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歷史的100事件(69)

醫藥導報 發佈 2020-07-02T20:53:29+00:00

親愛的粉絲朋友,從2020年4月23日起,《醫藥導報》推出《影響中國歷史的100事件》連載,敬請持續關注!

親愛的粉絲朋友,從2020年4月23日起,《醫藥導報》推出《影響中國歷史的100事件》(北京大學歷史系孫鐵主編)連載,敬請持續關注!

馬嘎爾尼來華

擁有64門火炮的戰艦「獅子」號,東印度公司的容積為1200登記噸的三桅船「印度斯坦」號和一艘小型護衛艦「豺狼」號在早潮時起錨了。朴次茅斯港很快就被拋在後面。船隊朝西航行。為了利用風向,馬嗄爾尼勳爵放棄了在韋默思停留。當時英王陛下合家都在韋默斯,事先曾約他在那裡稍停。在「獅子」號的艉樓上,馬嗄爾尼深深地呼吸著海上的空氣。他為這次冒險所陶醉:英國國君從未派過如此龐大的使團;歐洲國家也從未委派過同樣規模的使團到中國,這將是一次偉大的出使。但是馬嘎爾尼沒有想到的是,等待他的將是另一番情景。



通使的背景

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此中的原故是很複雜的。第一,中西相隔很遠,交通也不方便。西洋到中國來的船隻都是帆船。那時沒有蘇伊士運河,中西的交通須繞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從倫敦到廣州最快需三個月,因此貿易量也不大。西洋人從中國買的貨物不外絲茶及別的奢侈品。中國的經濟是自給自足的,用不著任何西洋的出品。所以那時中國的國際貿易總有很大的出超。在這種情形之下,邦交原本可以不必有的。

還有一個原故,那就是中國不承認別國的平等。西洋人到中國來的,我們總把他們當作琉球人、高麗人看待。他們不來,我們不勉強他們。他們如來,必尊中國為上國而以藩屬自居。這個體統問題、儀式問題就成為邦交的大阻礙,「天朝」是絕不肯通融的。中國那時不感覺有聯絡外邦的必要,並且外夷豈不是蠻貊之邦,不知禮儀廉恥,與他們往來有什麼好處呢?他們貪利而來,天朝施恩給他們,許他們作買賣,藉以羈縻與撫綏而已。假若他們不安分守己,天朝就要「剿夷」。那時中國不知道有外交,只知道「剿夷與撫夷」。政治家分派別,不過是因為有些主張剿,有些主張撫。

那時的通商制度也特別,西洋的商人都限於廣州一口。在明末清初的時候,西洋人曾到過漳州、泉州、福州、廈門、寧波、定海各處。後來一則因為事實的不方便,二則因為清廷法令的禁止,就成立了所謂一口通商制度。在廣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兩季是買賣季,他們可以住在廣州的十三行,買賣完了,他們必須到澳門去過冬。十三行是中國政府指定的十三家可以與外國人作買賣的。十三行的行總是十三行的領袖,也是政府的交涉員。所有廣州官吏的命令都由行總傳給外商;外商上給官吏的呈文也由行總轉遞。外商到廣州照法令不能坐轎,事實上官吏很通融。他們在十三行住的時候,照法令不能隨便出遊,逢八(那就是初八,十八,二十八)可以由通事領導到河南的「花地」去游一次。他們不能帶軍器進廣州。「夷婦」也不許進去,以防「盤踞之漸」。挺奇怪的禁令是外人不得買中國書,不得學中文。第一個耶穌教傳教士馬禮遜博士的中文教師,每次去授課的時候,身旁必須隨帶一隻鞋子和一瓶毒藥。鞋子表示他是去買鞋子的,不是去教書的,毒藥是預備萬一官府查出,可以自盡。

那時中國的海關是自主的,朝廷所定的海關稅則原來很輕,平均不過4%,滿清政府並不看重那筆海關收入。但是官更所加的陋規極其繁重,大概連正稅要收貨價20%。中國法令規定稅則應該公開;事實上,官吏絕守秘密,以便隨意上下其手。外人每次納稅都經過一種講價式的交涉,因此很不耐煩。

外人最初對於中國的通商制度雖不滿意,然而覺得既是中國的定章,只好容忍。到了18世紀末年(乾隆末年,嘉慶初年),外人的態度就慢慢的變了。這時中國的海外貿易大部分在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手裡。在廣州的外人之中,英國已占領了領袖地位。英國此時的工業革命已經起始,昔日的手工業都慢慢地變為機械製造。海外市場在英國的國計民生中一天比一天緊要,中國對通商的限制,英國認為最不利於英國的商業發展。同時英國在印度已戰勝了法國,印度半島全人了英國的掌握。以後再往東亞發展也就更容易了,因為有了印度作發展的根據地。

當時歐洲人把乾隆皇帝作為一個模範的開明君主看。英國人以為在華通商所遇著的困難都是廣州地方官吏作出來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願意改革。1793年(乾隆五十七年)正是乾隆帝滿83歲的一年,如果英國趁機派使來賀壽,那就能得著一個交涉和促進中、英友誼的機會。廣州官吏知道乾隆的虛榮心,竭力慫恿英國派使祝壽。於是英國乃派馬嗄爾尼為全權特使來華。



馬嘎爾尼的遭遇

馬嗄爾尼並非初出茅廬,他先後曾任駐俄國沙皇陛下處的公使、加勒比總督和馬德拉斯總督。國王喬治三世派遭到中國的都是些傑出的官員。使團人員多達近百人,包括外交官,英國青年貴族、學者、醫師、畫家、樂師、技師、士兵和僕役。算上水手則有近700人。光是上船登記就花了幾天的時間。

當時英法戰爭正在臨近,但使團仍然出發去中國。這充分說明對於這次使命的重視。英國內閣知道自己將需要這些船隻,也知道這三條船一旦出發就無法再召回來了。一位信使可以騎馬趕上一支軍隊,但無法趕上一支艦隊,船隊一旦出發就只能聽憑上帝的安排了。馬嗄爾尼還受命同遠東各國的君主接觸:日本天皇、安南皇帝、朝鮮國王,馬尼拉、馬魯古群島等。他還有權訪問任何有助於他完成主要使命為英國商業打開中國大門的國家。大英帝國已是全球性的強國,它並不把全部賭注都押在一塊大陸上。這是一個有長遠規劃的國家,它為未來而投資。

同一天,在世界的另一端,東印度公司的特派員4月份從倫敦出發,於9月20日抵達廣州,他們要求廣州安排他們與兩廣總督會面。他們要把公司董事長弗蘭西斯.培林爵土的一封信交給總督。信中特別寫到:英王陛下為了增進兩個朝廷間的友好往來,為了發展於兩國都有利的貿易關係,決定派遣馬嗄爾尼勳爵為全權特使赴北京訪問,在平等的原則下進行交往。正值使團出發時,他們已把遣使的目的告訴了中國方面。

馬嗄爾尼使節的預備是很費苦心的。送乾隆的禮物都是英國上等的出品。用意不外要中國知道英國是個富強而且文明的國家。英政府給馬嗄爾尼的訓令要他竭力遷就中國的禮俗,惟必須表示中、英的平等。交涉的目的有好幾個:第一,英國願派全權大使常駐北京,如中國願派大使到倫敦去,英廷必以最優之禮款待之。第二,英國希望中國加開通商口岸。第三,英國希望中國有固定的,公開的海關稅則。第四,英國希望中國給她一個小島,可以供英國商人居住及貯貨,如同葡萄牙人在澳門一樣。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興迎接英國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當作一個藩屬的貢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禮。馬嗄爾尼最初不答應,後來有條件的答應。他的條件是:將來中國派使到倫敦去的時候,也必須向英王行跪拜禮;或是中國派員向他所帶來的英王的畫像行跪拜答禮。他的目的不外要表示中英的平等。中國不接受他的條件,也就拒絕行跪拜禮。乾隆帝很不快樂,接見以後,就要他離京回國。至於馬嗄爾尼所提出的要求,中國都拒絕了。那次英國和平的交涉要算完全失敗了。中國也因此錯失了一次在近代世界局勢發生根本性變化之前融入世界的機會。



阿美士德的再次嘗試

在戰勝了拿破崙後,英國內閣向北京宣告法蘭西帝國的崩潰。他們得到的回答表明對方毫不在意:「爾國遠隔重洋.....但爾國王能知大義,恭順天朝,深堪嘉尚。」為了打破把馬嗄爾尼拒之門外的那種傲慢的孤立狀態,英國決定再派一個新使團,由貴族院議員、蒙得利爾戰役勝利者的侄子和繼承人威廉.皮德.阿美士德率領。

1816年2月8日,阿美士德勳爵登上了一艘名叫「阿爾賽斯特」的戰艦,他的旅程只有馬嗄爾尼的一半,於6月底到達中國海,在那裡同斯當東及使團里的其他「廣州人」會合。幾天之後,向北直隸灣啟航。

7月28日他們到達北直隸。馬上就出現了叩頭的問題。阿美士德勳爵並無成見,他的顧問卻意見分歧。使團的第三把手埃利斯認為叩頭只是無關大局的形式。副手斯當東則持相反的意見。英國的內閣則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派人去北京是為了設法獲得某種東西;叩不叩頭則要看從中能得到什麼好處。東印度公司的領導則建議到廣州後再定:既然要讓人更尊重英國的榮譽,那就不應該一開始就玷污它。阿美士德最後決定拒絕叩頭,是因為他很快發覺他的使命是一場力量的較量。陪隨使團的中國官員8月4日一上「阿爾賽斯特」號戰艦就冷若冰霜。阿美士德緊抓住馬嗄爾尼的先例不放。而中國官員發誓說他們親眼見到馬嗄爾尼行了叩頭禮。嘉慶的一道詔書上也這樣說:「爾使臣行禮,悉跪叩如儀。」

在天津,一張供桌上鋪著黃綢,點著香。中國人在前面跪下。阿美士德仍然站著,慢慢地脫帽鞠躬。這奇怪的禮節後舉行宴請,英國人也得盤腿而坐。中國官員不加掩飾地表示蠻族不會這樣坐:不能讓他們帶著野蠻的樣子去見皇上。阿美士德和他的隨從答應下跪。中國官員請他馬上表演一番。他拒絕了。斯當東建議讓當扈從的阿美士德勳爵的侄子來表演。

過了天津,又從另一方面來施加壓力:使臣的隨從人員太多了。於是又提出了叩頭的問題。中國官員說:皇上不容許任何違拒禮儀的行為。阿美士德又採取了馬嗄爾尼的辦法,提出由一位同他級別一樣的中國官員在英國攝政王的像前叩頭,同時他也向嘉慶叩頭;或者讓未來準備派到英國的中國使節向攝政王陛下叩頭,中國人怒不可遏。阿美士德勳爵最後回答他可以下跪三次,拒絕作進步的讓步。

在使團行進的路上,中國人又糾纏不休。有一次下起傾盆大雨,他們竟不讓英國人坐轎子,說是「京城近在咫尺,坐轎子會損害皇上的尊嚴」。皇上最後把自己的皇舅國公和世泰派來伴同阿美士德。和世泰接見英使臣時態度冷淡,不請他坐下,並且氣沖沖地說:三跪九叩禮定要行全,否則使團將被趕出去。「嘉慶乃天下之君, 世人皆應敬之。」

隊伍在8月28-29日的夜裡到達北京:一切都未事先商定。英國人又髒又累,困惑不解。中國官員讓他們直接去紫禁城,幾乎已是午夜了。英使要求把他們先帶回住處。在這不適當的時間,高級官員和親王身穿朝服

都來了。戲劇性的情節:「接見提前了;它將馬上進行:只有使臣、兩位專員和翻譯馬禮遜可進去。」那時發生了一場令人目瞪口呆的爭吵,一群中國官員撲向來者強把他們拉去見皇上。有人推他們;有人硬拽著他們的胳膊往前拉:到處喊成一片。阿美士德抵擋著,藉口疲勞、衣冠不整、時間太晚,抗議對使節動武;他說他拒絕叩頭,最後要求大家走開。他的抵抗被匯報上去,龍顏大怒,要他立刻離京。就在當夜,使團就不得不走上歸途。



影響

在1840--1842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憑藉堅船利炮,強行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天朝上國的權威,第一次遭到重大打擊,中國的發展,從此烙上了世界的印記。中西的關係是特別的。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

(未完待續)

編排:戴衛 秀太

曉玲醫生「溫心」提醒您:關注5·12國際護士節

百年大疫後,向奮不顧身的白衣戰士首個節日致敬

太極山泉水,天然弱鹼性水(PH值:7.8-8.3),中和尿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