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可怕不是奪人命 臉部變形讓人懼

欣新聞 發佈 2012-08-27T19:29:08+00:00

圖說:施先生(圖右後)對抗口腔癌十四年,最感謝的是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理事長,也是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侯勝博。(記者丁彥伶攝)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口腔癌患者施先生抗癌14年,雖然幸運抗癌多年,但是回想抗癌路,施先生在講台上,還是屢次中斷,無法言語,因為,他上星期又動了一次舌側手術。 施先生

圖說:施先生(圖右後)對抗口腔癌十四年,最感謝的是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理事長,也是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侯勝博。(記者丁彥伶攝)

欣傳媒 | 記者丁彥伶/台北報導

口腔癌患者施先生抗癌14年,雖然幸運抗癌多年,但是回想抗癌路,施先生在講台上,還是屢次中斷,無法言語,因為,他上星期又動了一次舌側手術。


施先生說,他開刀前猶豫了四個月,雖然後來他積極面對口腔癌,但十四年來,他已經陸續動了幾次手術,不過他很感謝的,是他從罹病後就一路「追隨」的新光醫院耳鼻喉科主任,也是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理事長侯勝博,施先生說,侯醫師一直告誡他,抗癌是一輩子的工作,所以他持續追蹤,每次都是在很早期就發現。


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今(27)日舉辦第二屆「重新微笑吧!」徵文比賽頒獎記者會,侯勝博提醒,發生罹患口腔癌的主因有兩種,一為基因變異,二為後天環境影響。目前台灣的口腔癌以「後天」為主,其中最重要的誘發原因是嚼食檳榔、抽菸及喝酒,是誘發口腔癌的三大危險因子,如果民眾檳榔、抽菸、喝酒三者都來的話,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23倍。


侯勝博特別提醒,目前國健局補助30歲以上民眾,每兩年檢查一次免費口腔癌黏膜篩檢,但最近的門診發現,有多起口腔癌前病變的患者,在切片檢查為「非口腔癌」的癌前病變,便自以為自己沒有癌化的危險,就不回診追蹤,結果再次回診時才發現原先的口腔癌前病變已癌化,而且已經是晚期,真的非常可惜。


他表示,口腔癌已經是目前男性十大死因中的第四大癌症,每年約有兩千人死於口腔癌,而且標準化死亡率從2000到2005年增加了80%,是死亡率上升最快速,而且死亡年齡比其他癌症年輕10歲,民眾千萬不可輕忽,所以提醒,只要本身有嚼檳榔、吸菸及喝酒等習慣者,若發現口腔有病變或變性時,不要以為「不是口腔癌」,就輕忽,必須持續追蹤。


在這次徵文中,獲得第三名的柯小姐表示,她的父親罹患口腔癌,口腔癌最可怕的不是奪人性命,更可怕的是外觀嚴重改變,還有要面對外人異樣的眼光,那種失去尊嚴的感受,侯勝博提醒,愈早發現口腔癌,切除的範圍愈小,愈能保留更完整的外觀。

他提醒,預防口腔癌的第一步,是「戒斷」,包括戒菸、戒檳榔及少喝酒,同時要進行防癌飲食,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番茄、胡蘿蔔…等深色蔬果,而且一定要持續每3、4個月一次定期追蹤,若發現口腔內有白斑或紅斑時更要密切追蹤檢查,若有2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爛、硬塊儘速就醫,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最初期的口腔癌、早期治療。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43694&type=0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