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特困戶與失明母親棲身半層樓 一群「城裡人」幫他建好房還脫了貧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0-07-02T08:08:59+00:00

「這些城裡人真是不得了,才來兩年多,就把村裡的產業搞起來,路也修好了。加上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發展緩慢,久而久之,「村中之村」的稱號,越傳越響。

「這些城裡人真是不得了,才來兩年多,就把村裡的產業搞起來,路也修好了。現在很多縣裡的老闆都開車來買東西,熱鬧得很……」傍晚時分,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鳳山縣金牙瑤族鄉外里村的幾個老人在家門口的水泥路上散步拉家常,細說著村裡的變化。

此前的外里村是國家級「十三五」貧困村,由16個自然屯組成。這裡距離縣城不過40公里,但每個來到這的人都會想起「翻山越嶺、蹚河過坎」這八個字。加上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發展緩慢,久而久之,「村中之村」的稱號,越傳越響。

「外里,外里,出到外面去,不想回到裡面來。」村民們的自嘲是這裡最真實的寫照。不便的交通,基本上斷絕了外里村的經濟命脈,出去的人也很少回來。在2016年以前,外里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為334戶1446人,貧困發生率高達47%。

老人們口中的「城裡人」,是來自深圳市龍華區清湖股份合作公司(以下簡稱:清湖股份公司)的幫扶團隊。

2017年,正值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關鍵時刻。同年12月,清湖股份公司緊跟上級黨組織步伐,董事長廖疊華帶隊赴鳳山縣一線開展扶貧考察工作。在了解到外里村的貧困情況後,清湖股份公司申請作為外里村的幫扶單位,並成功簽訂了結對幫扶協議。

截至目前,清湖股份公司已累計捐贈幫扶資金達368.4萬元,為外里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困人群幫扶、扶貧產業打造等脫貧工作,提供了物資和技術支撐,成功帶動外里村在2019年年底實現脫貧摘帽。

「村裡有了幾條『清湖路』」

「基礎設施建什麼?錢從哪裡來?後續怎麼維護?……」脫貧摘帽,關鍵在基礎設施建設,難點也在基礎設施建設。在前期的調研中,外里村村支書陳祥達向股份公司的調研人員拋出了一連串讓人「頭疼的問題」。

為此,清湖股份公司先後多次組織調研團隊到外里村實地考察貧困情況,匯總存在的基礎設施短板,並在公司本部召開幫扶研討會議,最終得出四個字的幫扶方案:鋪路、裝燈。

原先,外里村只有一條通往縣鄉的土路,但因年久失修,路面坑坑窪窪,導致村民進城銷售農副產品困難,拖了村集體發展和農牧民致富的後腿。村內的小路,情況更是不堪,「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已經成為村民出行的常態。

為解決村民出行問題,清湖股份公司先後累計捐贈276萬元的幫扶資金,助力外里村新建公路。目前,總長度達12.38公里的4條屯級道路相繼建成通車,外里村屯與屯之間第一次通過水泥路連通,讓1958名村民告別了肩挑馬馱的歷史。農牧民逢人就說,「村裡有了幾條『清湖路』。」

同個時間段,清湖股份公司投入25.3萬元,援助外里村村部操場硬化,並大力推進亮化工程的建設,捐贈20萬元安裝118盞太陽能路燈,在村內主幹道實現道路亮化的全覆蓋。至此,村民們再也不用夜間摸黑走路。

「燈光迎來縣裡人,縣裡買蠶買蔬菜」

幫扶的「路燈」,不僅照亮了村裡的道路,也撥亮了貧困戶內心的幽光。

今年48歲的羅永山是外里村本地人。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他,常年通過種植板栗、油茶等農作物來補貼家用。

然而,一年忙到頭,他只能維持一家四口的溫飽,偶爾生一場病,或是孩子到外面讀一次書,都會讓這個經濟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2018年初,清湖股份公司經過實地考察,將羅永山一家列為幫扶對象之一,並補助7000元,指導他修建和運營蠶房。

2018年底,羅永山一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120m2的蠶房,一年就能有4萬多元的收入。」羅永山說,「錢有了,孩子的學費也不用去貸款了。」淳樸的話語裡難掩他興奮的心情。

羅永山的脫貧事跡不是個例。兩年來,清湖股份公司累計投入產業專項幫扶資金38.7萬元,為外里村33戶貧困戶提供7000元到4萬元不等的蠶房建設補助,並派專人指導貧困戶運營蠶房。資金的注入,盤活了外里村的經濟。

外里村的蠶絲更是不愁銷路。現在路通了,每到蠶絲收穫的季節,鳳山縣和外地的一些公司都會上門收購。據統計,2018年至2019年,蠶房每年基本可養6至7發蠶蛹,平均每戶收益10萬至16萬元。僅種桑養蠶這一項,外里村貧困戶就增收520多萬元。

「屯屯有硬路,路路有燈光,燈光迎來縣裡人,縣裡買蠶買蔬菜。我們脫貧把帽摘,生活美滿又可愛。」一首讚頌清湖股份公司幫扶事跡的童謠,唱出了兩個地方,兩個機構的幫扶縮影。

摘去了貧困的帽子,這就是穩穩的幸福

劉昌飛是外里村的特困戶。43歲的他,父親因病早逝,只剩母子倆相依為命。而母親雙目失明,又患有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作為家中唯一的勞動力,近年來,劉昌飛又患上了腎病,不能從事體力勞動,只能靠政府發放的低保金維持生活,2017年底全家總收入不到6000元。

因家庭經濟困難,母子無錢看病,房子建成一半後就無能力再建,母子倆只能居住在簡陋的半層房子裡。2017年,清湖股份合作公司總經理廖疊華在外里村調研時了解到劉昌飛的困難情況,馬上慷慨解囊,自籌3萬元資助劉昌飛續建好房屋。

2018年底,劉昌飛一家在全村人的賀喜下搬進了新屋。在幫扶隊的幫助下,他的身體也很快有了起色。為了照顧母親,劉昌飛在村屯附近打零工,一個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2019年底通過各方面的評定驗收,他們家順利實現脫貧。

此外,以廖疊華為首的清湖股份公司調研人員還多次到黃梅香等12戶貧困戶家裡看望慰問,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條件,並籌集5.4萬元的愛心善款,親手交到貧困戶手裡,讓他們渡過因病致貧、建房欠債等生活難關。

「住進了新房子,還清了物料款,看好了困擾已久的病,還有了穩定的收入。」曾經愁眉苦臉的貧困戶劉昌飛,如今每天心裡都美滋滋的。「清湖股份公司給我們這些貧困戶吃下了定心丸。摘去了貧困的帽子,這就是穩穩的幸福。」

2014-2015年,貧困退出戶82戶359人;2016年-2017年,113戶505人脫貧;2019年年底,外里村實現脫貧摘帽。一連串的數字表明,在清湖股份合作公司精心幫扶下,外里村脫貧的人數越來越多,脫貧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站在新建的水泥路上,看著在燈光下嬉戲玩鬧的孩童,外里村村支書陳祥達感嘆道:「幾十年不變的外里村,說變就變,趕上了東西部對口幫扶,趕上了清湖股份公司的結對,這群孩子,未來肯定比我們更好。」

采寫:南都記者 邱墨山 通訊員 林佳銚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