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小行星撞擊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

cnbeta 發佈 2020-07-01T07:22:51+00:00

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地球在幾百萬年前變得不適合恐龍居住。然而,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大型火山爆發可能是導致地球上75%生命死亡滅絕事件的實際原因。

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地球在幾百萬年前變得不適合恐龍居住。一個團隊認為,6600萬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了墨西哥沿海的地球,導致了除鳥類以外的所有恐龍物種的滅絕。然而,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大型火山爆發可能是導致地球上75%生命死亡滅絕事件的實際原因。

來自UCL、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只有小行星撞擊才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創造出對恐龍不利的條件。根據這項研究,由於全球變暖的潛力,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可能會幫助生命從小行星撞擊中長期恢復。

該團隊的研究表明,小行星造成了持續數十年的撞擊寒冬,環境影響破壞了適合恐龍生存的環境。強烈的火山噴發的影響並沒有強大到足以大幅破壞全球生態系統。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首次從數量上表明,滅絕的唯一合理解釋是撞擊帶來的氣溫下降,在全球範圍內消滅了恐龍的棲息地。

小行星撞擊會將顆粒和氣體釋放到高空,阻擋太陽多年,造成永久的冬天。然而,火山噴發也會產生具有阻擋太陽效果的粒子和氣體。在新論文中,該團隊將傳統的氣候地質標記和數學模型相結合。該組合給出了恐龍生存所需的降雨和溫度等環境因素的種類信息。然後,他們繪製了小行星撞擊或大規模火山活動後的世界中這些條件會存在的地方,並發現只有小行星撞擊消滅了所有潛在的恐龍棲息地,而火山噴發會在赤道周圍留下了一些讓恐龍繼續生存的區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