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育,多少「洗腦」假汝之名以行

新魅力校園 發佈 2020-07-02T20:12:18+00:00

但在現實教學中,我卻不得不與很多冒「教育」之名,行「洗腦」之實的「教育」,特別是「人文教育」,做鬥爭。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知識爆炸,信息相對開放的「自由」時代。按道理說,只要我們勤學好問,不想無知,別人很難讓我們永遠保持無知。但現實生活中,我們的無知卻無處不在。無知的表現主要是狹隘、偏執、自大、愚忠、罔顧事實的維護「立場」等。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即使平時很明智的人,在某些狀態下也會做一些「無知」的事情。所以,智者和愚者並不絕對,智與愚並不絕對。只是有些人明智的狀態多一些,有些人無知的狀態多一些。當然,某些無知也不完全怪我們自己,而是有些人故意想讓我們保持「無知」的狀態,以便可以操控我們,達到TA(或他們)自己的目的。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主要做小、初、高階段的教育工作。我認為這個階段是一個人成長最重要的階段。孩子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善的價值、多元的思維、豐富的知識、開闊的胸懷等,都是這個階段重要的培養目標。我主要教授的科目是人文學科,即文史哲等科目。這三個科目對一個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又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人文學科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溫良的品性、良好的修養,開闊的胸懷和豐富的知識。這也一直是我作為人文教師的重要教育目標。但在現實教學中,我卻不得不與很多冒「教育」之名,行「洗腦」之實的「教育」,特別是「人文教育」,做鬥爭。這又為我理想中的教育增加了一層難度。

猶記有一次在六年級提到「中日關係」史,讓學生進行課堂發言。一個小男生突然講,我們有一天要用飛彈轟炸日本,炸死「鬼子」。他說完後,全班約20個孩子開始歡呼並鼓掌。那一刻,我覺得又擔心又恐懼。是什麼讓這些年僅十幾歲的孩子內心懷有如此大的仇恨?我立刻制止了大家的行為,講到日本在中國「改革開放」後對中國的巨額資金援助和大量技術支持;日本在「汶川地震」時對中國的援助和支持等。學生們都表示對這些內容聞所未聞,只知道「日本人」都是壞人,曾經侵略過我們。

猶記有一次在高中講「蘇武牧羊」的文言文,提到蘇武效忠的那個漢武帝是個殘忍的暴君。有學生爭辯道,再殘暴的君主也是自己國家的君主,自己的國家再有問題也要效忠。我說,那二戰時的德國人應不應該效忠納粹?日本人應不應該效忠軍國主義?如果再殘忍的「領袖」,再殘暴的國家都要效忠,那麼他們屠殺猶太人和中國人就是沒有問題的。那位同學暫時沒說什麼。但下課時對我說,如果這樣引導同學們,會不會讓同學們「不愛國」?我說很多情況下,事實、良知和道義比「國」要高,愛人比愛國更重要。他還是似懂非懂的搖頭而去。

猶記有一次在初中講到1929年蘇聯與民國的「中東路」戰爭,提到「中俄關係」史上俄國曾對中國的侵略和侵害。學生震驚的說,俄國怎麼做過這些事。俄國不是一直都是我們的「朋友」嗎?美國才是我們的「敵人」。我沒法用一兩句話說明「中俄關係」和「中美關係」發展的歷程。只能說,國家間的關係,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我們需要有歷史的眼光,而不是只看當下的局勢。

教學近十年,我時常面對很多學生的「常識性」錯誤。為什麼不少學生對人文學科內的很多知識有那麼多偏見和誤解。我思來想去只能歸結於他們受到的「洗腦」教育。法國的羅蘭夫人曾說:自由,自由,多少醜惡假汝之名以行。我想說,教育,教育,多少「洗腦」假汝之名以行。當然,這種假「教育」不光存在於學校,還有媒體、家庭、網絡、教材等多種形式。

「洗腦」和教育有何區別?我總結一下,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目的不一樣。「洗腦」的目的是為了讓人變蠢,以便被某些人操控,達到自己的目的。教育是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文明的傳承,讓人變聰明,成為具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充分理性的健全的個人,以不輕易被人所惑。

二、手段不一樣。「洗腦」的手段是用盡方法屏蔽對自身不利的信息,再用盡手段無限擴大對自己有利的消息。正如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所言:「必須把收音機設計得只能收聽德國電台」;「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是真理。」這種手段可以讓人成為只具有「單向」思考和偏執「立場」的「信徒」。他們排斥一切與自己及其背後的「洗腦者」不同的事實和觀點,認為自己認識到的立場和事實是唯一不變的真理。有時,甚至不惜用暴力或強制的手段排除異己,塑造唯一權力或真理。而教育是要在相對自由開放的環境中,儘量為學生提供多元的材料和思考角度,開拓學生的視野和胸懷,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審辨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目的就是讓學生不偏執、不迷信,能夠有充足的理性辨別是非。

三、態度不一樣。一般情況下,「洗腦」是洗腦者占有較高的權力或地位,用一種宣講式的、灌輸式的,煽動激情的方式,讓聽眾迅速被一種強烈的情緒所控制,進而失去理智,盲目相信。例如某些「邪教」或「傳銷」。而良性的「教育」一般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平等民主的基礎上,採取交流式、對話式的方式擺事實、講道理,雙方在理性、開放的態度中,達到理性昌明、意志自由、和而不同的境界。

四、結果不一樣。被「洗腦」的人一般充滿對「異己」的攻擊性,甚至暴力性,很容易不講事實,只講立場。他們思維簡單,信仰堅定,態度蠻橫,有一種宇宙真理盡在我手的自信。也有些人完全失去活力,成為木訥、呆滯,逆來順受、任人宰割的羔羊。而良好的「教育」可以讓人尊重事實,進退有度,充滿活力,有君子之相。什麼是君子?正如孔子所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質彬彬就是不失智慧,也不失膽略,達到智、仁、勇的平衡。說到底,「洗腦」會讓人野蠻,而「教育」會讓人文明。

五、與「暴力」的關係不同。「洗腦」一般情況下會與精神或肉體「暴力」相伴生,伴隨著恫嚇、禁止、懲罰等多種行為以達到目的。而良性的「教育」會視「暴力」為「野蠻」,儘量通過理性溝通、知識引領、思維訓練、培養修養等方式讓人儘量遠離各種形式的「暴力」。

六、懷疑和反思精神的不同。「洗腦」就是要求我們對所信的所有東西完全不能有任何懷疑和反思,要信仰到盲目的程度。對「異己」要有絕對的「敵對」態度,不容商議。而良性的「教育」就是要讓我們對我們接受的一切教育內容有懷疑的權力,也有懷疑的能力,並且要時常自我反思,自我審視。懷疑和反思精神是「教育」最重要的培養目標之一,也是推動知識和思維更新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當然,人不是機器。面對複雜的環境,人很可能產生各種變化。可能被「洗腦」的人有一天會醒過來,自己探索到更接近真實的「真相」。有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在某種情況下會犯糊塗,表現出被「洗腦」的狀態。並且,在某種情況下,從表面上看,「洗腦」和「教育」的區別似乎並不明顯。比如,「洗腦」會培養出堅定的立場和信仰,而「教育」也可能培養出堅定的立場和信仰。但「洗腦」後的立場和信仰是被單一信息來源強制塑造的,而「教育」後的立場和信仰是被教育者在自由多元的環境中,應用自己的理性自由選擇的結果。

我希望我的學生可以分清「洗腦」和「教育」的區別;我希望我的學生可以接受良性的「教育」,而不是惡意的「洗腦」;我希望我的學生通過真正的教育變得明智、良善、開闊、有獨立思考,而不是由於被「洗腦」變得偏執、狹隘、自私、人云亦云。我也希望我的學生可以利用好我們有限的自由,努力學習,追求真理,讓自己變得智慧、溫良,而不是甘於被環境約束,浪費我們有限的自由,甘於無知,享受愚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