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EMU 數位藝術展 用Google來作畫

欣新聞 發佈 2012-09-16T11:56:54+00:00

圖說:參展作品之一:《微笑的小木馬》-袁廣鳴。(當代藝術館提供)欣傳媒 | 記者陳思瑜/台北報導科技,讓現今的藝術創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當代藝術圈從1980年代開始興起數位科技創作風潮,台北當代藝術館新登場的年度大展心動EMU就以「數位時代底下之藝術詮釋」為主題,邀請了二十幾位國內當代藝術家,運用錄

圖說:參展作品之一:《微笑的小木馬》-袁廣鳴。(當代藝術館提供)

欣傳媒 | 記者陳思瑜/台北報導

科技,讓現今的藝術創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當代藝術圈從1980年代開始興起數位科技創作風潮,台北當代藝術館新登場的年度大展心動EMU就以「數位時代底下之藝術詮釋」為主題,邀請了二十幾位國內當代藝術家,運用錄像、燈光、聲音、電腦軟體與網路當媒材,帶你看見藝術的更多面貌。

身處於21世紀之數位時代,台灣藝術家如何面對又如何反應在自身創作上,正是心動EMU展覽所要探討的重點,這些當代藝術家們,從日常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素材延伸創作,例如:陳浚豪的臨摹山水古畫作品《臨摹北宋郭熙早春圖1072》與《臨摹五代巨然萬壑松風圖980》,其實是先以電腦輸出後再用裝潢蚊釘加工的成果;黃沛瀅則以當代館的樓梯平台當作畫布,將工業用瓦楞紙裁切方塊後堆疊成充滿繪畫性的空間雕塑《流》;李承亮則透過廢棄家電或回收素材製作出來的太空艙裝置,實現人們對於數位科技的諸般想像;黃博志的《我沒有罪》,將逛街時隨處可見的防盜感應系統轉化成藝術裝置,讓攜帶軟標籤文件之參觀民眾,體驗在美術館也有被懷疑偷竊的恐懼感。

這次參展的多位年輕藝術家,除了深受數位時代影響,對於社會上的時事發展,也相當關注,他們並把對這些時事的想法,放進了自己的藝術創作中。例如陳敬元的《牛》,是他對於喧騰一時之「美牛進口」事件的看法;廖建忠則以裝置作品《怪手》傳達自己對都市開發的不解、恐懼與悲觀;吳其育也透過錄像創作《一號與狗》,暗喻目前社會上對於核能議題激辯失焦的短路狀態;周代焌的《全球寂靜》系列畫作,除了呈現921地震後,台灣變得脆弱的地形地貌,也將媒體報導下的災難事實真偽,當做觀察的視點;到底人們聽了、看了多少加工過的新聞全都不得而知。

心動EMU特展由策展人黃建宏與張晴文共同策劃,邀集了25組/28位台灣當代藝術家參展,作品形式包羅萬象,有王福瑞的聲音裝置《雜音空態》、姚仲涵的燈光裝置《小心跳》以及吳季璁的《水晶城市002-漂浮》…等;新生代藝術家蔡士弘的畫作《演習不革命軍》,甚至用Google素材當作背景,以電腦「複製(Ctrl+C)貼上(Ctrl+V)」的方式來作畫。本展即日起至11月11日期間展出, 藉由這場展覽,讓民眾會訝異,原來藝術還可以這樣玩。

【延伸資訊】
台北當代藝術館:http://www.mocataipei.org.tw/blog

原文網址:http://www.xinmedia.com/n/news_article.aspx?newsid=154286&type=0
關鍵字: