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聘請大碼模特值得關注的不只「美與不美」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7-02T15:08:02+00:00

從直覺出發,我們自然會覺得:讓人看了覺得賞心悅目、愉快舒適的就是「美」;但深究起來,「賞心悅目」或是「愉悅舒適」的標準,卻因人而異,高度主觀,且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由此看來,值得我們關注與討論的,遠不止於「模特美不美」。

什麼樣的模特,才有資格出現在大規模展示的商業廣告之中?最近,這個問題在多個國家都受到了不少嚴肅的討論。這個看似專業的話題,之所以會進入大眾輿論的視野,是因為全球知名內衣品牌Calvin Klein在近期聘請了一名在外形上頗有特色的「大碼模特」為其女性內衣品牌代言。

由於相關廣告的主要投放地位於美國,中國網民在討論此事時,大多依靠的都是自媒體博主轉譯的「二手信息」。這使得國內網民往往是在不了解此事社會背景的情況下,純粹針對廣告的視覺效果進行討論。許多網民的第一反應,都是指責廣告中的模特「不美」,進而認為這是CK對歐美社會「政治正確」觀念的過度迎合,違背了廣告的一般原則。

與此同時,有不同的聲音認為:所謂的「美」,其實是一種主觀的社會建構。這則廣告有助於在社會上倡導更加多元、開放的審美理念,為那些在主流審美看來「不美」的人營造更友善的社會空間。一時間,兩種不同的觀點在輿論場上激烈交鋒,形成了一場關於「美」的大討論。

「美」究竟是什麼?從直覺出發,我們自然會覺得:讓人看了覺得賞心悅目、愉快舒適的就是「美」;但深究起來,「賞心悅目」或是「愉悅舒適」的標準,卻因人而異,高度主觀,且隨時可能發生變化。人們固然可以說:CK聘用的大碼模特在當下的主流審美體系中確實「不美」。但誰也不能斷言,沒有人真誠地認為大碼人士也有自己的美。

每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群體,都會有特定的「主流審美」。但是,這種「主流審美」無法代表古往今來的所有人,而只能代表此時此地的大多數人。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有人提出異於主流的「小眾審美」。人們當然無需對自己不願接受的審美違心表達認同,但也不應對這種現象如臨大敵,咬牙切齒。對此,還應本著更加開放的心態,樂見不同的審美觀念在社會空間中自由交互,見證審美方式的疊代與重生。

回望過去,「主流審美」的變遷並不罕見。「網紅臉」在國內的潮起潮落,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此前,許多人熱衷於到醫美機構整出一張標準的美人臉,甚至憑藉「顏值優勢」當上了「網紅」。然而,這股風潮興起之後不久,「網紅臉」就逐漸變成了虛偽、矯飾的代名詞。與此同時,一些在過去不受大眾喜愛的容貌特徵,反而成了「高級臉」,在各界受到追捧。這一現象生動地說明了「主流審美」的流動性與可塑性:社會審美趨勢一直在變,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其實,回歸事件本身,CK這則廣告並非只是找了一位「大碼模特」這麼簡單。廣告的主角Jari Jones不僅有著引人注目的大碼體態,同時也是一名熱心於社會活動的跨性別人士,而非專業模特。因此,CK投放這則廣告蘊含著強烈的觀點表達意識。具有流動性和可塑性的,不僅是審美觀,也包括了其他領域、其他層面的社會觀念。由此看來,值得我們關注與討論的,遠不止於「模特美不美」。

當然,對於CK這樣的企業而言,最根本的目的終究是盈利。不論是打開大碼女性的潛在市場,還是通過傳遞多元化的價值觀獲取公眾好感,都有助於CK取得更好的銷售成績。社會觀念的轉變,往往要用較長時間克服既有慣性的阻力,但商業市場上的供需關係,卻對細小的波動異常敏感,因此,企業行為常常成為反映社會觀念的「風向標」。對此,我們不妨「風物長宜放眼量」。

楊鑫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