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為何會4次「閉眼」?難道1200年前石雕像會有動作?

野史也是史 發佈 2020-06-21T04:37:11+00:00

但實質上,那只是因酸雨形成的視覺效果而已,石雕像怎會有動作呢?樂山大佛四次「閉眼」分別發生在1962年、1963年、1976年和2000年,然而大佛至今已有1217年歷史,為何四次「閉眼」均在建國後?很顯然,大佛「閉眼」與建國後自然環境和數次維修有關,除了佛像「閉眼」現象外,還有什麼「佛頭閃光」等奇觀,但都有科學的解釋。

樂山大佛四次「閉眼」?從佛像面部表象來看,確實有「睜閉眼」的現象。但實質上,那只是因酸雨形成的視覺效果而已,石雕像怎會有動作呢?

樂山大佛四次「閉眼」分別發生在1962年、1963年、1976年和2000年,然而大佛至今已有1217年歷史,為何四次「閉眼」均在建國後?

很顯然,大佛「閉眼」與建國後自然環境和數次維修有關,除了佛像「閉眼」現象外,還有什麼「佛頭閃光」等奇觀,但都有科學的解釋。

樂山大佛是一座歷史悠久的石雕佛像,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大佛的修鑿、維修及「閉眼」原因。

樂山大佛的建造及數次維修

樂山大佛也被稱為「凌雲大佛」,位於四川樂山南岷江東岸凌雲寺一側,處於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的匯流處,大佛是彌勒佛坐像。

樂山大佛是我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通高71米,唐開元元年(713年),歷時九十年於貞元十九年(803年)竣工。

大佛距今有1217年歷史,由海通和尚提議修建。海通年輕時遊歷天下,後在嘉州凌雲山修行,此處三江匯流,常有船毀人亡現象。

海通為了普渡眾生,於是決定修鑿大佛。這其中還有一則悲劇故事,海通為守住修建費用,自挖一眼來阻止嘉州郡守的貪婪行為。

但令人遺憾的是,樂山大佛還未完工,海通大師便已圓寂。樂山大佛的修鑿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海通死後修鑿工程一度中斷多年。

最後在朝廷的參與下,工程得以繼續,當修到大佛膝蓋時,工程再度停工,這一停就是四十年。最終三代工匠前後歷時90年完工。

樂山大佛佛頭與山平齊,腳踏大江,雙手撫膝,依山臨江危坐。大佛頭高14.7米,寬10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面可坐百餘人。

在大佛兩側還有兩尊高達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及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左側的凌雲棧道是近代開鑿,右側九曲棧道是唐代開鑿。

在唐宋元明修建的佛閣或佛亭,全部在清代廢毀殆盡。樂山大佛能保存至今,與其巧妙的排水系統密不可分,排水主要在頭身部。

大佛18層螺髻中有三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胸前左側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洞穴左右相通,胸背側兩端有未通洞。

這些水溝和洞穴,保證了大佛的排水、隔濕和通風性能,防止大佛被侵蝕風化。大佛的7米佛耳是用木柱做支撐,以錘灰裝飾而成。

鼻樑也是如此結構,大佛的佛閣建築早已蕩然無存。建國後,樂山大佛經歷了數次大的維修。一些古代修鑿時的殘碑毀於60年代。

第一次維修是1962年,政府撥專款對佛像進行了全面維修。大佛螺髻被編號,發現了大佛胸部封閉的藏髒洞,裡面是廢料和殘碑。

第二次維修是1990年,這次維修比較徹底,增加了一些配套設施,發現了意義重大的摩崖碑,它是研究大佛唯一可靠的歷史文獻。

第三次維修是2011年,修復了大佛頭頂髮髻附著物脫落,面部臉花鼻黑及胸手腳部表皮脫落等。2018年修復佛像胸部開裂等問題。

樂山大佛四次「閉眼」的科學解釋

實際上,佛像「閉眼」僅是一種酸雨「黑殼」效應。所謂「黑殼」,指的是石刻建築會因酸雨作用而變髒變黑,是酸雨作用下的特有現象。

樂山大佛所處的四川盆地,是我國酸雨的重災區,加上空氣濕度較大,酸雨經化學反應後形成的硫酸氣溶膠隨雨霧附著在佛像上。

致使佛像上眼瞼變黑,多處表皮脫落,最終造成佛像「閉眼」的視覺效果。每次對臉部修復後,就會出現所謂的大佛「睜眼」的現象。

早年間沒有發展工業化,酸雨很少且很難形成沉降,所以在近代之前大佛沒有「閉眼」的情況發生,所謂的佛光則是光的自然現象。

還有人說大佛出現「閉眼流淚」奇觀,其實這是大佛頭部的排水系統在運行。

綜上,樂山大佛所謂的四次「閉眼」,僅是酸雨作用的結果。關於大佛的其它「奇觀」,都有科學的解釋。石刻佛像肯定不會有動作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