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在冠狀病毒疫苗研究領域再獲重要進展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0-06-30T03:04:46+00:00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30日電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高福院士、嚴景華研究員等與合作者在β冠狀病毒疫苗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針對包括中東呼吸綜合徵、2019冠狀病毒病以及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在內的β冠狀病毒感染性疾病開發出通用的疫苗策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6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高福院士、嚴景華研究員等與合作者在β冠狀病毒疫苗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針對包括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以及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在內的β冠狀病毒感染性疾病開發出通用的疫苗策略。

這一研究成果的論文,已於6月28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上以提前公開的形式發表。

(國際學術期刊《細胞》論文發表頁面截圖)

據研究團隊介紹,冠狀病毒表面的刺突(S)蛋白,呈三聚體構象,負責結合宿主細胞受體,介導病毒的入侵,因此,S蛋白是冠狀病毒主要的保護性免疫原。S蛋白上有一段受體結合區(RBD),直接負責與宿主受體的對接,是冠狀病毒一個十分有吸引力的疫苗靶點。它激發中和抗體的產生,阻斷病毒與受體的結合,實現免疫聚焦,有望避免冠狀病毒免疫潛在的抗體依賴增強風險。然而,由於RBD分子量小,免疫原性有限,以之設計的疫苗誘導機體產生中和抗體的能力較弱。

早在幾年前,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團隊開始布局MERS疫苗的研發。在此次最新研究中,研究團隊構建了MERS冠狀病毒RBD二聚體抗原,並進一步優化二聚體蛋白設計,獲得一種串聯重複的RBD單鏈二聚體。這種串聯重複單鏈二聚體表達形式均一,不含有外源序列,較之前版本的二硫鍵連接的RBD二聚體疫苗效力得到維持甚至提高。

更為重要的是,基於這種設計策略在MERS疫苗中取得的成功,中國科學家團隊進一步拓展該策略在其他β冠狀病毒疫苗研發中的應用,設計出針對COVID-19和SARS冠狀病毒的疫苗,同樣,其中和抗體滴度較傳統的單體形式提高約10至100倍。

研究團隊表示,這預示著該RBD二聚體設計策略具有普遍性,可應用於其他β冠狀病毒疫苗的開發,應對未來可能的新發突發冠狀病毒威脅。此外,該策略不含有外源序列,適用於臨床應用。

(圖為MERS冠狀病毒RBD二聚體結構以及串聯重複RBD單鏈二聚體設計策略。中科院微生物所供圖)

(圖為針對β冠狀病毒的通用疫苗策略,並在MERS,COVID-19和SARS疫苗中的概念驗證。中科院微生物所供圖)

截至目前,中科院微生物所基於這一通用設計策略,設計開發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COVID-19重組蛋白疫苗。恆河猴攻毒保護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免疫能誘導產生高水平的中和抗體,顯著降低肺組織病毒載量,減輕病毒感染引起的肺部損傷,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

該疫苗已於2020年6月19日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是我國COVID-19疫苗五條技術路線中第一個獲得臨床批件的重組蛋白疫苗。

據介紹,此次成果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嚴景華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實驗動物研究所秦川教授、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戴連攀副研究員,論文並列第一作者為戴連攀、鄭天依、徐坤、韓雨璇、許黎黎。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