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暈倒在路邊,救與不救只在一念之間

麻醉medicalgroup 發佈 2020-06-21T16:17:00+00:00

臨走,我回頭看了看這幾個學生,心裡想:救與不救只在一念之間,如果每個人都能這麼義無反顧,會有很多人得救的。

周六一大早,120就呼嘯駛入醫院。隨之而來的,是急診科電話催促。

正常情況來說,急救插管應當屬於急診科的工作範疇。但不知曾何時起,急診插管的工作落到了麻醉科頭上。越是不經常插管,手越生。久而久之,急診科醫生幾乎忘記怎麼插管了。有時看到急診科同事去參加插管比賽,真心替他們感到害羞。試問,比賽成績能用來搶救病人嗎?

帶著一肚子怨氣,我來到了急診科。

透過眾人,看到一位70上下的老人直挺挺的躺在平車上,幾個急診科同事正在忙著做各種檢查。

看到我來了後,人家也沒客氣,直接就說:沒有意識,給插個管吧。

本想駁回去,但又一想:不能和她們一般見識。「好男不和女斗」,心裡默念著這句話安慰自己。

心裡雖然這樣想,但手上的動作沒有停。聽診發現,這個人的呼吸還是可以的。再看看監護儀上的數據,脈搏血氧飽和度也是可以的。拍拍老人的肩膀,還有一些掙扎。於是,我對她們說:在我看來,目前沒有插管的必要。

聽到我這麼一說,對方幾個人不約而同的露出質疑的眼神。似乎再說:出了事兒,你負責?看到那種眼神,心裡真心不舒服。在那之前,急診科就把我們告到院裡過。就是因為當時沒給病人插管,到頭來就把責任推到了麻醉科頭上。在成了背鍋俠之後,我們防著她們甚於防著有些走極端的家屬。

眼前的形式,已經不允許我說不。因此,我拿著簽字單出去找家屬簽字。在過去,插管根本不需要家屬來同意或者簽字。那時的家屬是信任醫生的,醫生也毫無顧忌的去搶救。近些年的情況似乎有不同,因此,大家都是謹小慎微的。

喊了幾遍家屬,也沒有人答應。看到門口長凳上有幾個學生模樣的小伙,就問他們知不知道家屬去哪裡了。

幾個涉世未深的小伙子靦腆的說:是找裡面那個人的家屬嗎?聽到這話,我明白這幾個人肯定不是家屬了,但他們一直在門口,似乎與這件事有著一些聯繫。於是,我就連回答帶問的說:是的,你們看見了嗎?你們和這個人有關係嗎?

聽到我這樣問,幾個小伙幾乎異口同聲的說:是我們送他來的。在路過早市的時候,我們發現這個老爺爺暈倒在地。周圍多半都是歲數大的,就屬我們幾個年輕。於是,我們叫了120。不放心,我們就跟著來了。

顯然,眼前這幾個孩子是不能簽字的。按照院裡要求,如果沒有家屬且需要緊急救治的情況,可以找院裡領導代為簽字。

於是,我一邊打著電話、一邊儘量拖延時間。在我的認知當中,如果病人還可以保持呼吸平穩的情況下,是沒有必要強行去控制病人呼吸的。這就是醫療利弊的問題:如果插管沒有任何風險和損傷,只會讓病人更加安全,毋庸置疑,插管是正確的選擇。

然而,任何醫療操作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端的一面。除了插管過程中可能引起的血壓驟升驟降等可能加重病情的可能,這還不算插不上管的情況。即便是非常有經驗的醫師、即便有很先進的插管工作,誰都不可能保證插管100%成功。一旦插管失敗,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在等待過程中,神經外科醫師給出了初步診斷:硬膜外血腫,需要開顱血腫清除。

聽到這話,我和急診科說:既然一會手術,到手術室再插管吧。

見此情形,她們也沒說什麼。之後,我就拿著插管箱往回走了。

臨走,我回頭看了看這幾個學生,心裡想:救與不救只在一念之間,如果每個人都能這麼義無反顧,會有很多人得救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