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清靜歸一法

崆峒養生匯 發佈 2020-06-22T05:07:19+00:00

正坐——臀坐木凳或木椅,兩腳平行約與肩寬,兩膝屈約為90°,目簾下垂,雙目微開一線之光或閉目,視角向下約45°,舌抵上齶,垂肩含胸。

一、清靜歸一下觀法
(一)坐忘法姿勢
正坐——臀坐木凳或木椅,兩腳平行約與肩寬,兩膝屈約為90°,目簾下垂,雙目微開一線之光或閉目,視角向下約45°,舌抵上齶,垂肩含胸。手的握法,為太極印,兩掌虎口交叉,右手拇指貼在左手內勞宮穴,其餘4指自然依附左手背上,兩掌心朝下(右上左下),置於丹田外成盤腿之上。也可將雙手分置兩膝上。坐椅者不可靠椅背。此勢較適宜於初練功者。

自然盤——自然盤腿,坐於蒲團或棉墊上,功深者可坐平石板上,其它咨勢與正坐相同。此勢較適宜於初練功者。
單盤——單腿盤坐。其它姿勢與正坐相同。
跨鶴坐(又名真武坐)——左腿 盤,腳心朝天,置右大腿內側基底1/2處,右腿微屈140一170°。累後可左右互換。靠前屈伸腿腳的勢,左右擺動定位放置調節身體的平衡。其它姿勢與正坐相同。此勢體弱者或婦女較為適宜。
金剛坐——左或右腳跟最好輕觸會陽部,或置於陰前,右式左腳後跟放在右小腿遠端l/3處,雙腳心朝天。此勢初練功者較適宜,其它姿勢與正坐相同。



雙盤——先盤左腿,將左腿踝關節部置於右大腿股上腹股溝前,次將右腿於左腿外依法而盤,成左內右外兩腿疊交式。兩腳心務使朝天,否則練功時膝部或踝部易受損傷,並且大腿易麻妨礙練功。其它法如正坐。此勢久練功者適宜。呼吸要求達到深、長、細、柔、緩、綿。最初練功,要求自然呼吸,即正常呼吸稍加深一點,也可不加深,如平時呼吸。待練一段時間後,呼吸會自然加深。意念姿勢調好,呼吸調勻之後,集中意識,雙眼微開一隙,此稱為一線觀法,適宜於初練功者,或輕閉雙目,稱為閉眼觀法,適立於初練功者或久練功者;或雙目開睜自然,稱為開眼觀法,適宜於久練功有索者,難度較大。視線皆向下成45°角向兩膝之間或兩膝間稍前,即舊說的「牛眠之地」,默默地觀照那一團地方,要不松、不緊、不盯,不管閉目或睜眼,均不能視地。此時可見有色之光。因每人的潛在機能不同,見光也會有快有慢。在觀「牛眠之地」時。雖然那地方空無一物,但在入靜狀態下,會很自然地反應出臟腑氣脈的盛衰情況,大約分為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每人的氣脈陰陽不同,所視之色亦有區別。大多數人先看到「蒙蒙如霧」的淡淡白光,或間雜出現如天空星際閃爍的小小亮點,或觀見各種顏色變幻。五色當中以白色為純正,紫色為吉正,金光為高正。久久鍛練,各種顏色退盡,只見白光,由淡霧狀逐漸進入到「月光皎潔」的景境,仿佛中秋明月懸照眼前下方。繼將意念集中與遠處合而為一,遵「光即是我,我即是光,光我合一,我光幣二」的默念口訣,則自覺皓月當空,遍體清涼,爽意神怡,煩躁頓消,寵辱皆忘。此時已至清凈境界,但尚未入消靜境界。繼續練下去,則連皓月當空的感覺也不復存在,自身、天地皆不存在。此為坐忘階段,亦為清靜境界之初步。

收功何時不想再練即可收功。收功時,雙目微轉,微搖頭頸,次則微動幾下肩、手,然後叩齒36次,鼓漱津液36下,分3次緩慢吞咽以意送下丹田,再慢慢地睜開雙眼,以使集中的心神分散,繼則可以用手按摩一下頭和臉部,最後再下坐走動或散步,或拍打幾下腰腿部。高血壓患者可用指尖沿頭前部向後捋劃,止於風他穴、風府方式項下。
收功時拆盤,即把盤著的腿打開後,初練者雙腿酸麻。此時要坐在那裡一動不動,讓腿的麻勁自然消逝後再起身散步活動,接著可練習動功。腿麻的過程中,越動則麻之越厲,越感覺難受。練坐時腿部氣血受擠壓於氣街以上,雙腿因氣虛即致酸麻,拆盤後大量氣血很快下注使沖兩腿麻感加劇,右不動時氣血緩緩湧向雙腿腳,則可毫無酸麻之感。


注意事項
(1)各種坐姿均要求做到堅脊、含胸。豎脊即將脊骨調解自然正直,否則為硬挺強直,腆胸疊肚,達不到放鬆的要求;又不可前俯後仰,左歪右斜,否則失去重心中正不倚的要領。其方法是把雙肩尖微拾高2—3分,與含胸自然結合起來。含胸即將胸稍內含些,可以把兩肘尖微向前開張成與身體呈一條直線。豎脊、含胸須視為統一性的整體,才能正確完成姿勢。前胸、後背配合得體才能丹田氣下沉不浮。要求提耳根勁(稍收下頜),含胸豎脊,百會朝天,百會和會陰在體內成一條直線,身體的脊椎骨象寶塔一樣一節一節地上下基本為直。

(2)開始觀光會出現一會兒青,一會兒赤,一會兒黃,—會兒紫的色彩轉換;或一邊無光,一邊有光等現象。出現之光可能會左出右涌,上下游移,有的可能出現中心開花或由外向中心合攏現象。此時意念絕不可被光色牽動,要做到有光不喜,無光不急,何去何從,任它來去,不追不究,不領不引,不頂不牽,自然顯現,毫不追求,始終平淡無奇地觀照著「牛眠之地」。出現上述現象多為氣機無斂所至。可據光色反應,推斷人體臟腑陰陽虛實狀況。功夫深些,又可以據此臟腑機能活動反應而診察別人之疾。
(3)練功時要一心一意地觀視眼前之光,一時看不到不要著急,堅持探尋究競,凡達到入靜狀態光色自然呈現,先天潛在機能深厚則入靜較快。反之,一定是沒有入靜。可用誘導法,即在「牛眠之地」空懸如一乒乒球大小的白色棉團,做為練功時的誘導觀照物,這樣可以集中意念、過—段時期後去掉棉團,行觀「牛眠之地」的空無處所,即能觀現光色。此法與音樂誘導入睜方法質同法異,皆僅限於一般的健身目的,真正的練養功夫,則反為障礙。
(4)練功不可一曝十寒。每天最少需練1—2遍,初練者一遍20—30分鐘,有進步後可30—50分鐘,更進步者可練2小時以上。總之不可拘泥,以自己的練功程度為準,願坐多久,就坐多久,有收功之意識閃念,即可收功,不可強練以湊夠時間,凡所有靜功均應循此規律。
(5)練清靜歸一功最好找一安靜、避風的地方。突然受驚之後.不要驚慌,不要惱怒。要把心情平靜下來繼續練,直到把受驚的意識排除或轉變過來之後,再收功。
(6)自感發困時不要練靜功,練功睡著為「昏沉掉舉」現象,無甚功效等於白練。練功不能追求外動,一動則功失成。古傳統氣功皆不主張外動,靜功中凡發生外動不止皆謂偏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