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倩:大武漢里的小夜曲|我和我的家鄉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0-07-01T13:46:08+00:00

解讀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匯聚同心追夢的力量,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酷我音樂共同出品的《我和我的家鄉》音頻節目,已正式上線開播。歡迎收聽:大家好,我是演員吳倩,我在江城武漢長大。

編者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圍繞家鄉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情愫。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家鄉的一山一水,都是鐫刻在我們心裡抹不去的鄉愁。

解讀中國人的鄉土情結,匯聚同心追夢的力量,由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聯合酷我音樂共同出品的《我和我的家鄉》(第一季)音頻節目,已正式上線開播。每期節目將推出一個主題城市,邀請一位青春正能量嘉賓,用筆者獨有的鄉愁情感,配以講述者也為此鄉人的身份,著力刻畫該城市的魅力形象,展現一座城的普通百姓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

聽一聲家鄉話,品一道家鄉味,心中的那座城與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見了。歡迎收聽:

大家好,我是演員吳倩,我在江城武漢長大。記得小時候,我就喜歡聽街坊鄰居講那些關於武漢這座城、城裡這群人的故事。

長大後,因為工作的原因,我經常出差在外,對家鄉也多了一份牽掛和惦念,總想嘗一嘗巷子深處那一口正宗的熱乾麵、糊湯粉,想春天的時候沐浴一場母校武大的櫻花雨,也想把我家鄉的故事說給你聽。

江城武漢九省通衢,自古以來便是中部地區的重要城市,往來的客運貨物都要途徑此地。南來的、北往的,一來一去間,也造就了本地人豁達的性格和爽朗的脾氣,凡事都要「唰拉點」「莫鬧眼子」,性格似天氣來得快而猛烈。

長江穿城而過,把武漢分成了三個大區,武昌、漢口和漢陽。武昌主攻文化,一流大學接納著各地的學子。漢口發展經濟,碼頭文化、江漢路步行街、武商廣場早已名聲在外。漢陽發展重工業,教科書里的漢陽鐵廠就坐落於此。

而享譽中外的武漢長江大橋也承載著武漢人的自豪。深灰色的橋身,古樸的橋頭堡,火車路過時的轟鳴聲,已鑄成了武漢人心底里的橋。但凡友人自遠方來,武漢人必定會說,帶你去長江大橋看一看。

武漢長江大橋

站立在橋頭堡景色盡收眼底,黃鶴樓、龜山電視台立於蛇龜二山之上,隔江相望。人們知道的是珞珈山下落櫻繽紛,不知道的是,看一場人海是每片櫻花的夢想。現如今,東湖綠道和武漢光谷也成為了武漢的新地標。

東湖櫻花、黃鶴樓、光谷

輪船不分四季地在江面上往來載客,人們推著自行車、電動車在躉船等著輪渡。汽笛聲不絕於耳,這是夏季人們尤為喜愛的出行方式。每年的清明節一過,武漢的天氣就開始熱了起來。夜裡巨大的雷聲伴隨著閃電,第二天一早卻依舊是大晴天。武漢夏天的熱,像是蒸籠里的包子一個轉眼就熟了,熱得讓人覺得恍惚。

江上等待載客的輪船

老武漢的夏夜,竹床占據了主場。幾乎每家都有一張這樣的床,尺寸大致只能容納一個成年人睡下,高度到小腿。天剛剛暗,每家每戶就開始搬著竹床走到街邊占位置。一盆清水把床一擦,將家裡的孩子往床上一擺,今晚的位置就算落定了。街巷裡一個床接著一個床,密密麻麻而又各有間隙。

沒吃飯的人家端著碗,坐在床上吃了起來,互相寒暄著「今天奇的莫好菜啊」。話音未落,竹床上的小孩,就聽到不遠處賣豆腐腦的來了。「豆腐lao~」,老闆挑著扁擔,伴隨著叫賣聲,幾步一停地走來,前後兩個裝滿了新嫩豆腐腦的木桶,以最輕微的幅度搖晃著。鐵皮片兒的勺子輕輕撇開豆腐上的水,順著紋一層層地舀出來,最後舀兩小勺白砂糖,一份解暑的夏日甜水就完工了。只要五毛錢,就能裝滿滿一大碗。

夏夜的櫻花小道

晚飯後,一條街就坐滿了人,只留下中間供來往的人和自行車穿行,大家七嘴八舌恰似一場夜裡的集會。10點一過,街上便漸漸安靜了,竹床上躺著睡姿各異的人們,大人抱起熟睡的孩子進了屋。

最熱的那幾周一過,夜市就活躍起來了。下午五六點鐘,商販們就推著車出攤了。而所謂的車,其實就是一個大箱子,裡面裝著貨,旁邊架著展示用的鐵絲網格。在這裡可以淘到各種便宜貨,賣鞋的店主將熱賣貨品擺在地上,少人問津的掛在兩側或身後的鐵網上,看上了哪雙,直接上腳就試,只需拿一個拆了的鞋盒墊在地上。賣綠豆湯等飲品小吃的,則推著車在路中間來回穿行,也有和旁邊燒烤攤結了隊固定下來吆喝的。各種吃食應有盡有,一點也不落於白天。

武漢的夜市

記憶的碎片,有大有小。大到我們可以對武漢的歷史成就如數家珍,小到我們可以對武漢的點滴細細品味。時間的指針一點點跳動,武漢一步步前進。城市更新了,交通更便捷了。儘管一些老舊的生活細節慢慢地消失了,但武漢人對於創造更美好生活的目標卻一直在路上,就像兩江四岸絢爛的燈光秀帶給我們更為幸福的光輝。

微信編輯:郭佳立 楊奕釗

圖片來源:熊璐/攝 部分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