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封號,削封邑,李世民為何在玄武門之變後如此懲罰秦瓊程咬金?

上疆場彼此彎弓月 發佈 2020-07-02T23:44:57+00:00

關於秦瓊程咬金有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史學界和民間爭論了一千五六百年。讀者諸君都知道,秦瓊和程咬金都是唐高祖李淵冊封的開國公,當時秦瓊是翼國公,這個封號會讓人想起趙雲的翊軍將軍:「翊」在古文中通「翼」,趙雲是「翊贊季興」和「翼贊王室」,秦瓊則被李淵認為是「大唐之翼」,程咬金的宿國公封號,也會讓人想起宿將、名宿。


關於秦瓊程咬金有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史學界和民間爭論了一千五六百年。其實這個問題不用爭論,我們只要注意到新舊兩唐書的一個細節,就會發現一個問題:貞觀元年,秦瓊和程咬金同時被削減了兩千三百戶封邑,從三千戶變成了七百戶。如果他們參加了玄武門之變,為何會受到如此嚴厲的處罰?

在貞觀元年,秦瓊和程咬金不但被剝奪兩千三百戶封邑,就連國公的封號,也從美好贊語改成了帶有調侃意味的「葫蘆」。

讀者諸君都知道,秦瓊和程咬金都是唐高祖李淵冊封的開國公,當時秦瓊是翼國公,這個封號會讓人想起趙雲的翊軍將軍:「翊」在古文中通「翼」,趙雲是「翊贊季(劉備建立的是季漢而不是蜀)興」和「翼贊王室」,秦瓊則被李淵認為是「大唐之翼」,程咬金的宿國公封號,也會讓人想起宿將、名宿。

但是到了貞觀元年,李世民把秦瓊改封胡國公,程咬金改封盧國公,這哥倆的封號合起來就是一個「葫蘆」。

在古文中,「葫蘆」和「胡盧」也是通用的,其含義可以理解為「偷笑」,也可以理解為「糊塗」,比如後來的「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秦瓊在被改封號奪封邑之後,稱病不出足有十二年之久,李世民似乎把這位大唐開國第一悍將給忘記了。

這時候可能有讀者要提出反對意見了:新舊兩唐書都寫了,秦瓊和程咬金都參加了玄武門之變。

但是我們一看這兩本史書就能發現問題:「(秦瓊)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程咬金)從太宗討建成、元吉。事定,拜太子右衛率,遷右武衛大將軍,賜實封七百戶。」

兩位國公在玄武門之變中只落了個「從」字,而其他沒有爵位的低級軍官卻連篇累牘大書特書,這不符合史書編修規矩。

從上面的兩段史料中,我們能看得出來,在貞觀元年,秦瓊和程咬金的封邑都變成了七百戶。

在李淵當皇帝的時候,功臣有多少封邑並不是皇帝說的算,而是要按照規章制度來: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戶。二曰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戶。三曰國公,從一品,食邑三千戶。四曰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戶。五曰縣公,從二品,食邑一千五百戶。六曰縣侯,從三品,食邑一千戶。七曰縣伯,正四品,食邑七百戶。八曰縣子;正五品,食邑五百戶。九曰縣男,從五品,食邑三百戶。

秦瓊和程咬金都是從一品國公,按照規定一律享有三千戶封邑,但是李世民把規矩改了:把戶部主爵員外郎的權力收歸皇帝本人,封邑數量也是李世民隨意更改,並且取了一個好名字,叫做「賜實封」。

李世民隨口一改,國公秦瓊程咬金的三千戶食邑,就變成了正四品縣伯的七百戶。

在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之前,史書還比較可信,軍功制度也比較公平,只有在戰場上殺敵立功或者帶著大部隊來歸湊齊「轉」數,才能受封相應的勛位,其中最高的是「十二轉為上柱國,比正二品」。

但是玄武門之變後,雨後春筍般冒出一大堆國公,這些國公中食邑翻番的是「全椒縣子」侯君集:「建成、元吉之誅也,君集之策居多。太宗即位,遷左衛將軍,以功進封潞國公,賜邑千戶,尋拜右衛大將軍。」

子爵侯君集連升三級變成了公爵,食邑也從五百戶變成了一千戶,雖然沒有按規定享受三千戶封邑,但也翻了一番,應該是心滿意足的。

李世民之所以把按規定分封食邑變成「賜實封」,可能也是無奈之舉:新晉公侯太多,土地不夠用了,只好拆東牆補西牆,不去玄武門出力的秦瓊程咬金,就成了被拆的東牆。

在唐高祖李淵武德年間,用來分封功臣的土地就已經很緊張了,為了幾十頃土地,淮安王李神通和張婕妤之父爭得不可開交,最後把李淵和李世民都卷了進來,李淵還對李世民說了狠話:「我詔敕不行,爾之教命,州縣即受……此兒典兵既久,在外專制,為讀書漢所教,非復我昔日子也。」

在任何朝代,農耕社會的土地都是最寶貴的資源。秦瓊和程咬金有三千戶封邑在手,足可以保證生生世世吃穿不愁。

貞觀元年,大唐一下子多出來數十個國公,這些國公要是都給三千戶封邑,李世民可能就要破產了。於是他想出了這個變定封為賜實封、拆東牆補西牆的損招,而秦瓊和程咬金就虧大了。

國公注水,封邑縮水,但是新晉國公們並沒有怨言,因為他們此前什麼公侯伯子男都不是,封邑更是一戶都沒有。

為了便於讀者諸君了解當時情況,咱們來看一看玄武門之變後晉升的五大國公,此前都是什麼角色。

房玄齡及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為第一,進爵邢國公,賜實封千三百戶。」

邢國公房玄齡,食邑一千三百戶。此前是「秦王府記室(秘書)」、「文學館學士」,說白了也就是李世民的文字秘書。房玄齡原為臨淄侯,有一千戶食邑,玄武門之變後增加了三百戶。

齊國公長孫無忌,食邑一千三百戶。此前是比部(刑部)郎中、上黨縣公,封邑從以前的縣公一千五百戶變成國公的一千三百戶,變化不大。

蔡國公杜如晦,食邑一千三百戶。在唐高祖武德年間,杜如晦是「東道大行台司勛郎中,封建平縣男,食邑三百戶。」男爵食邑三百戶,是按照大唐開國時定的規矩來的,不多也不少。玄武門之變後,杜如晦食邑猛增一千戶。

吳國公尉遲敬德,食邑一千三百戶。在玄武門之變前,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王府保安大隊二中隊副隊長(秦王府左二副護軍),沒有爵位,也沒有封邑。

受封公國食邑一千三百戶,尉遲敬德除了跟長孫無忌一樣獲賜絹一萬匹之外,還得到了齊王元吉的全部家產:「齊王府財幣器物,封其全邸,盡賜敬德。」

李世民要人(齊王妃,後來還給李世民生了曹王李明),尉遲敬德要錢,這君臣二人都賺了。

長孫無忌雖然少了二百戶封邑,但是有一萬匹絹做補償,也是有賺不賠,真正虧本的是變成「胡盧國公」的秦瓊和程咬金。比秦瓊和程咬金還虧的,可能是明確表示不參加皇室紛爭的李靖和李勣。

史實講究孤證不立,讀史重在見微知著。我們對比貞觀元年國公封邑的變化,就能推斷出有哪些人積極參與了玄武門之變,也能看出秦瓊程咬金因為不肯屠殺李淵子孫而受到了李世民的敵視和懲罰。

看了秦瓊程咬金大幅縮水的國公封邑,不知道讀者諸君會作何感想。在筆者看來,李世民修改史書實錄的時候把秦瓊程咬金加入「從誅建成元吉」的名單,其實是想惡搞一下這二位:你們潔身自好想青史留名,我偏要給你臉上塗一點墨汁。

一句「從誅」好寫,記錄在案的封邑卻無法更改,參與玄武門之變者封爵加祿,不積極者改封號削封邑,卻能讓後人看穿歷史真相:即使秦瓊程咬金對建成元吉不感冒,但看在李淵的面子上,也是絕對不會介入李家骨肉相殘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