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恨不能和君一起共謀大業!曹操:得此人後,北疆高枕無憂

顏威說歷史 發佈 2020-07-02T23:32:38+00:00

喜歡三國的朋友,肯定知道劉備是一個愛哭的人,一生哭了很多人。當然,最著名的有六次哭,其中就有一哭是哭給田豫的。

喜歡三國的朋友,肯定知道劉備是一個愛哭的人,一生哭了很多人。當然,最著名的有六次哭,其中就有一哭是哭給田豫的。

那麼,田豫是誰?

劉備錯過的人

公元184年,漢靈帝光和七年,黃巾軍打著「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旗號攪動天下。當時劉備擔任高唐縣令,結果黃巾軍打來了,搶占了劉備的城池。

走投無路劉備決定投靠當年的老同學公孫瓚。劉備和公孫瓚都是盧植的學生。

而就在此時,田豫卻來投奔劉備,他覺得劉備這個人不錯。劉備當時很落魄,做夢也沒想到,在自己寄人籬下的時候,居然還有人前來投奔。

所以,劉備對田豫非常器重,從幽州、青州再到徐州,一直將田豫留在自己的身邊,希望能一起做大事。

不過二人還是分道揚鑣了,因為劉備高升了。

公元194年,漢獻帝興平元年,劉備在徐州牧陶謙的推薦下,擔任豫州刺史。當然,劉備想要田豫一起,不過被田豫拒絕了。

《三國志·魏書·田豫傳》中有記載:

備為豫州刺史,豫以老母求歸,備涕泣與別。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

田豫拒絕劉備的理由是他的老母親疾病纏身,不能自理,他必須回家照顧母親。古人以孝道為先,劉備充滿了遺憾和無奈。

臨別之際,劉備深情的淚水潸然而下,抱著田豫說到:「不能和你一起共創大業,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啊!」

這一別後,二人再也沒了交集。有時,一別便是一生。之後劉備做他的豫州刺史去了,而田豫繼續跟著公孫瓚。

臨危不懼,一人退萬人

田豫跟劉備分道揚鑣後,被公孫瓚任命為「守東州令」,東州的縣令。不過根據學者的考究,此處應該為筆誤。因為當時沒有東州縣,最有可能的是冀州河間的束州,就是我圖中所指的位置。

這個位置是比較合理的,當年公孫瓚主要勢力範圍包括此地。而田豫擔任束州縣令沒多久,公孫瓚的一個叫王門的手下叛變了公孫瓚,帶著一萬人殺到了束州。

《三國志·田豫傳》記載如下:

豫登城謂門曰:「卿為公孫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還作賊,乃知卿亂人耳。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看著王門殺來,城裡的守將們都害怕的不得了,唯獨田豫臨危不懼,他站在城樓上,看了看,然後說:

「公孫將軍待你不薄,你卻背離公孫將軍而去,我原以為有什麼不得已的情況。誰知道你竟然投靠賊人反攻舊主,真是個混蛋,忘恩負義之人。就算是提瓶子打水的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看好瓶子別弄丟了。如今我受公孫將軍之命鎮守這裡,你還等什麼,趕緊攻上來決一死戰吧!」

結果田豫的一番話說得王門無地自容,灰溜溜的走了。田豫創造了一個人驚退了一萬人的奇蹟。

從這裡我們也看出了田豫的勇敢,大義凜然。是啊,面對一個背信棄義,背棄舊主,恩將仇報的小人,有什麼好怕的呢?

投奔曹操

田豫在公孫瓚手下沒幾年,公孫瓚就被袁紹擊敗了。

公孫瓚被袁紹打敗後,幽州各地又公推鮮于輔為首領。鮮于輔聽說田豫不錯,於是任命其為長史,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參謀。

《三國志·田豫傳》載:

時雄傑並起,輔莫知所從。豫謂輔曰:「終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歸命,無後禍期。」輔從其計,用受封寵。

當時天下群雄並起,鮮于輔一時間不知道該投靠誰。有說投靠曹操,有說投靠袁紹。於是鮮于輔便向田豫徵求意見。田豫的建議是投靠曹操。

他認為能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曹操,於是鮮于輔帶著田豫投奔了曹操。

平定烏桓,一人定北疆

田豫投奔曹操後,開啟了他輝煌的一生。

先被任命為穎陰、郎陵令,後遷升為弋陽太守,直到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田豫做了多年文官後,迎來了戰場上建功的機會。那就是對戰烏桓、平定北方。

我們有必要交代一下烏桓。

烏桓又稱為「烏延」「烏丸」,是兩漢時期活躍在中國北方的遊牧勢力之一。

「東胡,烏丸之先,後為鮮卑,在匈奴東,故曰東胡。」烏桓和鮮卑都是東胡的組成部分。

《魏書》上記載烏桓人的生活方式:

「俗善騎射,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以穹廬為宅,皆東向。日弋獵禽獸,食肉飲酪,以毛毳為衣。」

跟北方遊牧民族一樣,烏桓人逐水草而居,是吃肉長大的。

兩漢時期,這個烏桓夾在匈奴和漢帝國之間,兩邊受氣。漢朝衰敗後,烏桓又開始崛起,不斷南下騷擾。

當年袁紹和曹操爭霸天下失敗後,袁紹的兒子逃到了烏桓,請求烏桓幫忙,奪回冀州。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為了剿滅烏桓,曹操主動出擊,東征烏桓。此戰曹操大獲全勝,烏桓元氣大傷。

曹操那首《觀滄海》就是擊敗烏桓勝利後寫的,非常志得意滿,大氣磅礴。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烏桓雖然元氣大傷,但並沒有消停,與此同時,鮮卑人也崛起了。烏桓便聯合鮮卑人再次南下騷擾。於是建安二十三年,曹操決定再次東征烏桓,主要負責人就是鄢陵侯曹彰和田豫。

《三國志·曹彰傳》載:

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數千騎卒至。時兵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騎數百匹。用田豫計,固守要隙,虜乃退散。

《三國志·田豫傳》載:

軍次易北,虜伏騎擊之,軍人擾亂,莫知所為。豫因地形,回車結圜陣,弓弩持滿於內,疑兵塞其隙。胡不能進,散去。追擊,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這一戰打的並不順利,田豫他們的大軍剛到易水北岸,就遭到了烏桓騎兵的突襲。結果大軍亂作一團,不知如何是好。

田豫表現出了異常的冷靜,他審時度勢,根據地形,把輜重車擺成圓環陣,再讓弓弩手拉滿弓躲在車內,其餘士兵藏在車隊的縫隙之間,以這種鐵桶陣對戰烏桓騎兵的突襲。

烏桓他們怎麼打都打不進來,一著急,居然不歡而散。而田豫則乘勢追擊,於是大破烏桓軍。隨後田豫又揮兵前進,擊敗了前來支援烏桓的鮮卑軍隊。

此戰之後,田豫升為南陽太守。

到魏文帝的時候,鮮卑逐漸興盛強大起來,經常沒事就南下騷擾。田豫再度出擊,鎮守北疆,被任命為烏丸校尉。

「自高柳以東,濊貊以西,鮮卑數十部,比能、彌加、素利割地統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馬與中國市。」

田豫堪當大任後,再次表現出了他高超的智慧。他利用離間計挑撥鮮卑各個部落之間的關係,讓其互相鬥爭,而他從中得利。效果很明顯,田豫成功震懾了鮮卑。

田豫在擔任護烏丸校尉九年,在北疆施以仁政,救助善良、懲治兇惡,對兼并者予以壓服,對豪強者使其離散。在他的治理下邊疆一片太平安定,所以,很多胡人都感謝田豫,都來給他送禮。

田豫沒辦法拒絕胡人的熱情,別人送禮你看得起,這是一種情誼,如果不收,弄得大家都下不來台。不過每次胡人送給田豫的禮,都登記好然後交給國家,從不拿到家裡。

沒錯,田豫就是這樣的人。

清正廉潔

《三國志·魏書》載:

「(田)豫清儉約素,賞賜皆散之將士。每胡、狄私遺,悉薄藏官,不入家;家常貧匱。」

從這我們完全可以看出田豫的人品,他的清正廉潔。

鮮卑人素利覺得以前送給田豫的牛馬太顯眼,於是準備送金錢,懷金三十斤來到田豫府。

田豫一看就知道什麼意思,他大方地收下了素利的三十斤金子,並連連稱謝。

素利走後,田豫馬上把這三十斤金子一斤不少地送給官府收藏。這就是田豫「不受懷金」的故事。

後來司馬懿取而代之後,田豫不願意與之苟同,多次上書表示說自己不行了,但司馬懿認為田豫很健壯,可以為國效力,田豫說:「年過七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意思就是過了七十歲還占據著官位,就像滴漏已經漏盡,晨鐘已經敲響,卻還夜行不休,這是對百姓在犯罪啊!

堅決請辭。田豫退休後歸居魏縣。

有一次,一個老朋友去看望田豫。田豫看到了老朋友來了,十分高興,殺雞宰羊,熱情招待。臨走的時候,還依依不捨,一直把朋友送到了至村頭,還說:「我都退休了,你還來看我,感謝了!」

朋友看田豫過得很清貧,但依然不忘好酒好菜招待,十分感動。回去後,要送給田豫錢,但被田豫拒絕了。

高尚啊!

田豫去世後,當地人都很悲痛,為立畫像,修廟立碑祭祀。

縱觀田豫的一生,他為官多年,盡職盡責,為百姓謀福祉。鎮守曹魏北疆,威震北方,使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人品高尚廉潔,從來不貪,不要不義之財。做事上又充滿了智慧,懂得如何利用各種關係來巧妙行事。

總之,這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後人學習的榜樣。為官不就應該如此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