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無病三分虛」,學會這套養心和血操,安然度夏

崆峒養生匯 發佈 2020-06-22T04:40:35+00:00

進入夏天,不少人有這樣的體驗:容易疲勞,懶懶的沒力氣,食慾不好,頭暈胸悶,多汗煩熱,口苦欲飲,胃腸不適,脘腹疼痛,噁心嘔吐,失眠多夢,怠惰嗜臥,大便不調,形體消瘦等,俗稱「苦夏」,中醫叫「疰夏」。「無病三分虛」是怎麼回事?

進入夏天,不少人有這樣的體驗:容易疲勞,懶懶的沒力氣,食慾不好,頭暈胸悶,多汗煩熱,口苦欲飲,胃腸不適,脘腹疼痛,噁心嘔吐,失眠多夢,怠惰嗜臥,大便不調,形體消瘦等,俗稱「苦夏」,中醫叫「疰夏」。



「無病三分虛」是怎麼回事?


夏季人體最容易感受暑濕之邪氣,「脾喜燥惡濕」,濕氣太盛,就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脾氣虧虛,平時腸胃不好的人,或貪涼喜冷、情緒抑鬱、挑燈夜戰之人,更容易出現苦夏的症狀。


其次,夏季氣溫升高,人體出汗增多。中醫認為,暑為陽邪,易傷精耗氣,汗為心之液,汗血同源,進而引起氣陰兩虛之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口乾口渴,少氣懶言,潮熱盜汗,耳鳴健忘,形體消瘦,煩躁失眠等症狀,到了秋涼,就會自然緩解或消失。



苦夏想不苦,收下這幾招


1、食療來幫忙


出現苦夏症狀的人可以多吃一些淡滲利濕、芳香醒脾、益氣養陰的食物,如薏苡仁、蓮藕、苦瓜、豆腐、百合、綠豆、山藥、白扁豆、蓮子等。


2、精神莫緊張


一般來講,爭強好勝、辦事急躁的人更容易苦夏。


《黃帝內經》認為:「夏三月……無厭於日,使志無怒。」意思是告誡人們,夏季一定要保持心情舒暢,不可過怒,因為怒可傷肝,肝木會克伐脾土,進而損傷脾胃功能,加重苦夏之症,所謂「心靜自然涼」。


3、午睡不可少


「午覺不睡,下午崩潰」。



中醫很重視子午覺,中午小睡,可以補充人體的陽氣。夏季晝長夜短,人體消耗大,精力不濟。中午打個盹,能很好地恢復消耗的「精氣神」,增強抵禦暑濕之邪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4、切忌過貪涼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夏季多濕,濕為陰邪,易傷脾陽。脾性喜燥而惡濕,過食生冷、過吹風扇、空調過低、久臥風口等,極易損害脾胃之陽氣導致腹痛腹瀉等症的發生。


5、睡前一盆湯


睡前一盆湯,賽過人參湯。泡足是古人的一種自我保健方法。足是三陰之始,三陽之終。


睡前熱水洗腳,能調補陰陽,溫通經絡,調和營衛,升清降濁、安神養心,健脾和胃,減輕苦夏的症狀。



養心和血操,夏天鍛鍊好


心主血脈,與夏相應。夏天養生重在疏通血脈,養心安神。夏練養心和血操,不勞形,不傷津,令人血脈調和,舒暢輕鬆,神清氣爽。

01

第一式:拍打關節


姿勢:兩腳分開,同肩寬,身直。


動作:右手掌輕拍左肩關節,左手掌輕拍右肩關節,往後拍打腰兩側關節,往下拍打膝關節。如此往復16次,停止後,恢復原姿勢。


02

第二式:轉動關節


①上肢關節轉動


  • 單肢轉動式:兩腳分開,同肩寬,身直。左手叉腰,右手臂伸直,自下而上的轉動,轉16次;右手叉腰,左手臂同右臂同樣轉動16次。


  • 雙臂前伸後曲式:兩腳分開,同肩寬,身直。雙手平舉,掌心向外,放在胸前,動作時,雙臂前伸後曲,一伸一曲共16次。


  • 雙手交叉前後擺動式:兩腳分開,同肩寬,身直。雙臂伸開,掌心往前擺動向下,往後擺動向上,都輕拍橈骨節,一前一後擺動,交拍16次。


  • 頭頸前後左右轉動式:兩腳分開,同肩寬,身直。頭頸放鬆,往左往右,往右往左各轉動16次;往後仰,往前俯,上身站直,放鬆,一仰一俯轉動16次。


②下肢關節轉動


  • 膝關節轉動式:兩腳分開,同肩寬,身直。雙手掌按住雙膝關節,上身彎曲,下肢直,雙膝關節同時轉動,方向相同,轉動16次。收勢復原姿勢。


  • 單腿前後擺動式:兩腳分開,同肩寬,身直。右腳站穩,右手垂直,掌心向內,左腳離地寸許,前後擺動,左手臂伸直,掌心向內,隨腳一起擺動16次,左腳站穩,左臂垂直,掌心向內,右腳離地寸許,前後擺動,右手也隨著擺動16次,收勢復原勢。


  • 單肢抖動式:兩腳分開,同肩寬,身直。左腳向前伸出半步,腳趾落地,腳跟離地寸許,兩手放鬆垂直,掌心向內,微貼腿外側,上身垂直,左腳自然抖動,共16次,左腳收回,右腿伸出半步,做法同左腿,亦抖動16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