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駐港記者推特封面,竟是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艦隊集結香港

觀察者網 發佈 2020-06-30T16:37:24+00:00

近日,《紐約時報》駐香港記者奧斯丁·雷米茲的推特封面圖片,又引發了網民憤怒。「Carl Zha」在推文中說:「這張封面照片看起來很熟悉,它是由費利斯·比托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拍攝的著名照片:1860年,英法艦隊正集結在香港的港灣,準備對中國發動進攻。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此前,《紐約時報》曾因高度扭曲、偏離事實的涉港報導受到廣泛批評。近日,《紐約時報》駐香港記者奧斯丁·雷米茲(Austin Ramzy)的推特封面圖片,又引發了網民憤怒。

讓這位記者「引火燒身」的照片由義大利攝影師費利斯·比托(Felice Beato)在1860年拍攝,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英法艦隊在香港九龍港灣集結的畫面。

費利斯·比托是最早的戰地攝影師之一,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作為英法聯軍的隨軍攝影記者前往中國,用相機記錄了殘酷的戰爭場景,也揭示了西方列強在中國土地上軍事和殖民擴張的歷史真相。

但用這張英法艦隊集結香港的老照片作為推特封面的「迷惑」操作,讓推特上的網友,尤其是中國網友感到被冒犯。

奧斯丁·雷米茲的推特封面

在引發爭議後,雷米茲更改了封面照片

據「今日俄羅斯」(RT)29日報導,一位中國網友「Carl Zha」注意到了《紐約時報》駐香港記者奧斯丁·雷米茲(Austin Ramzy)的推特封面圖片,並發布推文介紹了這張封面照的背景,隨即引起網民憤怒。

「Carl Zha」在推文中說:「這張封面照片看起來很熟悉,它是由費利斯·比托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拍攝的著名照片:1860年,英法艦隊正集結在香港的港灣,準備對中國發動進攻。」

中國網友「Carl Zha」在推文中介紹照片背景

此後不久,雷米茲即更改了自己的推特封面為現代香港的彩色照片,但沒有對此事進行評論。

在社交平台上,有的網民指出,這位記者挑選這張照片,好比在俄羅斯的外國記者使用「德軍集結在(前蘇聯)邊境」的照片。

有網友以反諷的口吻說,「我認為這樣做沒問題,白人們也可以將納粹統治下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照片設成封面。」有人評論道,「我們真該問問他,西方人火燒圓明園,毀壞了無數的奇珍異寶,難道他因此而感到驕傲嗎?」

還有網友在評論中附上了雷米茲此前涉港報導的連結,稱他在帶領團隊製作圖文新聞報導香港「修例風波」時,在40張圖片里有35張是支持香港暴徒的。

卡爾查還在推文中寫道,多年來,《紐約時報》駐中國的記者完全不知道,使用鴉片戰爭時期西方國家準備進攻中國的照片有怎樣的象徵意義;或者說,美國這名記者正是因為其具有象徵意義而故意使用了它,因為當前中美關係的緊張程度正在加劇。

在「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全美騷亂中,《紐約時報》多次抨擊了種族主義行徑,並指責川普放任種族主義的態度。「今日俄羅斯」稱,《紐約時報》似乎在不遺餘力地說服美國民眾,他們正全心全意地支持全美反種族主義和反殖民主義的抗議活動,然而,他們在香港的記者竟選擇了一張呈現「最無恥的殖民主義行為」的照片作為社交媒體的封面。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