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要怎麼過?首先要辨清楚身體是寒是熱

崆峒養生匯 發佈 2020-06-22T04:38:38+00:00

如小馬過河,我們須量體而行,本文教你徹底辨清楚身體是寒是熱,明白人體運行規律,辨證清楚自身體質,夏天養生才能有的放矢,明智而行。

夏天怎麼過,有人冷飲空調西瓜,有人乾薑艾灸暖茶,如何抉擇呢?如小馬過河,我們須量體而行,本文教你徹底辨清楚身體是寒是熱,明白人體運行規律,辨證清楚自身體質,夏天養生才能有的放矢,明智而行。



最近總有人問夏天怎麼養生,養生學者會告訴你,應該吃這個或者做那個。很多觀點還不太一致,比方說,有的人會說夏天要喝涼茶喝去火的湯,你比如廣東廣西那邊就流行這個;還有人說夏天就要吃生薑吃熱的,如最近姜棗茶的帖子就非常的多。到底應該相信哪個呢?其實這都是因為我們不了解人體的運行規律,才會無所適從。


夏天人體內寒外熱


按照常理來說,到了夏天人體內部是寒的,冬天人體內部則是熱的。那麼為什麼夏天溫度這麼高,身體裡面卻是寒的呢?因為人體和天地運行的規律是同步的。到了夏天,整個天地的陽氣在外(地上),陰氣在內(地下),你可以去摸一下井水,是很涼的。而整個冬天陽氣在內(地下),陰氣在外(地上),所以在冬天的時候,你去摸井水或者去山洞裡,人會覺得暖和的。人體順應天地能量場的運行,夏天氣血運行於體表,人則容易出汗,能量都跑體表去了,內部自然偏虛寒;冬天人體氣血運行於里,內部容易偏熱,皮膚則毛孔關閉,不容易出汗。


這樣說來,我們夏天應該是要少吃寒涼的東西,以免加重里寒,比如西瓜,冰棍,冰淇凌,各種冰鎮的水果飲料之類要少吃。我們有一句老話「冬吃蘿蔔夏吃薑」,夏天進補吃薑就好,不要吃滋膩的,本來脾胃虛寒就不消化,吃了滋膩的只會上火。夏天吃薑是不容易上火的,不信可以去試試。冬天為什麼吃蘿蔔呢?是為了疏通裡面的鬱熱。


夏天喝冰水吃冰棍會覺得越吃越渴;喝上一杯熱水或者熱茶,反而不渴了,可能當時覺得熱,但過一會整個人便覺得涼快了。什麼道理呢?除了剛才說的之外,這裡面還包含著另一條人體運行規律:津液的產生靠脾胃的運化,脾胃的運化需要熱量才能完成,只有脾胃運化了,才能夠化生津液,人體才能真正的解渴。我們吃了冰涼的東西,脾胃的運化之力會降低,喝下去的水也不吸收,就會出現越吃冰的冷的越渴。



夏天治病,重內因還是外因?


我見過這樣的醫生,病人來看病,他會問是受熱了還是受涼了?病人如果說受了熱感冒的,他就會開寒涼藥清火藥;如果說受了寒涼了,他就會開溫熱藥。這是一種極大的謬誤,是完全不懂醫理的表現。


首先從外界的因素來講,夏天外面的溫度升高,人體未必得溫病;而冬天外面冷,人體未必得寒病。


其次,一個人得溫病還是得寒病,外界因素的影響也不是絕對的。還有內因,就是看這個人腸胃裡有沒有積滯。從臨證來看,這個因素的影響往往要比外界因素影響更大。如果一個人平時飲食過多,又喜食肉食辛辣的話,往往容易得熱病溫病;一個氣血虛,腸胃裡頭也少有積滯的人,往往得寒病陰病。


所以我們也不能單憑『夏天』就認定人體內一定是寒的,只是說偏寒的情況居多,所以我不建議所有的人都去吃生薑。如果說夏天就必須吃薑是違背中醫精神的。那到底是應該執外因還是執內因呢?其實內外因都只是參考,都不可執。


真正的中醫精神是什麼?


是辨證。證是什麼?是人體的症狀反應,那為什麼說是「證」呢?真正的「證」的含義是人體發生何種異常的證據。所以我們辨一個病,不能以天氣為準,也不能以病人平時的生活習慣為準,更不能以年老年幼為準,這些都只能是參考,但都不能成為最終的證據。


教大家怎樣來辨人體的寒熱


最終的證據是人體的反應,辨人體的反應是為辨證。


不管是養生還是治病,都要了解辨證,否則容易弄錯,只聽別人支招,或者只聽大面上的理論,容易把養生變成害生。只有回到辨證,這才是真正的中醫精神。有人會說,我們沒學過醫,怎麼能辨證呢?其實很簡單,現在我就教大家怎樣來辨人體的寒熱,只要寒熱辨對了,對於養生和簡單的用藥而言,準確率就高了,也不會有大方向的錯誤。


何為熱證?


如果身體有以下反應:


A、怕熱同時掀了被子或脫了衣服不覺得冷;

B、喜歡喝涼水且喝了不覺得胃脹或涼,或者喜歡喝很多水,喝了不覺得胃脹或涼;

C、胃口很好,無消化不了的反應;

D、感覺鼻子裡呼吸熱;

E、大便臭,或屁多而且臭。這些情況具其一就是偏熱證。


何為寒證?


A、感覺不想喝水,喝也只喝熱水,或感覺想喝水,卻喝不多且不能飲冷;

B、怕冷同時衣服穿得多,被子蓋得厚;

C、怕冷同時身體感覺渾身僵緊,行動不利,或骨節韌帶咔啪作響;

D、四肢冰冷,或胃腹有冷感;以上情況具其一,寒證的可能性大。


要注意兩點:


第一,寒證的反應往往自感不明顯,而且現在的人因為思慮操勞緊張熬夜,身體消耗大,陰寒的比較多,所以可以用排除法,只要沒有熱證反應,服用去火的藥就要謹慎。一般來講,人吃溫熱的東西不容易吃壞,比方說常年吃辛辣的地域很多,不會有大問題(肉類不在溫熱之列,那屬於滋膩,容易助痰濕邪火),畢竟人體是靠陽氣在運行;吃寒涼的東西只要幾天就有可能吃壞脾胃,久服更是損傷元氣。


第二,切忌以人體局部的上火反應來辨寒熱,比如口腔潰瘍、青春痘、皮膚病、咽喉炎、便秘之類。從臨證上來說,人體在陰證寒證的情況下,也會發生局部上火。


寒證要禁吃生冷寒涼,可以適當吃些溫補的東西;熱證,哪怕自己感覺虛乏,其實也不是真虛,要少吃肉類,也不要用補藥去進補。特別要提醒的是,身體偏陰寒的,就算有口腔潰瘍、便秘之類的上火反應,也不能去吃寒涼藥清火藥。下火只是一時,不吃又會上火,且遷延不愈,傷害陽氣,小病變成大病。所以只要辨別對了寒熱,養生服藥時起碼可以做到無大錯。


調要少開 流汗才健康


老百姓常說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作病——這是什麼意思呢?

冬天由於氣血閉藏,儲藏營養,為明年的生髮做好準備。冬天不很好地儲藏陰精,春天的時候容易得熱性疾病。冬天冷的時候毛孔處於閉塞狀態,有助於氣血內收,夏天熱的時候毛孔開放,有助於氣血往外走,這時候如果經常開空調,代謝不暢,能不得病嗎?

農村很多上百歲的老人都住平房,因為平房冬暖夏涼,這些老人得地氣,能長壽。在平房裡消暑,我不主張用空調,最好是用扇子,小大由之。


現在大家都住樓房,不得不用空調,空調出來的是透骨頭的風,年輕人陽氣旺盛可能不覺得,男同志過了32歲,女同志過了28歲,再老呆在空調房裡,就覺得透骨的涼氣。「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冬天的熱風,夏天的寒風都是和時令季節不同的風,就是賊風,對身體健康特別不利。


我們每個人,如同落葉樹,春天的時候開始發芽,氣血開始向外走;到夏季,所有的氣血到了外面,所以枝繁葉茂,而根里沒有什麼營養了;只要秋風一起,樹葉一落,氣血從外向里走;到冬天,外面的樹葉沒有了,所有的營養都到根部去了。


人也是一樣的,春天的時候氣血由內向外走,到夏天氣血都已經到外面了,裡面就相對不足了。夏天為什麼容易鬧肚子?不僅僅是細菌和病毒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你的狀態變了,陽衛之氣都在外面,所以吃點黃瓜涼粉就鬧肚子。

夏天,人的氣血由內向外走,外面的氣血越來越旺盛,而裡面的陽氣就相對不足了。所以這時候要用點西洋參這樣的藥物輔助你的陽氣,夏天特別熱,出汗特別多的時候會覺得心慌氣短,因為汗液出去的同時,你的陽氣擴散了。


中醫大夫這時候叫你吃點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這麼吃不會上火,是因為裡面氣血不足,這是唐代中醫大家孫思邈創造的方劑,是治療暑熱非常有益的方子。人參補中氣,五味子收心氣,麥冬清肺氣,起到了清肺氣、收斂心氣的作用。夏天多喝點生脈飲就不會感到很疲勞。


五穀可養命 多喝小米粥


說到吃飯,大家覺得很簡單,其實一點不簡單。中國人的祖先創造了筷子,筷子是什麼?給你的時候叫一雙,合二而一,老子講「道生一」。用的時候必須一分為二,兩個都動夾不起東西,兩個都不動,也夾不起東西,必須一動一靜。動者為陽,靜者為陰,一陰一陽是為道。


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實一點都不玄,我們每天使用的筷子就是這個道理,芹菜、韭菜、花生米都能夾起來。當你理解這個文化的時候,更感到中華民族的偉大。

五穀就是具有生命力的種子。《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人要健康一定要吃五穀,五穀是養命的;五畜為益,肉類是起到補益作用的。孔子講60歲的老年人要吃肉,因為這個年齡的老人,消化能力弱了,吃一點肉有助於營養的補充。


無論以肉食為主的民族,還是以纖維性食物為主的民族都得吃穀物。為什麼呢?維持人的生命不僅僅靠脂肪、蛋白質,還需要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你看中藥里的五子衍宗丸、補腎的藥,大部分都是種子,枸杞子、五味子等等,所有的種子都具有延續生命的能力。


農村孩子吃的都是當年的新糧,即第二年的種子,儘管這些孩子很少吃雞鴨魚肉,但身體長得很健壯。現在城裡孩子什麼好吃的都有,卻老是吃陳糧爛穀子,養出的孩子不是小胖墩就是豆芽菜。


我們東方人是以穀物為主,老祖宗給我們消化纖維性食物的肚子不是一代人能改變的,但今天,我們的孩子們天天用這樣肚子去對付牛排、雞腿,能不長胖嗎?

在穀物中,我特別要強調一下吃小米的好處,大家知道社稷的「稷」字就是小米的代稱。在所有的穀物里,我們的祖先是把最好的糧食供奉給上天。


為什麼拿小米供奉上天?根據現代科學的研究,小麥、稻米就其營養成分,都比小米強,小米是粗糧。但您看看小米,一粒小米就是一粒生命,一碗穀子種到地里是一大片。

小米在任何貧瘠的土地上都能生長,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我國過去女人生完孩子為什么喝小米粥?因為小米粥的補養效果特別好。維持生命要靠無數具有生命力的種子,所以大家一定要以五穀為養,五穀中的首選是小米粥,而且不要撇掉米油。

蔬菜的「蔬」,是草字頭下一個「疏」字,因為蔬菜有疏通的作用,當你覺得腸道不通暢的時候吃蔬菜有助於消化,再看葷菜,草頭下一個「軍」字,古代暈字和軍字是同源的。葷菜天天吃,越吃越糊塗,蔬菜越吃越疏通。


吃好早午飯 睡好子午覺


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一年四季如此,一天也是如此,半夜相當於冬至,陰氣最盛;正午12點相當於夏至,陽氣最盛。脾胃偏弱的人,早上、中午的飯一定要吃好,因為可以藉助自然界的陽氣幫助你促進消化吸收。晚飯切記少吃點,別早上、中午都湊合,晚上吃得豐盛。


吃得太飽太好,就易得富貴病。《黃帝內經》講「膏粱之變,足生大疔」,老吃大魚大肉這些東西,就會出現糖尿病的癰、瘡、疽。糖尿病在中國古代叫消渴病,老百姓很少得,都是富家人得。


人吃得太好了,不能消化,就會變成內熱,出現了消渴症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咱們現在跟過去帝王的生活差不多,天天都吃好的,所以很易導致血糖、血脂高。

一些老年人,平常孩子們不在家,就對付著吃,早上、中午都吃剩的,晚上孩子回來了,就做頓好的,孩子吃得挺香,他看著也想吃,孩子也說您累了半天多吃兩口吧,老人於是多吃了兩口,結果,半夜就叫120了。這是因為什麼?


早上、中午吃得多了,心氣可以借自然界的陽氣,晚上借不了。脾胃屬土、心屬火,土和火是兒子和媽媽的關係,火生土。


心是媽媽,脾胃是兒子,本來媽媽這兒一高興,心氣就散,力量就弱,您這邊又多吃東西,吃完東西要消化,脾胃要加大工作,但脾胃功能弱,自己沒勁了就要跟媽媽借勁,中醫講這叫子盜母氣。本來媽媽就已經很弱了,你這邊再增加它的負擔,半夜可不就犯病麼?

中國人特彆強調老年人要睡子午覺,就是子時和午時,這是兩個很重要的時辰,半夜11點至1點是子時,這是陰氣最盛,陽氣初生的時間;中午11點至1點是午時,是陽氣最勝,陰氣初生的時候。陰陽兩氣只有生才有升,有了升才有化、收、藏,如果在生的時候你就轉化了它,那就找不到感覺了。


所以子、午兩時對老年人尤其重要。中國古代很多人吃兩頓飯,不是因為沒糧食,早上9點至10點是脾胃最好的時候,下午2點至3點是小腸功能最好的時候。所以建議老年人最好睡子午覺,吃兩頓飯,對老年人的養生極其有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