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患癌醫生的「放不下」與「顧不上」

光明網 發佈 2020-07-02T20:59:34+00:00

中新網西寧7月2日電 題:青海患癌醫生的「放不下」與「顧不上」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醫生馬少元指著身邊的人對記者介紹,整整一上午,不斷有患者和家屬到訪,他忙得抽不開身。

中新網西寧7月2日電 題:青海患癌醫生的「放不下」與「顧不上」

作者胡貴龍潘雨潔

「這位病人以前是煤礦工,我們認識三年多了」;

「她是患者家屬,來找我聊聊病人術後恢復的情況」.。.

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醫生馬少元指著身邊的人對記者介紹,整整一上午,不斷有患者和家屬到訪,他忙得抽不開身。

圖為馬少元(左二)為患者做手術。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供圖

馬少元身板筆直,說話沉穩有力,整個人看起來「元氣滿滿」,然而兩年前,他才被診斷出患有肝癌,正在準備第三次手術。

醫院考慮到他的身體,特意將他調往「操心少、壓力小」的質控科,但他依然感到「身心兩處」:「我放心不下從前的病人,」他打開手機,逐條回復患者發來的詢問簡訊,螢幕上「青海塵肺患者互動群」「職業病交流諮詢群」的消息不停更新。

圖為馬少元(右二)為患者做檢查。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供圖

做了26年的職業病臨床醫生,他已經和病患「熟悉得像一家人」,「塵肺病人要終身治療,他們一旦跟醫生打交道,就是一輩子。」

塵肺病多發於高粉塵、高污染的礦山、煤窯、冶金工廠,患者在職業活動中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而導致肺組織纖維化、呼吸困難,直至喪失行動力。據國家衛建委統計,塵肺病占職業病總數的89%,被稱為「職業病的頭號殺手」。

同事們都知道,馬少元有個「絕活」,能憑藉患者的肺部影像大致判斷出從事過的具體工作。

曾有幾位年逾七十的老人來看病,都稱自己沒接觸過粉塵,年輕的醫生們一時沒了頭緒。「呈現出這種特點,他們年輕時應該在小煤窯、金礦洞裡照過煤油燈,」與患者細細交談後,馬少元指著肺部影像道。

這樣的「絕活」源自豐富的臨床經驗。為了解工人們的工作環境,百米高的冷卻塔、深百米的煤窯、鉛廠、煉鋼廠、石棉礦、水泥廠…他全部親自跑過,每個工種吸入的粉塵量不同,呈現出的影像學特點也不同。

「所以,如果醫生不去實地考察、僅根據病人的主觀描述,很容易誤診。」在科室講課時,馬少元從不局限於講治療,而是從工礦企業講起,讓年輕醫生了解每個崗位、每道工序。

在患者家中,他親眼見到塵肺病人「佝僂身子半跪著、管子插進鼻孔里一點點汲取氧氣」的痛苦情形,「粉塵布滿了他們的肺,堵住了呼吸,最普通不過的一呼一吸,對塵肺病人來說是種奢望。」馬少元說。

然而,塵肺病診斷需要滿足相關法律法規的各項條件。過去,許多患者因無法確定勞務關係而與塵肺病診斷無緣,患者無法得到相應的工傷社保待遇。「那些企業倒閉的、在外省打短工的農民工拿不到企業開出的證明、無力承擔費用,求醫治病困難重重。」馬少元介紹。

自2015年起,國家先後出台農民工塵肺病診斷文件、將該群體納入城鄉醫療救助體系。

「有了一紙證明,首先解決誤診、就診問題,貧困農民工也可通過工傷、醫保程序報銷費用,看不起病的情況有所好轉。」他介紹,除了政府的救助力度增大,「大愛清塵」等關注塵肺病群體的全國性公益慈善組織也為患者們帶來福音。

三年前僅有的20幾張床位,如今已在馬少元帶領下發展成為集診斷、治療、教學、科研於一體、治療器械先進、診斷體系完善的職業病臨床科室。其中肺大容量灌洗手術區的格局、設置全由他親自在圖紙上一筆一畫設計成稿,從手術間布局、走道寬窄到一個小插座的位置,他都想得周全。

「職業病醫生必須親力親為,苦是苦一點,但也樂在其中。」在家人眼中,馬少元「很無趣」,平時「除了上班沒什麼其他愛好」。患上肝癌後,對患者的責任、對職業病學科發展的種種想法依然沉甸甸地壓在心頭,讓他無暇顧及自身,也「從來不把自己當病人看」。

「未來,青海要配合國家開展塵肺病康復計劃,在基層鄉鎮建立康復站、添置設備,」馬少元說,「更要提高農民工的防護意識、讓他們知道在哪看病、放心看病。」(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