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台州人是「北斗」衛星創始人!回顧他的光輝一生

浙報融媒體 發佈 2020-06-30T15:01:07+00:00

隨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官宣,第55顆北斗衛星也是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意味著北斗三號大家族30顆衛星組網全部完成。

人生路必曲,仍須立我志。

竭誠為國興,努力不為私。

——陳芳允

酒泉發射基地第55顆北斗衛星發射情況

隨著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官宣,第55顆北斗衛星也是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意味著北斗三號大家族30顆衛星組網全部完成。橫跨二十載,中國北斗,服務全球。在這舉國歡慶的時候,我們一起重溫「北斗」衛星創始人陳芳允院士這首詩,回顧院士光輝一生。

院士簡介

陳芳允(1916.4-2000.4 )出生於浙江台州黃巖縣(今台州市黃巖區),1934年,考入清華大學,1938年初,進入西南聯合大學學習。

1945年初,到英國無線電廠研究室參加雷達研製工作。1948年5月,陳芳允回到上海,在中央研究院工作。

1967年,調到國防科委某基地,從事衛星地面測控網的研製和建設工作。1976年,調國防科委測量通信總體所任副所長。1980年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

1984年,調國防科工委科技委任常任委員。1988年後為國防科工委顧問。

1936年清華物理系合影,圖有錢三強、吳有訓、周培源等(三排右二為陳芳允)

陳芳允在清華的學生履歷片

奠基北斗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中國,想要短期內發射較多數量的導航衛星,比肩美俄已開發國家航天及導航技術,幾乎沒有可能。如何彎道超車,在導航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一個大膽的方案橫空出世了。

雙星定位原理示意圖

陳芳允——「兩彈一星」功勳、中國衛星測量、控制技術的奠基人,上世紀70末已經敏銳地意識到衛星定位關乎國家軍事和經濟命脈,1983年,陳芳允院士提出了雙星定位,並可同時進行通信的設想,他帶領課題組研製了「雙星定位通信系統」,並在1989年演示成功,實現了地面目標利用兩顆衛星快速定位、通信和定時一體化。

1989年雙星定位演示成功後在國防科工委司令部合影(二排左三為陳芳允)

該項目1994年正式立項,2000年雙星成功入軌,這便是北斗一號,他同時解決了「發簡訊」和「收音機」問題,實用價值超過了只能單向接收數據的GPS等系統,信號已經覆蓋中國全境,美國GPS之父帕金森對此讚譽有加。陳芳允院士為我國研製、發展雙星導航定位系統奠定了基礎,開創了我國的「北斗」導航衛星事業。

從北斗一號首星發射,到北斗三號末星入軌,整整20載!20年來,科學家步步為營,循序漸進,為中國為亞太為世界拿出了中國人的衛星導航系統。

國之棟樑

863計劃。1983年,美國宣布實施「星球大戰計劃」,試圖以此帶動科技和經濟的全面振興,搶占21世紀的戰略制高點。1986年初春,陳芳允率先倡議並與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四位老科學家聯名向黨中央提出《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得到了鄧小平同志等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舉世矚目的「863計劃」由此誕生。

「863」計劃倡議者合影

陳芳允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儀式現場

陳芳允為「863」領域題詞

陳芳允星

你知道嗎,蒼茫星空,有一顆以陳芳允命名的星。2001年,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將1998年2月1日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陳芳允星」,在國家天文台為陳芳允兒子陳曉東頒發命名證書和運行圖。

陳芳允星運行軌道圖

心繫家鄉

陳芳允院士15歲離開台州外出求學,但他對家鄉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對家鄉的經濟發展、科技振興、教育事業十分支持,多次回鄉講學、探親,鼓勵企業發展。

1985年陳芳允回到母校留影

陳芳允在黃岩長潭水庫

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緬懷台州籍院士陳芳允。

台州市檔案局2014年為陳院士編寫《功勳院士陳芳允》一書。

(原標題:《驕傲!北斗全球組網,緬懷北斗衛星創始人——台州籍院士陳芳允》,編輯:張丹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