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前國王雕像 比利時國王首次因殖民史向剛果表「遺憾」

環球時報新媒體 發佈 2020-07-01T19:58:14+00:00

那位歐洲君主從1865年到1909年統治比利時,掠奪了剛果,並迫使許多剛果人淪為奴隸,榨取剛果資源為自己謀利。

據外媒報導,比利時前國王利奧波德二世(King Leopold II)的雕像周二被拆除,比利時現任國王對殖民歷史表達了「最深切的遺憾」。利奧波德二世被認為對數百萬非洲人的死亡負有責任。

現任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在致剛果總統菲利克斯·齊塞克迪的一封信中,對比屬剛果遭受的「暴力和殘忍行為」以及「苦難和羞辱」表示「最深切的遺憾」。菲利普國王的話意義重大,因為他的前任從來沒有為此表達過悔恨之情。

就在菲利普的信發表幾小時後,利奧波德二世國王的雕像被移走。那位歐洲君主從1865年到1909年統治比利時,掠奪了剛果,並迫使許多剛果人淪為奴隸,榨取剛果資源為自己謀利。一些專家估計,他的殘酷統治導致多達1000萬剛果人死亡。

在一個簡短的儀式後,利奧波德二世在根特的半身像被從它所在的小公園帶走,公園裡一片掌聲。它將被轉移到根特市博物館的倉庫,等待該市負責非殖民化項目的委員會的決定。

長期以來,比利時一直難以接受自己的殖民歷史。但是,5月25日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因警察暴力執法死亡後,西方國家爆發了反對種族主義的抗議活動,這給了那些爭取拆除利奧波德雕像的活動人士新的動力。

與此同時,地方當局還承諾對歷史課程進行改革,以更好地解釋殖民主義的真正性質,而比利時議會決定成立一個委員會調查本國的殖民歷史。

1908年,利奧波德二世將其個人對剛果的「所有權」移交給比利時政府。比利時統治著這塊是本國面積75倍的殖民地,直到這個非洲國家在1960年獨立。

在信中,菲利普強調了比利時和它的前殖民地所取得的「共同成就」,但也提到了他們之間不平等關係的痛苦插曲。

「在剛果獨立的時候,暴力和殘忍的行為仍在我們的集體記憶中揮之不去。」菲利普寫道,他指的是剛果在1885年至1908年期間由利奧波德二世私人統治的那段時間。

「之後的殖民時期也帶來了苦難和恥辱。」菲利普說。「我想對過去的創傷表達我最深切的歉意,今天,歧視在我們的社會中依然存在,這讓過去的傷痛又復活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