦點是對於聖餐的解釋。慈溫利認為,聖餐是對基督的紀念,基督本人並沒有在場,葡萄酒和麵包只具有象徵意義,不能認為即是上帝的血肉之轉化。路德卻認為,天主教把葡萄酒和麵包解釋為基督之血和肉是一種錯誤,而慈溫利認為基督不在場的說法也是一種錯誤。路德爭論說,《聖經》中字面上說的就是" 這是我的身體" 之義。慈溫利爭論說,上帝的身體不可食,路德辯解說" 如果基督命令我吃糞,我也會照辦,僕人的血永遠不能高過主人的意願。我們不得不閉著眼睛"。這次會面的失敗,導致瑞士和德國的宗教改革運動終於不能匯合。


  


(3)蘇黎世宗教改革


  在1522-1525 年間,慈溫利說服了蘇黎世的城市政府在該市進行新教改革,內容有:否認教皇的權威,廢除天主教的彌撒儀式,廢除偶像崇拜,拆除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戶,搬走教堂中的管風琴,把教會改造成一個便於人們學習和講解《聖經》的樸素場所。蘇黎世當時的情況是:慈溫利作為受信任的《聖經》解釋家和當然的民眾領袖,州政府對他言聽計從。凡政府提倡的改革,都是在他勸說下進行的。按照慈溫利的主張,1523年1 月蘇黎世舉行關於宗教的大辯論,規定辯論只准用《聖經》作為標準。慈溫利寫了篇短文,肯定福音的權威不是來自教會,得救要靠信仰,並對彌撒禮的獻祭性質,善功的救贖性質,聖徒代禱的價值,隱修誓願的約束力以及煉獄的存在,一概加以否認。他還主張基督是教會的唯一首領,主張神職人員可以結婚。


  政府支持他的學說,宣布慈溫利在辯論中獲勝。慈溫利的教義在瑞士很快得以傳播。


  這時發生的一個事件,是拒絕在齋期禁食。慈溫利宣揚《聖經》是唯一權威的理論,被市民們用來拒絕在大齋期禁食。為了禁食問題,蘇黎世所屬的康斯坦茨教區主教派專人來壓制這場革新。州政府裁決:關於禁食,《聖經》並無明文規定,不過為了維持秩序,應予遵守。這一妥協性的判決,實際上是否決了主教的管轄大權,把蘇黎世的教會置於州政府的管理之下。同年8 月,蘇黎世市的市長規定只許宣講純潔的上帝之道,至此宗教改革在蘇黎世完全爆發。


  慈溫利的改革富有成效。改革家們宣布神父和修女可以結婚,慈溫利自己也於1524年4 月2 日與寡婦安娜.萊因哈德結婚。宗教改革家們宣布洗禮和葬禮不再收費。1523年,慈溫利抨擊聖像崇拜和彌撒時的獻祭。政府支持他,但要他小心行事。1524年1 月又舉行大辯論,結果是舊禮教的維護者要麼遵從新禮儀,要麼流放國外,二者必居其一。1524年6 月和7 月,聖像、聖徒遺物、風琴從教堂搬走。12月修道院的財產被沒收,大部分的修道院被明智地改造成學校。彌撒禮繼續到1525年,以後不再舉行。城市政府還建立了道德法庭審判案子,沒收教會財產供政府福利事業的開支,並且宣布再浸禮會為異端。這些行動,為以後加爾文在日內瓦的宗教改革建立了榜樣。形式方面的改革至此告一段落。


  對於瑞士的宗教改革,羅馬教廷採取寬容的態度。因為當時瑞士的僱傭軍和瑞士的政治對於當時的戰爭極為重要。康斯坦茨的主教雖然竭力加以阻止,但全無收穫。蘇黎世的勢力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被視為福音派運動的政治首腦。


  慈溫利在蘇黎世的改革成功以後,對瑞士各地產生影響。慈溫利也竭力支持各地的宗教改革運動,和南部德國的改革運動。在德國農民戰爭爆發時期,他在1525-1526 年間支持過蒂羅爾農民起義的領袖蓋斯邁爾等人。他熱切支援巴塞爾地方政府推行的宗教改革運動,這主要是通過他的密友約翰.奧科蘭帕迪烏斯(1482-1531 年)進行的。1529年,彌撒禮在巴塞爾被廢除。在瑞士最大的州伯爾尼,福音派也開始進行宗教改革,1528年,慈溫利參加那裡的公開辯論。聖加倫、沙夫豪森、格拉魯斯和阿爾薩斯等瑞士和德國邊界地區,也開始宗教改革。慈溫利企圖將蘇黎世的改革推向整個瑞士聯邦。1529年,天主教各州與瑞士的宿敵奧地利聯合起來與新教州對抗。


  慈溫利方面只有2500人。最後,他在一次戰爭中戰死。慈溫利死後,慈溫利派中的許多人最後併入了加爾文教,瑞士的宗教改革運動最後是在加爾文教的影響下完成的。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