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東亞板塊拼合史

今日科學 發佈 2020-06-22T12:26:37+00:00

本報訊近日,《地球科學評論》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劉俊團隊研究結果,他們基於東亞二疊、三疊紀的四足動物化石,重構了東亞板塊的拼合歷史。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近日,《地球科學評論》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劉俊團隊研究結果,他們基於東亞二疊、三疊紀的四足動物化石,重構了東亞板塊的拼合歷史。

劉俊告訴《中國科學報》,生物演化都要有基礎,而且每個單系的類群都有共同的祖先,即一次演化出來,再擴散開去。根據早期記錄,華北板塊、華南板塊在石炭紀缺乏四足動物,二疊紀的四足動物化石應該是從外地遷徙而來。如果是一個完整的動物群,應該是在有陸路通道以後才能夠遷徙。這就可以用相應的化石來重建大陸拼合時間。

長期以來,大多數古地理重建中,泛大陸在二疊紀(2.5億年前)已經基本成型,但是對於東亞的各個板塊是在什麼時候與泛大陸連成一體卻眾說紛紜。

研究人員根據甘肅玉門大山口動物群推斷,大約在2.66億年前,甘肅玉門所在的北山——阿拉善地體已經與泛大陸主體相連。最近有古地磁研究提出,阿拉善地體與華北板塊在二疊紀晚期才拼合。目前化石證據支持最遲到2.56億年前華北板塊已經成為泛大陸的一部分,但不否定之前可能分離。

研究人員表示,之前的古地理重建研究綜合了古地磁、構造、沉積等方面的資料,而拼合時間則來自於對沉積岩和變質岩的研究,沒有考慮四足動物的分布。這次的研究結果從不同角度提供了古大陸重建的新證據,是更為直接、可靠的。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arscirev.2020.103215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