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動脈硬化更可怕致死率高達65%!2大症狀是「最後警報」

齊魯壹點 發佈 2020-07-02T11:29:48+00:00

每個人都覺得癌症可怕,但可可認為,心腦血管疾病比癌症更可怕,因為當其發展到一定程度,短時間內即可致命。

每個人都覺得癌症可怕,但可可認為,心腦血管疾病比癌症更可怕,因為當其發展到一定程度,短時間內即可致命。現如今,大家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防範意識有所提高,但有一種腦血管病,了解的人卻很少,它就是腦動脈瘤

1

腦動脈瘤高發

一旦破裂,致死率極高

首先要明白的是:腦動脈瘤不是大腦腫瘤,而是一種血管病變,又叫顱內動脈瘤。

簡單來說,腦動脈瘤,是局部腦血管壁受損,異常膨出形成的一個血泡,看起來就像大腦動脈血管上長出了一個形似腫瘤的包。

這個「血泡」就像是一個「不定時炸彈」,很多人都沒有任何明顯症狀,但因其血管壁非常薄弱,一旦破裂卻可能瞬間致命。因此,也有人將其比喻為汽車輪胎磨損後形成的局部小鼓包,雖然小得不起眼,卻可能在行駛過程中突發爆胎甚至造成車禍。

1

腦動脈瘤的發病情況

目前有研究顯示,腦動脈瘤的患病率高達10%以上。我國可能有4000萬人存在腦動脈瘤,也就是平均每100人中就有約3人患有腦動脈瘤。

腦血管硬化等疾病不一樣的是,腦動脈瘤並非老年人「專屬」,其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30~60歲為發病高峰,約60%的腦動脈瘤都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其中,女性發病率更高,是男性的1.6倍,且隨著年齡增加,女性患者更多。

一旦破裂,致死率極高

動脈瘤破裂出血,在臨床上常被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雖也是出血性卒中,但不同於我們之前常說的高血壓腦出血,其隱秘性及危害性可能更大!

大多數的腦動脈瘤只有幾毫米大小,相當一部分患者幾乎沒有任何感覺。如果不做檢查,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有腦動脈瘤。但一旦破裂出血,血流就像洪水一樣,會沿著蛛網膜下腔擴散到整個大腦表面,形成「血洗大腦」的畫面。

腦動脈瘤破裂是腦中風非常危險的情況,致死率可高達65%,而且很大部分患者即使救治成功,也可能留下嚴重殘疾,更有面臨再次破裂的風險。有數據顯示,約40%~60%的腦動脈瘤破裂患者,會在一個月內再次發生破裂。

【腦動脈瘤破裂的症狀表現】

①劇烈頭痛。蛛網膜下腔出血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劇烈頭疼,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頭疼都劇烈。這種頭疼一般是持續性的,不會因為活動、止痛片等緩解。

②脖子疼痛僵直。蛛網膜下腔出血容易刺激顱底硬膜,從而表現為脖子疼痛、僵直。

如果兩種症狀同時出現,需高度懷疑腦動脈瘤破裂導致顱內出血,應儘快就醫。

哪些因素可能誘發腦動脈瘤?

迄今為止,腦動脈瘤的具體發病原因並不十分明確,但以下幾個因素可能與腦動脈瘤相關。

1

先天性腦血管異常

腦血管先天發育異常(如:動脈血管內彈力膜薄弱),或血液流變異常,就容易導致腦動脈瘤的形成。這就好比吹氣球時,材質較薄的氣球或用更大的力氣,會使氣球更容易吹起來。

高血壓、腦血管硬化

高血壓不僅是動脈瘤破裂的危險因素,也是動脈瘤的誘發因素。如果血壓升高,血液對血管壁的壓力就更大,也就更容易導致腦血管異常膨出形成動脈瘤。同樣以吹氣球打比方,相同的兩個氣球,越使勁吹,越容易吹起來。

而動脈粥樣硬化會使得血管壁彈性降低,對壓力的抵抗能力更差,自然也就更容易導致腦動脈瘤的發生。這就好比,彈性好的彈簧比彈性差的彈簧更不容易變形。

腦部創傷

腦部受過損傷或者進行過腦部手術的患者,由於異物、器械等影響,可能直接或者間接損傷血管壁,或者牽拉血管致使血管壁變薄,從而增加腦動脈瘤的發生風險。

感染

身體各部位感染均可以以小栓子的形式傳播到腦動脈血管中,引起感染性或者真菌性腦動脈瘤。

除此之外,遺傳性結締組織缺陷病、夾層動脈瘤、吸菸等都可能是腦動脈瘤的危險因素。

【小貼士】

建議有上述危險因素者,尤其是40歲以上人群,每3~5年進行一次腦動脈瘤的檢查。隨著 「三高」疾病的年輕化,如有必要,青年患者也應該進行篩查。

此外,腦動脈瘤的發生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有研究報導,在家族性動脈瘤患者的家庭成員中,20%的人存在腦動脈瘤。因此,有腦動脈瘤家族史者,也要及早篩查。

判斷是否存在腦動脈瘤

記住這2點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腦動脈瘤呢?記住以下兩點:

1

警惕單側眼瞼下垂

控制眼瞼上抬的神經叫做動眼神經,它正好位於顱內大血管分叉的地方。如果顱內動脈瘤不斷長大或突然擴張,可能壓迫到動眼神經,引起眼瞼下垂。

但腦動脈瘤導致的眼瞼下垂往往是單側的,且比較突然,可能是在某一天早上醒來後發現眼皮抬不起來。一旦有這樣的情況,建議立即前往醫院進行顱內影像學檢查。

頭頸CTA或MRA檢查

常規體檢對於發現頭部病變,尤其是腦動脈瘤,幾乎沒有任何意義;頭顱CT或磁共振只能發現比較大的動脈瘤,而對於更常見的中小動脈瘤,檢出率幾乎為0。

所以,篩查腦動脈瘤的金標準是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能顯示腦血管細微結構,極大地提高腦動脈瘤的診斷率,但這是有創檢查。

一般來說,選擇頭顱CTA(CT血管造影)或頭顱MR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就可以了。

查出腦動脈瘤

切還是不切?

如果不幸查出腦動脈瘤,估計很多人都會想著趕緊切掉,以免留有後患。但動脈瘤一定都要切除嗎?

1

部分動脈瘤無需切除

芬蘭有研究發現,未破裂的動脈瘤,10年有10%左右幾率的出血,20年可能有20%的幾率出血。但是很大一部分的腦動脈瘤終生都不會破裂,如果盲目切除,不僅浪費醫療資源,還會給破裂風險小的患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害。

而動脈瘤是否需要治療,與其危險性相關:

◎從大小形狀上看:部分動脈瘤小(直徑<5毫米)且形狀規則,周圍可能有堅硬的組織支撐,出血機率不高,一般無需切除,密切觀察即可;而部分動脈瘤大且形狀不規則,破裂風險可能較高,應及時治療。

◎從所處位置來看:位於硬膜內和硬膜外的動脈瘤,危險程度不同。如果小動脈瘤位於海綿竇內,99%以上的病人不會出現症狀,即使破裂也不存在生命危險,一般不需要治療。

但如果有腦出血家族史,或伴有特殊疾病(如:馬凡氏綜合徵、多囊腎等),則可能需要積極治療。當然了,一切應以醫生建議為準。

動脈瘤的治療

動脈瘤的治療,主要有開顱手術和介入治療兩種:

◎開顱手術:打開大腦找到動脈瘤,用特製的夾子夾在動脈瘤與正常血管連接的位置,起到阻斷血液進入動脈瘤的作用,達到治療的目的。這種方法創傷大,但長期復發率低。

◎介入治療:在患者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將很細的導管放到動脈瘤內,往動脈瘤內填入彈簧圈,從而閉塞動脈瘤,防止出血,達到治療效果。目前這種方法使用較多,其創傷小、康復快,但長期復發率較高,且花費較大。

與腦動脈瘤「和平共處」更重要

對於大多數腦動脈瘤患者而言,更應該重視的是如何與動脈瘤「和平共處」。

一般來說,凡是可能損害腦血管、升高血壓的因素,都應該儘量避免,如:堅決戒菸、少吃高油高鹽飲食、嚴格遵醫囑服用降壓藥、保持情緒穩定等。此外,以下幾招也有助於防止動脈瘤破裂。

1

補充精氨酸,保護血管

一氧化氮能夠幫助血管保持彈性,防止血管破裂。但人在30歲以後,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就會減少,五六十歲後,減少更嚴重。這將直接影響血管健康,是引發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精氨酸能在體內代謝產生一氧化氮,適當補充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助於增加體內一氧化氮的含量,輔助擴張動脈血管、調節血壓、改善血流,從而保護血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腦血管疾病風險。

人體每天需要10~20g精氨酸,可適當多吃花生、杏仁、核桃、蠶豆、黃豆、雞胸肉等食物,充分咀嚼更利於精氨酸的吸收。

補充優質蛋白,輔助控壓

在調控血壓方面,很多人都知道要「減鈉增鉀」,少吃高鹽食品,多吃香蕉、小米等含鉀量較高的食物,幫助鈉排出,從而輔助控壓。

但其實,補充優質蛋白也有助於改善血管通透性,輔助平穩、降低血壓。生活中可適當增加魚肉、雞肉、蛋類、奶類、豆類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

定期隨訪,觀察動脈瘤情況

雖然動脈瘤破裂的幾率不算太高,但定期隨訪也很有必要,其能監測動脈瘤的發展狀況,如果發現動脈瘤增大、壓迫到其他組織等異常情況,有助於及時進行干預,避免動脈瘤破裂危及生命。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