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文物 | 皇興二年康那造幡發願文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發佈 2020-06-21T07:32:31+00:00

造五色幡卌尺,上十方諸佛,發精誠之願:3、夫至道虛凝,幽玄難究,靈覺久朁 ,真途。 ,聞經法,信解妙旨,朗悟道場,棄惡入善,9、三寶為正,更無耶念,與七世父母,現在眷屬,內外諸。

《皇興二年(468)康那造幡發願文》,館藏號為D0713,發表號為敦研343號。白麻紙,卷長38.7、高26.8厘米。此卷文書字跡清晰,美觀,稍有殘缺,《甘肅藏敦煌文獻》第2卷有詳細的說明。原文共11行,行寬2cm,每行15至20字不等,總176字,失題。據「皇興二年四月八日歲在戊申,清信士康那造五色幡卌尺,上十方諸佛,發精誠之願」句,定名為《皇興二年康那造幡發願文》。現依原卷行數,全文橫排錄文如下(括號內為校補字):

《皇興二年康那造幡發願文》

1、皇興二年四月八日歲在戊申,清信士康那

2、造五色幡卌(九)尺,上十方諸佛,發精誠之願:

3、夫至道虛凝,幽玄難究,靈覺久朁 (潛),真途

4、遂塞,使緣有形,輪轉昏迷,耶見縛著,利

5、慾住而莫返,那恐沉溺,去真喻(愈)遠,萇(長)夜翳障,

6、永不自息。慨在聾俗,道世交喪,仰惟妙門靈宗□

7、釋微,無不感精專畢濟。願眷屬所生,值遇諸

8、 □(佛),□(恆)聞經法,信解妙旨,朗悟道場,棄惡入善,

9、三寶為正,更無耶(邪)念,與七世父母,現在眷屬,內外諸

10、親,並無邊眾生,齊均信向,共成菩提,是那眷

11、 屬之所至願也

本件文書亦是目前敦煌遺書中有關藥師信仰最早者,雖沒有直接提到與《藥師經》的關係,但四十九尺五色幡屬於藥師信仰內容,東晉帛屍梨蜜多羅譯《灌頂經》卷12實為一部獨立的《藥師經》,詳細介紹了續命幡燈法,風行於世。造幡之日是四月八日,為佛誕節,似乎當時的藥師信仰藉助常見的佛教法會流傳。

康那,僅見於本文書,無官職之署,當屬普通民眾。從名字看,康那或許為昭武九姓人。《南史》卷五康絢傳記載:「康絢,字長明,華山蘭田人也。其先出自康居。初,漢置都護,盡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帶詔河西,因留不去,其後遂氏焉。晉時隴右亂,遷於蘭田。」這裡道出了河西康氏的來源,康那從其姓名來看,應該是北魏時期來敦煌的粟特人。

粟特人的本土信仰以祆教為主,這點在敦煌粟特人中有非常清楚的表現,在敦煌文書中也有發現。就敦煌粟特人中的佛教信仰情況,近年來也取得很多成就。敦煌文書中敦研343號也是一件有有可能是北朝粟特人的佛教信仰資料。

寫經、造幡與開窟造像一樣,都是一種功德,因此造幡的發願文與造窟發願文在功能上是相同的。康那為自己及家人造繪有十方佛的五色幡,可以看出在皇興二年時,粟特人康那已經成為一個佛教的信徒。也說明在五世紀中葉,有粟特人進入敦煌,並且適應當地的風俗,信仰佛教。

參考資料:

陳海濤:《敦煌粟特研究歷史回顧》,《敦煌研究》2000年第2期。

陳國燦:《魏晉至隋唐河西胡人的聚居與火祆教》,《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

來源:敦煌石窟旅遊網,作者:梁旭澍,圖:陳列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