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沖桀驁不馴,段譽仗義執言,原來那些大俠,都是金庸

新語說古今 發佈 2020-07-02T20:53:00+00:00

比如金庸,他在寫一部作品的時候,動不動就要一兩年的時間,這個時間段里,他並不是只寫小說這麼簡單,作為報業人、社會人,他每天要做很多事情。

寫連載小說是個技術活,也是個辛苦活。

無數創作者,為了下一個情節的鋪展,愁白了頭髮,愁禿了頭頂。

所幸,小說終歸是小說,創作者們不用局限於條條框框,範圍廣闊。

大家根據自己的學識、閱讀去豐富內容,也就是說,作者的閱歷、見識越豐富,他就越有可能創作出曠世奇作。

金庸,武俠世界的泰斗級人物。很多人都很好奇,中國文學界優秀者不知凡幾,小說界的名家也極多,為什麼金庸是泰斗?

1.連載小說創作者需要的兩種能力

不僅是金庸,事實上,所有連載小說創作者,都需要具備以下兩種技能。

這兩種技能缺一不可。

第一個技能,是能「扣」。比如作者這回寫的內容,一定要讓讀者有興趣去閱讀下一回。在寫下一回時,同樣如此。

第二個技能,是能「填」。創作者精力有限,閉門造車者,寫不出太精彩的文章。所以很多作家的生活都很豐富多彩。他們能把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融入到作品當中。於是,作品也就有了人情味,有了魂。

比如金庸,他在寫一部作品的時候,動不動就要一兩年的時間,這個時間段里,他並不是只寫小說這麼簡單,作為報業人、社會人,他每天要做很多事情。

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他要把所見所思所想,融入到作品中去。

既然每一個連載小說作家都要經歷這個過程,為什麼金庸的成就如此之高?


2.廣泛閱讀,發揚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金庸出生在海寧查家,世家背景,讓他身上具備一種傳統文人的思維,對世間萬物,有著獨特的理解方式。

他在初中時就才華初現,此去經年,更是積累了豐富的知識。

熟悉金庸的人都知道,他對歷史的探究極其認真,並深諳佛理,關於法律、文學、道家等皆有涉獵。

除了頗有名氣的十五部武俠巨作外,金庸還發表了《袁崇煥評傳》、《成吉思汗及其家族》、《全真教考》等歷史考究論文,並專門成立學術基金,廣邀各界學者在此進行學術探討。

後來金庸功成名就,仍然發揚「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先後獲得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博士學位。

飲馬江湖,以學為樂,筆耕不斷,雲遊四方。

金庸的生活,瀟洒,又充實。

3.一切經歷皆是財富

連載小說不能冷場,就像現在的寫手一般,每天要找好選題創作。

金庸的身份不僅僅是一個小說家,他還曾擔任報社記者、編輯、主編、社長、董事長,曾當過翻譯,也曾在影視公司擔任編劇等職業,並和一些女明星之間產生過或多或少的花邊新聞。

這是最好的安排。

豐富的經歷讓他的小說更加精彩和華麗,他不斷將自己的見識、體會融入到作品當中,讓作品充滿了生活氣,並能令讀者明知他是虛構的情況下,仍然陶醉於他的文字世界。

金庸是1924年出生,他中學時代就才氣逼人,17歲時的作品《阿麗絲漫遊記》,含沙射影的諷刺他們訓導主任有投降主義作風。結果該文一出,影響甚廣,學校以他不尊敬師長為由,將其開除。

這一點,像不像《笑傲江湖》裡面桀驁不馴的令狐沖

1944年,金庸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因見到學校某些黨員行為不端,憤而向校方投訴,又被退學。

這像不像《天龍八部》裡面,剛出道時沒有絲毫武功卻膽敢阻撓兩大門派爭端的段譽公子?


學校裡面,金庸被開除無可奈何,或許他不止一次的想,當自己仗義執言的時候,若能身負絕世武功多好,或者有後台做依仗,自己也就不會那般尷尬了。

抗戰勝利後,金庸先後在《東南日報》擔任記者、《大公報》擔任國際電訊翻譯、《香港商報》武俠主筆、長城電影公司編劇、創辦香港《明報》等。

這期間,他進行了更加廣泛深入的閱讀,結識了梁羽生、陳凡等著名作家,也開啟了武俠小說的創作之路。

或許當年那個少年,做個安靜的男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依然可以功成名就,在某個部門擔任要職,地位不凡,受人尊崇,不愁吃喝,安穩成家立業。

還好他沒有那麼選擇,而是在江湖上掀起了血雨腥風。

從此武俠世界又多了一顆耀眼的明星,那個明星越來越亮,直到坐鎮於正中,笑看風雪無盡,我只快意恩仇。

4.後記

金庸曾說,自己並不善於管理,只想做做學問。

這讓人想起當年孔子與學生的那番對話: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風乎舞雩(yú),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他有俯瞰世間之心,也有入世體味之履歷。他每天忙忙碌碌,一邊辦報,一邊雜活,一邊時評,一邊在為讀者帶來武俠世界的精彩。

但他的心是靜的。

金庸就在香港的一個小屋子裡,看著美蘇爭霸的對峙,看著國內外局勢的一舉一動。

這,又是一個武俠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