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的未來:你的格局你的婚姻就藏在孩子的性格里

靜月荷 發佈 2020-07-01T23:53:16+00:00

因為,父母的遠見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你的修煉、你的眼界、你的格局、你的婚姻都藏在孩子的性格里。可學校有規定,父母是大學教師的,子女免費上,孫子輩的就得交贊助費。

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的未來:你的格局你的婚姻就藏在孩子的性格里

原創/靜月荷

導讀:孩子的起跑線,不是興趣班、不是學區房、不是進名校,而是父母的遠見。因為,父母的遠見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你的修煉、你的眼界、你的格局、你的婚姻都藏在孩子的性格里。


近來,身邊以前想要二胎的姐妹,後來都放棄了初衷。紛紛表示,只要把一個孩子養好就行了。

這讓我想起在高校工作了大輩子的表姐,為了讓自己的外孫女進他們學院的附小讀書。費了一圈周折,最後總算有了結果。可學校有規定,父母是大學教師的,子女免費上,孫子輩的就得交贊助費。

只是當初上幼兒園交已經了8萬贊助費,如今上小學,還得交10萬元。

這才是上個小學,就已經花掉了近20萬元,還不算日常開銷。如果再加上孩子報各種興趣班的費用,那可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據說,表姐外孫女從3歲就報了「芝麻街英語」,一年少說也要小几萬。如果再算上舞蹈班、繪畫班、鋼琴班等的費用,一個人一年的工資搭進去可能還不夠。

有人說,孩子這麼小,有必要這麼拼嗎?孩子父母卻說:這個錢必須得花。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我的孩子為什麼不上呢?我不能讓自己女兒輸在人生起跑線上!


電影《起跑線》中,一對年輕夫妻為了讓女兒上名校想盡了辦法:

買學區房,走關係,製作假文件,裝窮人騙取貧困招生資源……

妻子米塔說:「不能進入好學校,就沒有好工作,女兒的朋友就會超越她,她會覺得被排擠,會認為自己是失敗者,就會自暴自棄……」

恐懼深深地籠罩在夫妻倆的心頭。

而校長的一番話,更是句句扎心:「如果孩子進不了頂尖的學校,那她就進不了我國任何一所好的大學。如果她的履歷表上填的不是好大學,那她就不可能進跨國公司上班。」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對於子女發展的期望,竟被排在中國人九大生活動力的首位。可見,當下中國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所以,對於孩子起跑線的問題,讓父母內心的糾結與恐慌與日俱增:

怕孩子太晚學,會來不及;怕別人跑得太快,自己孩子趕不上;怕現在起點低了,就永遠是低起點……

總之,不允許孩子落後,時刻盯著自己的孩子,也盯著別人。鄰居家的孩子報了四個興趣班,不行,我家孩子得報五個,哪能讓孩子不如別人呢?

於是,為了送孩子上興趣班、特長班,你定了十一個鬧鐘,整個人忙得像陀螺。大人尚且如此,小小年紀的孩子,哪裡受得了啊!

經常是,周末休息比上學還累:早上六點就叫醒孩子,早早吃點東西就上路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孩子在車上補覺。當睡眼朦朧的孩子走進上課點,父母則在車裡等待。

第一個課目結束,趕緊趕往下一個點。孩子在車上稍作休息,又開始了下一個學習……

家長累得沒時間休息,孩子更可憐,小小年紀不僅要完成學校里的各科學業,還要完成興趣班、特長班留下的作業,孩子身心備受煎熬。

家長也心疼孩子,可是沒辦法。母親也常對孩子說:你看毛毛比你還小,她媽媽也給她報了和你相同的班,我們一定要好好學,不能輸給別人。

這就是中國式父母活得累的主要原因:一輩子和別人比的心態,才是父母為起跑線焦慮和恐慌的根源。

那麼,起跑線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有了「非常高的起點,人生的跑道就真的完美無缺嗎?」那些起跑時沖在最前面的人,後來又過得怎樣呢?

李雙江的兒子李天一,四歲入選申奧形象大使,同年學鋼琴。8歲學書法,10歲加入國家冰球隊,14歲就讀人大附中並留學美國。

完美贏得人生起跑線,處於優質位置的李天一,卻在2013年涉嫌輪姦案被判刑事拘留十年,至今仍在獄中。


澳門科技大學學生薛千里,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初高中一直擔任班幹部,是學校最佳辯手,優秀學生幹部。是媽媽眼裡的驕傲,是身邊人學習的榜樣。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卻在大學宿舍跳樓身亡。

她留給世人的一篇博文是這樣寫的:「即使沒有抵達最後的終點,即使沒有獲得世俗名譽的認可,我仍然是一個成功者……也許是因為一直以來太累了,為了追求夢想跑得太辛苦,想給自己的懶惰找尋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說出上面這番話的吧。」

事實上,薛千里活得好累、好辛苦,為了不斷地「跑」,她承受了多大的壓力!為了完成父母給她定的高目標,她沿著這條道一路狂奔。可是,在考上大學後,在完在成人生夢想的時候,她感覺自己好累,想要停下來好好休息,於是,尋求了一條永遠「解脫」的路。


只是,年輕生命的離去,除了留給父母親人深深地傷痛外,是否也會讓無數父母家長反思:一味地追求起跑線、追求領跑,對孩子公平嗎?這是她們想要的人生嗎?

很多時候,人們忘了:跑得再快、再好,前面總有跑得更快的、更好的。父母心中又都以什麼為標準,催著孩子必須跑贏起跑線呢?

由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羔小羊老師編纂的《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就是針對當下父母的焦慮和惶恐,開出的一劑「心腦湯」。


在這本《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書里,作者從六個方面闡述了父母的修養對孩子一生的影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絕不是報幾個補習班、搶購學區房、考上名校那麼簡單的事。

這六個觀點是:父母的修煉,決定著孩子的起點;父母的懂得,是孩子助跑的養分;父母的眼界,給孩子起跑的動力;父母的格局,引導著孩子不跑偏;父母的呵護,讓孩子在愛中奔跑;父母的關係,是孩子起跑的土壤。

具體來說,就是:

1.父母的修煉,決定著孩子的起點

作者用一個個身邊的事例,讓我們懂得了做父母需要不斷學習,才能陪孩子過好童年。

2.父母的懂得,是孩子助跑的養分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為人父母請珍惜」,作者的許多觀點,就像是面對面和你分享育兒經驗。

3.父母的眼界,給孩子起跑的動力

作者用「別讓你的偏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讓我們讀懂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言傳身教的效果遠遠勝過十個興趣班。

4.父母的格局,引導著孩子不跑偏

「父母有節制的愛,才是真正的愛」,讓我們懂得了「心有戒尺,行有所止」的真正含義。

5.父母的呵護,讓孩子在愛中奔跑

「母親的角色,是給孩子溫暖的天使」,對於二寶家庭,如何處理二個孩子的關係,作者給出了中肯而有見地的意見。

6.父母的關係,是孩子起跑的土壤

「你的婚姻狀態,藏在孩子的性格里」,作者告訴我們:先有優秀的父母,才有更加優秀的孩子。


在我看來,《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讀:父母的修煉決定孩子的起點、父母的關係是孩子起跑的土壤父母的格局引導著孩子不跑偏。

01. 父母的修煉,決定著孩子的起點

有個工程師問台灣作家蔣勛:「5歲的女兒應該學鋼琴還是小提琴?」

蔣勛回答:「11點才下班的你多抱抱女兒,比較重要。」

有人問美國前總統杜魯門的母親,是否為自己有一個當總統的兒子感到驕傲?這位母親回答道:「是的。但我還有一個兒子正在田裡挖土豆,我也為他感到驕傲。」

是的,好的父母沒有攀比心,懂得欣賞每一個孩子。

電影《搏擊俱樂部》有句台詞:「工作不能代表你,銀行存款不能代表你,你開的車不能代表你,皮夾里的東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

也就是說,你就是你,是獨一無二的你,無須比較的你。

羔小羊老師說:「不在乎別人跑得多快,跑的哪條路。只珍視孩子獨特的個性,享受和孩子一起的成長,引導孩子在屬於他的跑道上,用心跑出風采。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最完美的未來。」

作者也指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不抱怨、遇事不衝動,做有趣的父母,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也是孩子成長中的「奢侈品」。


生活中,多少父母,當看見自己孩子成績排名靠後時、當孩子行為能力總讓你失望時,有幾個家長能忍得住,不對孩子「發火」、「吼叫」,甚至「動手」。

被吼叫、被打罵的孩子,心裡所受到的傷害,那是一輩子的痛。有的儘管已經成年,可還是不能忘記童年時,被父母打罵時的情景。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當你急匆匆想要帶孩子出門時,孩子磨磨蹭蹭,一點也不配合。你的火蹭地冒了起來,不由分說,拉起不願放下玩具的孩子,就往屋外走。結果,由於用力過猛,孩子手脫臼了;

晚上叫孩子洗漱,他怎麼也不肯去,你的火一下子竄上來,把刷牙杯摔成了二半;

晚上陪孩子寫作業,她不專心,氣得你把她的作業本撕了……

凡此種種,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真是太多了,枚不勝舉。

心理學家馬修·麥克凱博士說:「家長經常忍不住在孩子面前發火的家庭,相比安靜的家庭,孩子往往在與人相處時,表現得更強勢和容易情緒低落,學校表現也更差。憤怒會毀壞小孩子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我們常常低估了衝動行為背後,對孩子內心會刻下多深的烙印,對孩子性格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一位知乎網友說:小時候,媽媽哄她睡覺時,如果時間稍長一點,她還沒有睡著,媽媽就會突然暴怒,對她吼:「怎麼這麼久了還不睡?那你自己睡!」然後衝出房門。

她總是充滿恐懼,害怕媽媽真的不要她了,撕心裂肺大哭著找媽媽。

這位網友還說:從小她就非常易怒,一點小事就會大喊大叫。後來,在學校,她也是最受不了批評,也是讓老師頭痛的學生。即使長大後,她在睡覺時也時常容易感到焦慮,甚至長期失眠。

事實上,孩子最需要的不是一個個興趣班、不是停不下來的「你追我趕」、不是學區房。而是父母的陪伴,是父母眼裡滿滿的愛,這些才是孩子心靈最好的「養料」。

每一個父母,如果願意都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也都能讓孩子站在最好的起跑線上。

那就是做一個知足有趣的父母,讓孩子在陽光下,像鳥兒一樣健康、快樂地飛翔。因為孩子的起跑線不是「成績單」,而是來自父母愛的陪伴和潤物細無聲的滋養。


02. 父母的關係,是孩子起跑的土壤

作者說:「媽媽一時的衝動,孩子可能內傷一生。」

在一次婚宴上,看到了許久不見的小女孩淼淼,不禁被驚呆了:淼淼眼神呆滯、表情木訥。與一年前見到的那個活潑、靈動的小女孩判若兩人。

後來才知道,這一年來,淼淼的父母經常吵架,而且越吵越凶,有好幾次差點打起來。

在父母相互指責、打罵時,小小年紀的淼淼,儘管聽不懂,可看見父母彼此憎惡的表情、充滿怨恨的語氣、混亂緊張的氛圍,使淼淼心裡充滿了恐慌和害怕。她常常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哭得聲嘶力竭,父母也很少注意到她。有時,晚上她也會被噩夢驚嚇哭醒。

儘管時間可以癒合傷口,可童年陰影給淼淼心靈造成的傷害,卻很難癒合。



作者說:「一個家庭的婚姻狀態,就藏在孩子的性格里。」

任何時候,孩子都是無辜的,他們沒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父母給她怎樣的家庭、怎樣的環境,她都得無條件接受。因為別無選擇,無法抗拒。而由於父母的責任,給孩子內心造成的傷害,是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彌補的。

心理學家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父母相處的模式就是孩子學習的模式。」

動畫片《雪孩子》的原創繪本作者雷蒙德·布里格斯創造了許多感人至深的繪本,多次獲得國際大獎。那是因為他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感動。

後來父母去世後,雷蒙德創作了一本描寫父母愛情的繪本《埃塞爾與歐內斯特》,講述了幾十年來父母相識、相愛的細枝末節,令人感動不已。

原來,雷蒙德心裡對世界敏銳的愛,都來自於父母相愛的耳濡目染。



事實上,「父母的婚姻狀態,深深地影響著孩子。」

「爭吵的婚姻,孩子壓抑憤怒;冷漠的婚姻,孩子缺乏溫情;挑剔的婚姻,孩子抱怨指責;背叛的婚姻,孩子敏感多疑。充滿傷害的婚姻,深深的自卑會伴隨孩子一生。」

而「父母相愛的婚姻,孩子則陽光大方,開朗自信,重情重義,孝順感恩,富有責任心。」

婚姻的好與壞,外人也許看不出來,但孩子的性格卻說不了謊。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孩子的種種思想和行為里,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

父母恩愛的家庭,孩子會有安全感,性格開朗樂觀,知道家庭關係的正確優先順序,將來也會帶著這樣的模式進入自己的婚姻中,更會創造與獲得幸福。

這裡,奉勸年輕的父母,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請給他們一個充滿溫暖與愛的家吧!如果婚姻遇到了問題,請別輕易否定和放棄,再試著努力努力,走出彼此抱怨和傷害的怪圈,學會經營婚姻,讓愛重獲新生。不為別的,只為能帶給孩子重獲新生的幸福,帶給可以滋養孩子一生的愛。


03. 父母的格局,引導著孩子不跑偏

台灣親子教育專家劉志雄有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裡有個7歲的男孩,一直在客廳大吵大嚷,在沙發上跳來跳去。即使家裡來了客人,也依然我行我素,家人在旁邊也像是沒有看見一樣。

最令人震驚的是,小男孩突然大喊:「我要尿尿。」

頓時家裡一片忙亂,大人們幾乎都站了起來,要去給男孩拿便盆。爺爺勝利了,用雙手舉著尿盆,喊著:「好孫子,快尿快尿!」

就這樣,男孩在眾目睽睽之下,在沙發上撒尿,沒有一點難為情。

劉志雄被驚得目瞪口呆。想必這個男孩平時在家裡,已經被寵得不成樣子了,在生活上,也一定是有求必應。



俗話說:心有戒尺,行有所止。這句話,用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再貼切不過。

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你了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遲早有一天,你不得不拒絕他,這種意料不到的拒絕,對他的傷害,遠遠大過他不曾得到過滿足的傷害。」


前不久看見這樣一個報導,一名7歲男孩偷偷用手機給遊戲充值,二十天花光父母的十五萬元積蓄。

這可是父母辛辛苦苦地積攢多年的家當了:父親是民工,母親靠擺地攤,一點點積攢起來的錢,卻被兒子在短短二十天時間裡全部花光了。

事發後,兒子不僅不思悔改,反而認為都是父母的錯,是被父母逼的。

事實上,生活的艱辛,讓父母把精力都用在了忙生活上,卻很少關心兒子的心理需求,更沒有時間陪兒子說話,聽兒子心裡是怎麼想的。

平時管教孩子的方式,也是不打就罵。兒子在父母的一片打罵聲中,心理變得牴觸、扭曲,甚至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資深心理諮詢與治療師于飛說:「父母對孩子簡單粗暴的說教與打罵方式,會引起孩子內心的牴觸。往往,長大後的『不孝順』和『白眼狼』就是這麼來的。」

事實上,溺愛討好,是讓孩子的地位凌駕於父母之上;苛責打罵,則是父母遠遠凌駕在孩子之上。

這兩種方式,造成的親子關係的扭曲,使孩子的內心變得越來越硬,對父母也越來越冷漠和疏遠,甚至給父母帶來難以承受的致命打擊。

海姆說:「我們用幫助來掩蓋控制,讓孩子不懂得為自己的事情負責。所以,我們的給予,成了應該;不給予,成了罪過。」

然而,現實中的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卻是:不是對孩子管教過多、控制欲強;就是放任自流,任其發展。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一點幫助。

其實,愛孩子,就請放下你的控制欲和包辦之心。對孩子,既不討好、也不苛責,方是為人父母必須學會的功課。


結束語:

《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是一本實戰書,特別適合年輕父母,可以作為育兒實操指導。書中,作者引用大量實例,通過自己育兒的親身經歷,總結出一套非常實用的育兒指南。

比如:父母的修養,決定著孩子的起點;父母的懂得,是孩子助跑的養分;父母的眼界,給孩子起跑的動力;父母的格局,引導著孩子不跑偏;父母的呵護,讓孩子在愛中奔跑;父母的關係,是孩子起跑的土壤。在這些章節中,作者用身邊的事例,告訴我們一些常常被父母忽略的地方,讓我們懂得了為人父母是需要不斷學習,才能用愛心陪伴孩子成長,給孩子一生的幸福。

其實,孩子的起點,不是興趣班、不是學區房、也不是進名校,更不是賺多多的錢,給孩子提供豐厚的物資。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的修煉、父母的眼界、父母的格局、父母的呵護、父母的關愛與陪伴。然而說到底,孩子最好的起跑線,還是父母的遠見!


#第二屆今日頭條全國新寫作大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