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比抑鬱症更嚴重的心理疾病,正在侵襲中國千百萬好學生

好父母育兒幫 發佈 2020-06-30T23:37:56+00:00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聽話懂事的好孩子,他們都不愛說話,反倒是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家長在學業上的任何要求和期望都能滿足。可就是這其中的一些孩子,正在被一種叫做「空心病」的病所侵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聽話懂事的好孩子,他們都不愛說話,反倒是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對家長在學業上的任何要求和期望都能滿足。

可就是這其中的一些孩子,正在被一種叫做「空心病」的病所侵襲。

案例:

前幾天朋友給我轉發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一位精神科醫生的北大觀察: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北大副教授、心理學博士徐凱文先生,內容是關於北大優秀學生心態研究和討論,文中通過多個案例闡述來解釋「空心病」,

文中數據顯示有30.4%北大新生厭惡學習,對生活沒有追求,處在一種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做什麼的狀態。其中有一個案例較為典型:

一位高考狀元在一次嘗試自殺未遂後這樣說到,我感覺自己在一個四分五裂的小島上,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要得到什麼樣的東西,時不時感覺到恐懼。19年來,我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也從來沒有活過。

文中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可能我們平凡人難以理解,這樣的人已經走在了前端,起點就比我們高了,還能說出這種無病呻吟的話,難免有點過於矯情了。

但其實,不僅僅是北大的學霸,還有許多的孩子已經被侵襲。

什麼是「空心病」?

空心病是一種類似於抑鬱症的心理疾病,價值觀的缺陷導致學生的心理出現障礙,統稱為「空心病」。其表現為認為學習和生活沒有什麼意義,看不到前面的路,沒有任何的目標和希望,自我孤獨和沮喪。

更多的出現在一些優秀的學生身上,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少年也「染」上了這種「空心病」。

​為什麼「空心病」會蔓延在學生中

其實根據上述的案例,不難發現這些端倪。現在大部分的孩子都面臨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壓力,學校的氛圍,家長的期盼,都是「空心病」的根源。

1. 家庭方面

只有好好學習才能考上好的大學,才能出人頭地」這些話想必不少的父母都很熟悉,因為這就是父母的口頭禪。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禁錮著許多父母,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賦予了這一項任務,生活在教育的框架之下,被安排被決定,安排著孩子認真學習,考試要拿第一名,決定著孩子學習什麼專業報考哪所大學。

這樣的家庭教育下,孩子能擁有健康的心理已經是少之又少了,他們大多都是沒有靈魂的軀殼,沒有為自己生活,又哪來的享受生活

2. 學校方面

馬上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這次因為疫情的原因,高考都延後了一個月。談到高考各位絕不陌生,寒窗苦讀十幾年就是為了在這一刻綻放光彩。

可是很多學生卻稱學校是一個牢籠,因為他們就是牢籠里的鳥,在裡面不停的產出,還要高產。優秀的孩子總能得到老師的青睞,差的孩子總是各種的過錯,這就從學校的座位都可以看出來,優差學生的差別。

學校一直以來注重最多的都是成績,成績就是標準,就是檢驗一切的標準,這種根深蒂固的理念下,孩子們能有什麼心理的自由和解放。

我們不能否定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畢竟他們也都是為了孩子未來,但是該關注的心態,該釋放的天性,一個都不能少。

面對這些,我們應該怎麼做?

1. 張弛有度

不管是學校和家庭,都需要做到張弛有度。適當的給孩子釋放天性的時間,讓他們能感受到生活的自由和快樂,自主的選擇自己的一切,在強度的學習下留一片屬於自己呼吸喘氣的空間,保留一份屬於孩子的小天地

2. 正確對待

成績確實能說明許多的問題,但也並不是代表著全部。學校不應該將成績作為硬性的標準,不管是學習好或是不好的學生,都要一視同仁,讓孩子們知道成績不是一切。

家長們也該正確對待孩子的學習,該督促的時候督促,聽聽孩子的想法,一同做選擇。

3. 及時疏導

家長和學校都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問題,這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即將中高考的孩子,他們的壓力不比任何成年人的小。

一旦發現孩子有什麼異常,需要及時的進行心理疏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校可多開始心理教育課程,家長也應適當的帶孩子出去散心放風。

最後徐老師的話共勉:我們要給孩子世上最美好的東西,不是分數,不是金錢,是愛,是智慧,是創造和幸福,請許給他們一個美好的人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