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血便一個月 晚期大腸癌找上25歲男

欣新聞 發佈 2012-08-17T10:46:47+00:00

圖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醫師李志清說,據台大醫院報,早期治療,大腸癌五年存活率高,晚了就低了。(李志清醫師提供)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年輕型』、『血便比較鮮血型』多半是痔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醫師李志清說,不過這幾年醫師已經不太會用

圖說: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醫師李志清說,據台大醫院報,早期治療,大腸癌五年存活率高,晚了就低了。(李志清醫師提供)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年輕型』、『血便比較鮮血型』多半是痔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醫師李志清說,不過這幾年醫師已經不太會用這樣分辨了,因為現在年輕患者罹患大腸癌早就不少見了,而糞便潛血陽性者發現息肉的機率也超高,因此只要發現有血便,都會叫病人進一步檢查。


李志清說,去年有位年齡頂多25、6歲的年輕人來檢查,年輕人說過去偶爾有血便,血色比較鮮紅,聽人說「年輕人血便,以及便血如果比較鮮紅,大多是痔瘡」,所以沒太注意,但當時他連續一個月,沒兩天就出現血便,所以來檢查,當檢查報告出來顯示是大腸癌時,李志清說,當時年輕人是由女朋友陪伴就醫,看著兩個那麼年輕的生命,真是很難說出「你得了大腸癌」。


後來呢?李志清說,雖然很難啟口,後來還是得讓患者知道他的病情,因為確定是大腸癌,年輕人後來就被家人轉到醫學中心去治療了,所以不知道後續,但是以年輕人檢驗結果屬於「第C期」,即晚期大腸癌,依台大醫院分析,第C期大腸癌的五年存活率只有18%,恐怕年輕人的狀況也不太樂觀。


李志清說,大腸癌目前已經是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約有1萬多人得到大腸癌,並有近4千人因大腸癌死亡,但是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據國民健康局資料分析,發現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的人中,有一半證實有未來可能形成大腸癌的大腸息肉,而約每22個糞便潛性陽性者,就有1人證實已罹患大腸癌,因此提醒民眾一定要重視篩檢。


而忠孝院區積極配合國民健康局推動大腸直腸癌篩檢計劃,該院區癌篩小組每月也寄發篩檢通知單,給符合大腸直腸癌篩檢條件市民,回醫院做癌症篩檢,並對大便潛血篩檢陽性者電話通知回院做大腸鏡檢查。更利用各種公益活動宣導大腸直腸篩檢,並配合健康服務中心深入社區,推廣大腸直腸癌篩檢,消化內科也針對有大腸直腸癌史,或有大腸直腸息肉者等高危險群,進行大腸鏡檢查。


李志清說,近一年來,該院區大腸直腸篩檢已經發現4例大腸直腸癌,及20多例大腸直腸息肉,其中還發現一位少見的家族性多發性大腸息肉症病患,經大腸直腸癌篩檢發現大腸癌,並立即手術切除,幫患者搶回生命。


而因多發性大腸息肉症和遺傳有關,因此也針對患者的20兒子進行大腸直腸癌篩檢,檢查也發現他的大腸裡有很多息肉,經切除後目前定期追蹤檢查,李志清說,家族性大腸息肉病患,約有95%未來會形成大腸癌,因此患者若大腸息肉很嚴重,甚至得做全大腸切除,由於大腸只負責食渣收乾工作,因此並不會影響患者的營養狀況。


李志清提醒民眾要抓緊各種可以做篩檢的機會,才能及早在異常發生最初及早治療,若在大腸癌A期治療,五年存活率幾近百分之百。


很多人以為大腸癌篩檢要做大腸鏡,可能會很不舒服而為之卻步,臺北市衛生局表示,其實現在的大腸癌篩檢是「糞便潛血檢查」,只需要用1支小小的採便管,採集少許糞便,即可利用定量免疫法(iFOBT),檢驗糞便中是否有微量血液反應,不痛又方便。


年滿50至69歲的民眾即可獲得國民健康局推行的「2年免費1次大腸癌糞便潛血檢查」,臺北市民可持健保卡至北市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填寫篩檢表後即可領取採便管採集糞便,採集完畢後儘速送回該醫療院所進行即可。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38277&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