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件/套中日伊萬里瓷器,再現三百年前工匠的「神仙打架」

金台資訊 發佈 2020-07-02T12:12:07+00:00

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工匠,圍繞著瓷器這一「白色金子」,也曾進行過一場長達百年的精彩對決。

封面新聞

既生瑜何生亮?愛迪生與特斯拉「鬥法」,梅羅雙驕之爭……古今中外,神仙打架的事數不勝數。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工匠,圍繞著瓷器這一「白色金子」,也曾進行過一場長達百年的精彩對決。

7月3日,「競妍:清代中日伊萬里瓷器特展」將在成都博物館開展,展出168件/套東莞展覽館藏中日伊萬里瓷器。中日兩國瓷業工匠生產的「國際名品」背後的「神仙打架」故事有多精彩?快來展覽尋找答案。

展覽海報

日本工匠精神的寫照

三百年前假如有微博,#中國瓷器vs日本瓷器#這個話題勢必霸占熱搜。長期以來,日本絕對是中國瓷器的小迷弟,雖說日思夜想掌握這門技術,卻在變陶為瓷的道路上持續迷路。

17世紀初,朝鮮陶工李參平在慶長之役被俘後定居日本,安心為日本制瓷業發光發熱,經過輾轉探尋,他最終在有田地區找到了瓷土,成功燒制出日本瓷器。這一波操作不僅讓日本工匠開局就繼承了朝鮮陶工的存檔,擁有製造白瓷和青花瓷的技能,還開啟了一段堪稱「逆襲」的序章。

青花礬紅彩描金花卉瑞獸紋盤

日本工匠僅用三十多年時間就消化掉了青花瓷的製作工藝,隨即捧著真金白銀,求學於中國工匠,又經過十年左右的探索,將彩瓷的製作工藝與技術收入囊中。

象徵著伊萬里瓷步入成熟的代表作——柿右衛門瓷的誕生故事,算是日本工匠追夢路上的一線縮影。

柿右衛門原名酒井田喜三右衛門,和父親一樣,是普通陶工。儘管日本亦沒有彩繪瓷的師承,彩繪的顏料也需要找門路進口,兩父子依舊堅持鑽研中國彩繪技法。經過兩代人的探索與傳承,酒井田喜三右衛門最終在48歲那年,完成了堪稱驚艷的上等瓷器的製作,將它獻給藩主後得到了「柿」的賜名。

柿右衛門瓷風格的五彩花鳥紋盤

此後,日本工匠開始積極地擺脫模仿的標籤,探索創新,形成了風靡歐洲的伊萬里「金襴手」風格瓷器,在國際上獨樹一幟,稱霸市場。

「金襴手」風格的青花礬紅彩摺扇花卉紋將軍罐

作為日本伊萬里瓷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風格,「金襴手」風格瓷器結合了景德鎮五彩、日本和風以及歐洲洛可可藝術元素,整體呈現出一種華貴氣勢。繁複精細的花紋,在金銀彩的勾勒下,宛如瓷器中的「雍容貴婦」。這種精巧到了極致的勾勒手法,青花與礬紅彩構成的強烈色彩對比,以及金彩增添的堂皇富麗,無一不提醒著歐洲人買它。

「金襴手」風格的瓷器,早期為中日瓷器風格的結合,後期為迎合歐洲市場,加入了富麗華美的洛可可風。儘管如此,日本工匠在製作此類瓷器的時候,始終沒有放棄自身的審美情趣,堅持使用日本傳統紋樣,將不同文化的美以一種極為和諧的方式融合。

制瓷鼻祖的霸氣回歸

康熙帝31歲那年,中國瓷器終於迎來暴雨後的彩虹。景德鎮的陶工們高高興興點燃了窯爐,正打算重操舊業,卻猛然發現隔壁小弟「彎道超車」了?

雖說工匠們滿頭問號,可問題顯然不大。歐洲市場對瓷器的需求實在太大,日本伊萬里壓根餵不飽。同時,康熙皇帝十分重視瓷業,並且開放海岸,重興外貿,使得冷透的磚窯迅速升溫,重新煥發熾熱的光芒。

中國工匠迅速吃透伊萬里瓷的特色及所用工藝,很快就在顏色、色彩比例、構圖、紋飾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改良,消弭了日本伊萬里瓷圖案存在的堆砌感,整體色調更加明快純凈,顯得精緻唯美。仿佛一不留神,中國工匠就實現了超越。

不過,對於「代購商」荷蘭東印度公司而言,「中國伊萬里」瓷在市場上最大的優勢,還是物美價廉和容易運輸。中國地大物博,原材料不需要進口,燒制技術成熟,成本相對較低,而且本地的瓷土在燒成瓷器後不易破碎,只要裝箱得當,穿越風雨海浪到千里之外都不成問題。

中國彩瓷世界的封神之作

在不斷鑽研「中國伊萬里」瓷技藝的時候,中國工匠求新求變,還不忘研發新品。至此,中日伊萬里瓷的決戰已經到了賽點,決勝一擊來自於景德鎮繼「中國伊萬里」瓷後的新品——粉彩。

粉彩花卉紋盤

粉彩萌芽於康熙年間,成熟於雍正乾隆兩代,這一技術突破,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康乾盛世穩定繁榮的環境以及皇家對瓷器業的大力扶持,工匠們不斷開發新技術、形成新的產品風格,外商也可以不受桎梏地貿易,形成了良性循環,瓷器的海外貿易進入真正的「黃金時代」。

較之於其他的外銷瓷,由中國工匠悉心打造的粉彩瓷更具西洋元素,更能滿足定製需求,更能凸顯立體紋樣,可謂是直擊歐洲買家的小心臟。

如今,中日瓷業工匠之間長達百年的「伊萬里之戰」已是落滿塵埃的過往。日本工匠作為挑戰者,在短短數十年間崛起,甚至讓鼻祖轉而向自己學習,可謂雖敗猶榮。而中國工匠在發現危機時,不驕不躁,潛心研究對手,不僅要模仿,更要超越,不僅要超越,更要創新。正是這種不斷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將清代瓷器的藝術魅力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董攀 藏品圖片由東莞展覽館提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