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同招」給「掐尖」熱澆上冷水

今日科學 發佈 2020-06-22T12:23:47+00:00

今年是「公民同招」政策之後的首次錄取工作,和往年不同的是,優質民辦學校提前組織的選拔考試取消,全部採取電腦派位制度。

光明日報記者 姚曉丹

6月20日中午,黑龍江省中小學校招生工作正式開始。今年是「公民同招」政策(公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同步招生)之後的首次錄取工作,和往年不同的是,優質民辦學校提前組織的選拔考試取消,全部採取電腦派位制度。

與黑龍江省招生政策相似,廣東、浙江、陝西、寧夏、天津等省份在近幾天也迎來了「公民同招」政策落地後的首次招生。經過兩年的試點醞釀,「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從此無分公辦民辦,一律一視同仁。「教育公平」能否再上台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生態是否會重新洗牌?除了分數之外,育人的真正目標又是什麼?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進入優質民辦學校就像進入重點高中預備班」

「公民同招」政策落地之後,對不少省市的招生報名影響顯著。在上海市,民辦中小學校曾深受學生家長們的青睞,近年來報名民辦中小學校的學生競爭激烈。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市民辦小學報名錄取比一度達到3:1,而今年的反差可謂巨大。2020年上海市中小學錄取工作已經結束,11.9%的民辦小學,22.73%的民辦中學正好招滿或沒有招滿。

在黑龍江省,小升初也是家長們最看重的升學階段,如果孩子能順利進入「幾大民辦中學」,無異於進了「重點高中、重點大學的預備班」。

往年,民辦初中在不同的時間組織「跨區面試」,「以前是筆試,後來國家出台政策不允許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組織考試,學校的選拔方式就變成面試,把問題通過『口試』的方式讓學生回答。」哈爾濱某知名民辦中學初中二年級學生家長麻寧告訴記者。由於各民辦初中「面試」時間不同,互不干擾,所有生源被民辦中學「篩選一遍」之後才會進入對口公辦學校。「此前也有電腦派位的機會,但是相對較少,家長們還是會選擇依賴『面試』。」麻寧說。

身處哈爾濱市「最好的初中」之一,麻寧告訴記者,自己和孩子都壓力很大。「老師非常負責,總是會主動和家長分析孩子成績的情況,因此自己的手機一天到晚都需要關注,以便隨時查看老師發來的信息。」麻寧說,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線上學習」的時間很長,老師擔心孩子有所鬆懈,除了白天開網課輔導功課,還會在晚上「開視頻看著大家自習。所有學生一起上線寫習題作業,鴉雀無聲,老師遠程監督,就像是在學校自習一樣」。

這所學校另一位學生家長劉鈺告訴記者,孩子學習成績退步的時候,老師會要求自己每天放學提前到校和孩子一起「上一會兒自習」,「這給我們兩個都帶來很大的思想負擔,還好孩子後來成績上去了,不然真的很難受。」

除了「管的特別嚴」「作業特別多」之外,麻寧和劉鈺都認為,在教學教法上,這所民辦學校並沒有顯出特別的優勢,因此「受不了壓力轉入對口公辦學校的學生家長也是有的」。

失去優質生源,民辦學校競爭壓力大

經過兩年多的試點,2019年末,「公民同招」政策被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作為「軍令狀」,下發給各省份。從落實情況看,它猶如給火熱「掐尖」「挑學苗」的民辦中小學校兜頭澆了一盆冷水。

北京市豐臺二中特級教師陳維賢認為,「公民同招」既是對部分民辦學校「掐尖兒」亂象的矯正,更是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但是,「從短期看,對民辦學校影響很大,失去優質生源,肯定會影響教育教學成績。沒有教學質量保證的特色,家長也是不認可的。」陳維賢說。

記者從採訪中了解到,不少民辦中小學因此「壓力不小」,上海知名民辦學校華東師範大學二附中在招生前夕,曾直言不諱地在公眾號中讓家長「掂量」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能力,「掂量」自己能不能負擔高昂學費。這被家長們認為是「隱性的擇生源方式」。

19日,記者撥通了哈爾濱某知名民辦學校校長的電話,說明來意後,校長只說了一句「我們一切聽政府安排」就匆匆掛斷。

廣西賀州外國語學校校長韓國奕接受了記者採訪,今年他們第一年執行「公民同招」政策,談到沒有了「提前招生」「掐尖」的機會,他坦言「沒有什麼好遺憾的」,「這樣大家同一個起跑線,才能凸顯學校辦學特色和能力」。他認為,「掐尖」之後,一些民辦中小學校「強者恆強」,不但破壞了教育公平,對年輕學校發展也「不公平」。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分析,在我國一些省市,民辦擇校攪動整個地區的擇校熱,具體原因有二,一是義務教育資源不均衡,二是提前招生、面試招生等招生方式的驅使。「家長擇民辦,並非擇特色,擇的是不均衡(辦學質量差異)。實行公民同招,電腦搖號隨機入學,恰恰是促使民辦辦出特色,即要從以前招『好學生』,轉變為教好學生,在教育教學上花工夫。」熊丙奇說。

探索多元辦學方式,滿足多樣化選擇

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方式從電腦派位到多校劃片、「公民同招」,一點一點補上可能產生的「擇校」漏洞,讓學生和學校站在統一的起跑線上。

對於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來說,這個「起跑線」是怎樣的機遇?韓國奕坦言,「我們從來不害怕」,「不管怎樣招生,都要抓住內涵特色。民辦學校的機遇就是在新形勢和政策下快速改革和轉型才能發展。未來我們更加體現『私人定製』的模式,培養優秀標準『特製人才』」。

陳維賢認為,對一些民辦中小學校具有先發優勢的地方來說,公辦學校此時有了發展的機遇,應該抓住生源均衡的機遇,提高教育加工能力。「公辦學校不能只是保底,要優質,才能滿足人民群眾需求。只有贏得社會的口碑,才能抓住機遇。」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目標,已經寫入了《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熊丙奇提醒,公辦學校在「公民同招」時代,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是整體均衡,縮小校際差異;二是自主辦學,堅持正確的教育價值觀,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而對於民辦學校來說,壓力之後如何再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除了「辦出特色」「內涵發展」之外,熊丙奇認為,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也應該付出自己的努力。「從未來義務教育發展來看,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教育,更應該成為一種辦學模式,而非辦學屬性。具體而言,對於民辦學校,各地應該納入財政預算,給民辦學校一樣的生均經費撥款,這一方面保障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的非營利屬性,同時也是促進教育公平——每個適齡孩子應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和一致的財政資源。」熊丙奇說。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