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檢查,腸癌風險最高可降低72%!有這9種情況的人,最好及早做一個

北京衛視我是大醫生 發佈 2020-06-30T12:14:33+00:00

近90%左右的結直腸癌其實都來自腸息肉病變,但其發展成大腸癌通常要經歷15年左右的發展期,如能早期發現、手術切除,治癒率可達90%以上,而越靠近晚期,治療生存率則越低,因此早期篩查很重要。

結直腸癌是我國發病率僅次於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發癌症。相關數據顯示,每年新發的結直腸癌病例近42.92萬人死亡病例28.14萬人!防控形勢嚴峻~


90%左右的結直腸癌其實都來自腸息肉病變,但其發展成大腸癌通常要經歷15年左右的發展期,如能早期發現、手術切除,治癒率可達90%以上,而越靠近晚期,治療生存率則越低,因此早期篩查很重要。


一次腸鏡檢查

可使腸癌風險降低72%


一提起腸鏡,大家往往都會避而遠之,潛意識裡就認為這個檢查是非常痛苦的,殊不知腸鏡是篩查結腸癌最管用的方法:


1、早期發現病變

腸鏡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因為具有可視化的顯示屏,可讓醫生直觀看到腸道內部情況,腸鏡所到之處,病變幾乎無法藏匿。


任何影像檢查,包括X線和先進的CT、MRI、PET等,都比不上直觀的肉眼觀測。因此腸鏡既是大腸癌的篩查手段,又是其確診的「金標準」



2、切除or取活檢

腸鏡不光可以直視觀察到腸黏膜的細微變化,有助於醫生診斷腸炎、腸結核、腸息肉、腺瘤、大腸癌等40餘種疾病;而且,一旦發現腸道有息肉,或者小腫瘤,要麼可以立即切除,要麼可以順便取活檢以證實病變性質



3、降低腸癌風險

《柳葉刀》曾有研究發現:一次腸癌篩查,可以讓受試群體在隨後的17年內腸癌發病率降低近30%


2019年發表於《內科學年鑑》的一項大型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結腸鏡檢查能拯救生命。


對比過去20年的篩查歷史發現,結腸鏡檢查與死亡率降低有關,其中右側結腸癌風險降低了46%,左側癌症降低了72%


高危人群

建議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以下高危人群建議定期進行腸鏡檢查:

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

曾患過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的人;

體檢發現CEA(癌胚抗原)升高者,且大便隱血陽性,應及時檢查腸鏡。

長期便秘或者長期腹瀉;大便形態改變,亦或是便血、有粘液便;

肛門四周出現小疙瘩或有異物感;也可能出現流膿、瘙癢、外緣或內部常灼熱難忍現象的人群;

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貧血人群;

不明原因腹部出現包塊;

結直腸癌術後需定期複查腸鏡。結直腸癌術後的患者一般每6個月至1年需要複查一次結腸鏡。


儘管腸鏡是檢驗結腸癌的神器,但過程的痛苦也讓很多人不願意接受它。不過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普通腸鏡其實也沒有以前那麼恐怖了,檢查過程中有些許不適,也是大多數受檢者能夠忍受的。


另外,實在怕痛,或者體質敏感的人,其實也可以選擇無痛腸鏡


腸鏡複查攻略


那做了一次腸鏡就萬事大吉了嗎?又或者說腸息肉切除就永絕後患了?

並非如此!


一次檢查無異常,可以3-5年再做下一次;


②單個良性的息肉摘除後,起初每年複查1次,若連續2-3年不復發,可改為3年複查1次;多個良性息肉,術後每年都需定期複查1次


③增生性息肉可以1-2年隨訪1次


④絨毛狀腺瘤、鋸齒狀腺瘤和高級別上皮瘤變的息肉容易復發和癌變,建議每3-6個月複查一次結腸鏡。


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人群,1-2年複查一次,根據病情變化隨診。


具體的情況應聽從醫生的要求定期複查。



日常用好腸癌的「狙擊手」

想要預防腸癌找上門,除了腸鏡檢查,還可以適當吃一些保護腸道的營養物質:


1、膳食纖維

其能吸收腸道中多餘的水分,增加糞便的容積,同時促進腸道蠕動,加速腸道中有毒物質的排出,從而起到保護腸道的作用。


有數據顯示,每天攝入90克全穀物食品,就能使結直腸癌的發生率降低20%!因此像糙米、玉米、黑麥、藜麥、燕麥、紅豆、黑豆等都可以加入日常膳食。


2、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能被腸道微生物發酵,生成丁酸等短鏈脂肪,能增強腸道細胞免疫力,減少胺類等致癌物的產生和腸黏膜細胞的增生,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降低患腸癌的風險


像日常食用的大米、山藥、紅薯、玉米、土豆等煮熟後稍放涼至40度左右,都可以產生抗性澱粉。


3、中醫健脾防息肉

中醫認為,脾胃虛弱,會有臟腑之積,容易導致結石、息肉等的出現,因此健脾胃,在一定程度上能預防腸息肉的發生。


健脾藥膳粥



【做法】取白朮10g、薏米15g、茯苓10g、山藥15g和大米適量,製作時先用白朮熬水,再用白朮水煮粥。


【注意】腹瀉人群最好用炒白朮和炒薏米,而便秘人群最好用生白朮和生薏米。


白朮歸脾、胃經,能補氣健脾;薏米含有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茯苓利水消腫,健脾寧心;山藥健脾益胃、助消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